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狂
眾望所歸
盡管卡特已闊別猛龍十二年,但最近他還是和這支故主球隊鬧出了大新聞。
幾天前,在多倫多威爾士王妃劇院,匯聚了眾多流行文化的風云人物,自然也包括NBA名流:多倫多嘻哈巨星、猛龍“全球大使”布雷克,勒布朗·詹姆斯和他的商業伙伴馬弗里克·卡特。
他們出席的是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全球首映式,播放的是由導演西恩·梅納德拍攝的紀錄片《卡特效應》——它翔實描述了卡特這位超級巨星是如何讓籃球的種子在多倫多生根發芽,并全方位引領文化潮流的。這部紀錄片是由勒布朗·詹姆斯和馬弗里克卡特一手創建的Uninterrupted多媒體制作公司出品。德雷克擔任執行制片人,他正是卡特的球迷。
在影片放映后,詹姆斯、卡特、德雷克、梅納德和多倫多國際電影節藝術總監卡梅隆·貝利進入到一問一答環節。在他們回答了幾個問題后,貝利讓猛龍總經理馬塞·烏杰里上臺,這似乎是在暗示著什么。在為猛龍打了六個賽季后(1998-2004),卡特的離去一直令猛龍球迷難以釋懷。
作為卡特的球迷,德雷克希望他能在一個完整的賽季里接受球迷們的歡呼,而不是一名來自西部、令人尊重的老兵。然后,德雷克把話頭交給了烏杰里。他遲疑了片刻說:“不管怎樣,文斯·卡特終會回到多倫多,那是他的家。”
這是一條具有爆炸性的評論,也許那是烏杰里一時的口不擇言,又或許是他有意泄露天機。“德雷克把他推到了風口浪尖處,但馬塞一直很紳士,他只是在說一些客氣話。”前楓葉體育娛樂有限公司總裁理查德·佩迪說。“人們希望看到卡特以猛龍一員或進入球隊高層的方式重返多倫多。”

休賽期,即將年滿41歲的卡特和國王簽下了一份一年800萬美元的合同。他將迎來第20個NBA賽季,也成為了聯盟中最年長的球員。這有些令人吃驚,不但是因為人們覺得卡特會在暮光之年選擇加盟一支有實力爭冠的球隊,而且更在于——猛龍為什么不簽回他?
卡特曾親承他所以加盟國王,是看好隊中有一批對勝利無比渴望的青春潛力股,但難道猛龍的一眾年輕人不需要在卡特的耳提面命下成長嗎?要知道,國王在上賽季交易到考辛斯后,已著力重建打造青年軍,卡特只是個特例。所以,坊間傳聞說猛龍也一度有興趣和他簽約,但事實幾乎肯定不是這樣。
現在,卡特已成為國王的一員,烏杰里就更沒法進行更深入的評論了,否則他會因違規招募之名被聯盟辦公室罰款。況且他們此前已經吃過這樣的虧,2014年時,德雷克因為私下招募當時還是雷霆打球的杜蘭特,而讓猛龍被聯盟罰款2.5萬美元。
盡管如此,呼喚卡特回歸多倫多的聲音還是越來越高。
卡特效應
試問一下,有哪位臨近退役的球星,能提前享受到有人為他專門拍攝紀錄片的待遇?科比、加內特、鄧肯、皮爾斯都沒有,但卡特做到了,這源自他對加拿大、對多倫多的影響力太不一樣了。
如果你是一名多倫多人,親眼看到大量籃球運動員的涌入,就會很快意識到這項運動在加拿大的受歡迎程度。德雷克注意到很多電影節的評委都對籃球非常熱愛,他們大多來自多倫多或者是米西索加。“我看了他們的大量專訪,這些人都在談論文斯·卡特對他們的影響有多大。我就想,喔,他們應該是在六歲、七歲、八歲時看卡特穿著猛龍球衣在扣籃大賽上表演的。”
事實上,在YouTube誕生之前,卡特是網絡世界的超巨。他的球風令人著迷,并讓籃球文化在加拿大深深植根。“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如果他是一名三分射手或是內線球員,都不會帶來這樣大的效應。”德雷克說。“不僅僅是他的扣籃,還有熱情、態度、天賦。卡特的母親曾評價這部紀錄片說:‘感覺文斯好像在空中跳芭蕾,真的是這樣。”
