歐陽勇華,曾慧麗,劉丹
(吉安市婦幼保健院乳腺外科,江西 吉安 343000)
綜合護理對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和生活質量改善研究
歐陽勇華,曾慧麗,劉丹
(吉安市婦幼保健院乳腺外科,江西 吉安 343000)
目的 觀察綜合護理方式對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和生活質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以288例乳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144例,對照組患者給予日常基礎性護理,研究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心理疏導、營養護理和運動干預的綜合性護理干預,觀察并評估兩組患者癌因性疲乏嚴重程度和生活質量狀況。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癌因性疲乏程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治療后研究組患者中度和重度癌因性疲乏患者比例(18.06%和2.78%)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31.25%和13.1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機體功能狀態、心理狀態、社會活動狀態和物質生活狀態等4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 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緩解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并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患者預后,值得進一步推廣。
綜合護理;乳腺癌;癌因性疲乏;預后
乳腺癌是發病于乳房的常見惡性腫瘤疾病,多發于女性,亦有少數男性患者發病,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節奏的加快,人體自身調節功能紊亂造成激素分泌水平變化,導致乳腺癌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并且發病人群愈發趨于年輕化[1]。目前臨床上針對乳腺癌的治療主要包括腫瘤病灶根除術和藥物化療,近年來也出現以單克隆抗體為治療手段的免疫療法。然而無論何種治療方法,都無法在短時間內使患者恢復健康狀態,同時由于腫瘤是一種消耗性疾病,治療周期漫長,通常會對患者身體上和精神上造成長期性疲勞狀態而出現癌因性疲勞(cancer related fatigue,CRF)的不良癥狀,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損害,不利于患者預后的改善和生存期的延長[2-4]。本研究觀察了綜合護理方式對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和生活質量的影響,以期為相關醫務工作者提供借鑒。
1.1 臨床資料 以2014年7月~2017年2月于吉安市婦幼保健院接受治療的28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參與研究的所有患者按隨機數字表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128例,所有患者或其家屬均被告知本研究目的并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本研究方案已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兩組患者年齡、體質量指數和癌癥分期等基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基本資料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均予以日常基礎性護理干預,包括病區環境清潔和空氣質量檢測,患者治療過程血壓心率和血項等生理指標和生命體征監測,以及腫瘤根除術后創口清潔和防感染護理等;對照組患者在此基礎上予以心理疏導干預、營養支持、運動康復和音樂輔助干預的綜合性護理方式。①心理疏導干預:醫護人員以親切的態度、溫婉的語言表達方式和科學合理的措辭與患者進行一對一的溝通,了解患者身體和心理狀態,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緩解患者及其家屬對于癌癥的恐懼感、焦慮感及自卑絕望等負面情緒,為患者及其家屬普及乳腺癌發病和治療的相關知識,積極溝通交流治療方案,使患者和家屬對乳腺癌客觀科學的認知,使患者心理成面上形成積極治療即能獲得良好療效的意識,能夠促使患者主動配合并認同醫師制定質量方案,提高患者治療的順應性,增強患者與疾病作斗爭的信心和動力;②營養支持:住院期間對患者進行場外和場內營養支持,為患者制定營養食譜,清淡飲食,少食多餐,通過增加蔬菜、水果、蛋奶和魚肉在食物中的比例來提高患者蛋白質、膳食纖維和維生素的攝入量,避免患者食用油炸類食物及油脂較高肉類的食用,以降低脂肪的攝入;③運動康復: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循序漸進的身體康復訓練,院內治療期間由于患者剛完成手術,需進行小運動量的肢體伸展鍛煉和下床洗漱等自理能力恢復鍛煉,出院后患者于家中進行慢跑、散步、爬樓梯和健身操等運動量較小的身體康復訓練,每天40 min,每周不少于4次。④音樂輔助干預:在患者治療期間,推薦患者收聽輕音樂和古典音樂等節奏較為舒緩型曲風的音樂,避免收聽節奏較強和傷感抒情的音樂類型,減緩患者情緒思維的節奏,分散患者聚焦在疾病痛苦本身的注意力,輔助患者緩解緊張恐懼和壓抑消極的情緒。