多倫多始終都是一座冰球城市。但作為世界上最多元化的城市之一——據英國BBC電臺報道,一份官方的排行研究顯示,在2017年全球最多元化的都市排名中,多倫多位居榜首——它是眾多文化和金融領域的發源地。冰球雖然在多倫多最受歡迎,但這項運動也有其弊端——球迷的看球費用非常高昂。而且在多倫多,球迷群體的分布也最均衡。
“很多年輕人移民到這座城市,想融入這里,但他們并不都喜歡冰球。”德雷克說。“然后,文斯·卡特來了,他用自己獨有的方式打球。不可否認的是,那些缺乏運動因子的球迷看到一個人在空中飛翔,做出各種不可思議的事情,會感到興奮不已,甚至被激勵。加拿大實際上已經準備好了用其他運動來覆蓋冰球照顧不到的角落,所以卡特的到來恰逢其時。”
1995年,多倫多猛龍和溫哥華灰熊加入了NBA大家庭。但NBA版圖向北域擴張,并不等于球迷們的熱情也得到了增容。尤其是在賽季中期,眼看猛龍躋身季后賽無望,又沒有球星壓陣,他們需要一名能吸引眼球的當家球員。這一切,都在1998年猛龍通過選秀夜交易得到卡特后徹底改變。
“在六年半的時間里,很多加拿大籃球才俊都是看了卡特的驚人表演后,才決定投身NBA的。”在加拿大出生的納什說。“他每晚都在激勵著人們,我認為他的影響力不應被低估。”卡特在多倫多所帶來的籃球效應顯而易見,你可以從安德魯·威金斯、尼克·斯陶斯卡斯和科里·約瑟夫身上找到答案。
而馬弗里克·卡特也從另一個視角對“卡特效應”進行解讀。“在我看來,文斯是個真正的藝術家,受到他鼓舞的人并不局限于體育運動。是的,如果你是個籃球迷,從小在多倫多長大,100%會受到他的影響。但最有趣的是,很多音樂家、電影制作人——幾乎囊括了所有藝術領域——都對他非常感興趣。文斯存在的意義已經超越了體育,這足以令人印象深刻。”
造夢空間
不僅如此,卡特也帶給了普通人圓夢的機會。
在拍完《卡特效應》一片之前,導演西恩·梅納德在業內只是個無名小卒。2016年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現場,梅納德擠在人群里,他很清楚,自己遲早有一天會成為這里的一份子,但他當時并不知道該怎么做。
“這就像你參加一次盛大的聚會。你有能力參與其中,但你誰都不認識,是不是這個時候特別希望能有人邀請你?”梅納德說。“那就是我當時的感覺。”
梅納德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漢密爾頓市長大,從多倫多到那里僅有40分鐘的車程(如果不發生交通堵塞的話)。事實上,梅納德同樣沒有花費太長時間就實現了承諾,但他的成功并不容易,可以說是卡特造就了他。

梅納德第一次站在攝像機前,還要追溯到七年前,他當時在TheScorenetwork工作。在做了幾年電影制作人后,他打算自己出去單干,除了講述別人的故事外,他并沒有什么具體計劃。梅納德經常拍攝那些時長不到30分鐘的體育紀錄片,將其賣給加拿大當地的網絡公司,再用所獲酬勞投資下一個項目。
“有一天我突然意識到,‘哦,這就是我的運行模式。”梅納德說。“好吧,我拍攝了這些半小時的紀錄片,但作為一名電影制作人,你必須盡可能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時長應該在90分鐘左右。我覺得我已經準備好了,但最大的問題是電影制作成本。你不能奢望有一天能有人對你說:‘哦,把支票拿去吧,做你想做的任何事。”
為了拓展事業,梅納德把所有的金錢都投入到一個女性MMA摔角手的紀錄片《戰斗的媽媽》,他跟隨美國MMA功夫美女米雪·瓦特森到阿爾伯克基、新墨西哥甚至是泰國,對她全程進行拍攝。這部紀錄片榨干了梅納德的口袋,他因為交不起房租被趕出了公寓。當紀錄片拍攝殺青后,梅納德的代理人開始向各大制片公司兜售他們的預告片。
終于有魚兒咬鉤了,而且還不是小魚小蝦。馬弗里克·卡特是勒布朗·詹姆斯的長期商業伙伴兼好友,是UNINTERRUPTED視頻平臺的總裁。