1.3 觀察指標 患者于入院接受治療前和治療3個月后,通過Piper疲乏評估量表對患者癌因性疲乏嚴重程度進行評分[5],該評分方法滿分為10分,根據評分數值分為4個等級,其中0分為無疲乏癥狀,1~3分為輕度,4~6分為中度,7~10分為重度;通過生活質量評定表從機體功能狀態、心理狀態、社會活動狀態和物質生活狀態等4各方面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定[6],各項滿分均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對應方面狀態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c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比較 通過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進行Piper癌因性疲乏程度評分結果可知,兩組患者治療前癌因性疲乏程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治療后研究組患者中度和重度癌因性疲乏患者比例(18.06%和2.78%)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31.25%和13.19%),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比較[n(%)]
2.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研究組患者治療3個月后,機體功能狀態、心理狀態、社會活動狀態和物質生活狀態等4項生活質量評分分別為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x±s)
乳腺癌是一種多發于女性人群,病灶位于乳腺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約占到全部婦科惡性腫瘤發病總數的十分之一左右[7]。由于乳腺癌發病后對機體能量和營養產生極大消耗,造成患者生理機能的嚴重下降,并且由于需要經歷漫長的化療周期,加之癌癥治愈率低的公眾認識,以及乳腺癌根除手術本身對患者身體形態的破壞,通常對患者心理和精神狀態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對于乳腺癌患者的治療不應只局限于對于癌癥病灶本身的治療,還應該密切關注患者精神情緒的護理關懷。癌因性疲乏是患者在患癌后由于癌癥病例和藥物治療等諸多因素造成的持續性疲勞感,通常有情緒低落、免疫力下降、身體虛弱和疲勞乏力等臨床表現,部分癌因性疲乏嚴重程度較高的患者甚至出現惡性貧血和心腦血管功能障礙等較為嚴重的癌癥相關并發癥,對患者治療期間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不良影響。近年來,對于乳腺癌患者的診療方法與護理方式的實踐研究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績,臨床研究報道顯示,綜合護理干預是改善癌癥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有效途徑[8]。
本研究觀察并評估了綜合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勞和生活質量的改善作用。研究表明,兩組患者治療前癌因性疲乏程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治療后研究組患者中度和重度癌因性疲乏患者比例(18.06%和2.78%)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31.25%和13.19%),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綜合護理方式較常規護理方式對乳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勞改善作用更為明顯。同時,研究組患者護理干預后,包括機體功能狀態、心理狀態、社會活動狀態和物質生活狀態等4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說明綜合護理方式對患者質量過程中生活質量的改善作用更為明顯,另一方面,由于綜合護理方式對患者癌因性疲勞的良好緩解作用,并且對患者在提高了患者對乳腺癌長期化療的耐受性,降低了患者由于癌癥疾病持續狀態對機體造成的消耗,因此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方式可有效緩解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勞程度,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1] 陳澄亮,陳積賢.三陰性乳腺癌的研究進展[J].浙江醫學,2017,39(8):674-678.
[2] 劉愛紅.綜合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手術病人生活質量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5,13(34):3479-3481.
[3] 倪曉東,蘇亮,黃皛夢,等.乳腺癌化療患者的人格和心理健康變化及其與癌因性疲乏的相關性分析[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7,44(1):112-115.
[4] 林允照,顧華,沈健.癌因性疲乏研究進展[J].浙江預防醫學,2014,26(8):796-799.
[5] 周春蘭,仝慧茹,李文姬,等.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的誘因分析[J].護理研究,2013,27(8):707-708.
[6] 李菊梅,黃燕華,王勇.綜合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根治術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6,23(31):179-181.
[7] 郝博聞,張喜平.晚期乳腺癌綜合治療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7,49(2):171-172.
[8] 崔靜,劉銀芳,黃云娜.綜合護理行為干預對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慢性病學雜志,2016,17(1):44-47.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3.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