“他們說,‘我們希望拍攝第一部故事片。”梅納德說。“他們看了《戰斗的媽媽》的樣片,然后問我:‘你還打算拍什么?于是,我把一頁紙那么長的文件傳給了他們,這就是《卡特效應》。”
梅納德起初并沒有抱太大期望。他很清楚,美國公司通常對以加拿大為主題的想法,都沒什么興趣。
“西恩是一名出色的電影制作人,而且在他身上有我們所喜歡的特質。”馬弗里克說。“他很專注,也很用心。但最重要的是,他真的很關注有關運動員的故事。他很明白米雪需要什么,制作這樣的影片,必須要把運動員放在第一位,這也是我們的首要任務。”
馬弗里克的看法很重要,因為在為《卡特效應》開綠燈之前,這部紀錄片必須通過他的審查。
“他們說‘你必須通過馬弗里克的審查,我相信我能做到這一點。”梅納德說。
馬弗里克也描述了UNINTERRUPTED與眾不同的審查標準。“測試一方不是我,而是UNINTERRUPTED。我們要看梅納德的作品是否真實、思想深刻,而且富有娛樂性,在這方面他做得很好,所以通過了測試。”
梅納德和馬弗里克在多倫多共進晚餐,并很快達成一致,因為在兩人身上有很多共同之處。他們年齡相仿,馬弗里克37歲,比梅納德大五歲;馬弗里克在阿克倫長大,那里距離梅納德的家鄉僅有四個小時的車程。而且,他們都是在單親家庭長大,成長環境也完全相同。
“西恩和我非常合得來。”馬弗里克說。“我喜歡并欣賞他對這個故事的理解能力,他會拍出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同時,他對工作投入的激情也非常棒,最重要的是,他想做這件事,這對我很有幫助。”
但對梅納德而言,與馬弗里克合作最令他瞠目的是,公司給予了他充分的自主權和創作自由度。“他們的態度是‘做你想做的事情。”梅納德說。“在這方面,他們做得非常棒,即使對片子有所刪減,但并沒有破壞我的理念。”
最終,梅納德靠著《卡特效應》聲名鵲起。“沒有卡特,就沒有我的今天。”
歸期何在
現在的問題是:即使民眾愿望如此強烈,但烏杰里真的有可能把卡特帶回家嗎?
卡特仍能在場上發揮作用。上賽季為灰熊效力時,他場均上場24.6分鐘,可以拿到8分、3.1個籃板和1.8次助攻,并擁有37.8%的三分命中率。
自上賽季以來,隨著泰倫斯·羅斯、德馬雷·卡羅爾和P.J.塔克等人的離開,猛龍已公開討論升級球隊三分火力的問題。
但是,猛龍有合適的時機把卡特帶回家嗎?他們可以在12月16日時動用交易特例。但召回卡特,意味著猛龍會觸發奢侈稅,這似乎不太可能。今夏,烏杰里幾經努力,好不容易才把球隊的薪資支出控制在1.93億美元以下。

也許猛龍還可以通過交易解決這一問題,更有可能的是,就像烏杰里所暗示的那樣,在卡特退役后,他會以某種方式把卡特帶回多倫多——為了紀念他對加拿大籃球的巨大影響力,猛龍有可能將他的15號球衣退役。
烏杰里的態度發生360度的大轉彎,意味著他想在多倫多建立一個籃球文化,并承認歷史,那就是卡特是猛龍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烏杰里希望猛龍球員都去看看這部電影,重溫一下球隊和城市的共同成長經歷。
那么,卡特今后會以某種形式回歸猛龍嗎?這將是個巨大的轉變。
卡特在重返多倫多時,曾遭到大量的噓聲和尖刻的批評,因為人們普遍認為卡特當初是想逃離猛龍和多倫多這座城市。但在人們回顧當年這筆交易時,知道了很多不為人知的真相,怨恨之心也得以消解。
烏杰里還記得這部紀錄片最大的亮點,是在猛龍建隊20周年的系列慶祝活動中,卡特作為灰熊的一員回到加拿大航空中心球館,看到現場播放紀念他的視頻,在全場的歡呼聲中,他激動得熱淚盈眶。
很明顯,烏杰里認為把猛龍與卡特昔日的分歧放在一邊,這是球隊需要做出的最正確的事情。但何時、以何種方式把卡特帶回家?這成為了最大的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