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立
摘要:伴隨我國金融業改革的不斷深入,保險業發展日益成熟。現階段,我國保險資金規模逐漸擴大,保險公司對保險資金合理運用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但在實際應用中,仍然存在投資結構不合理、投資渠道狹窄和資產負債匹配不佳等問題。為此,通過分析美國、英國和日本等國家保險資金運用的經驗做法,進一步對中外保險資金運用存在的差異進行對比,從而依據國際先進經驗,提出優化我國保險資金運用能力的具體建議。
關鍵詞:借鑒國際經驗;差距比較;保險資金;運用能力
近年來,我國保險業迅速發展,保險資金規模逐步增大。據保監會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1-2月,我國保險資金運用余額達13.85萬億元。面對市場經濟蓬勃發展和資本市場逐漸膨脹的形勢,各保險公司都更加重視提升保險資金的運用能力,并紛紛將其作為獲取盈利和自身發展的重要方式。而發達國家保險業一般起步較早,發展較為成熟,在過去幾十年發展歷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教訓。借鑒這些國家的經驗做法,能夠有效提升我國保險資金運用能力,進而推動保險行業穩定、持續發展。
一、保險資金運用:國際經驗分析
(一)保險資金運用的法律規定較為細致
國外保險資金之所以能夠得到安全、高效地運用,得益于這些國家有著較為詳盡的法律規定。例如,美國針對保險業、保險資金的運用有著專業法律規定。在保險公司投資資產及投資比例方面,美國《保險公司投資示范法》明確規定對股票、債券和保單貸款等投資對象的數量及比例限制。如規定壽險公司在投資股票等權益類資產時,投資總額不得超過認可資產的20%,而對交易所外權益類資產投資則不得超過5%。同時,該法規定保險公司持有的單個非政府機構發行的證券不得超過認可資產的3%,非壽險公司不得超過5%。在風險資本金方面,美國政府要求保險公司對各類資產的投資,都要按一定比例提取資本金,并需對其加權求和得到風險資本金總額。其中規定對于普通股,健康險資本金的風險權重為30%,財產保險和意外傷害險相應為15%。與美國類似,日本對于保險資金運用的法律規定也較為細致。日本《保險法》規定,保險公司投資股票資產的金額,不得超過其總資產的30%。同時規定,投資同一公司的股票和債券不得超過其總資產的10%。國外詳細的保險法律規定,首先實現了保險資金投資運用的有法可依。
(二)保險資金運用的監管模式較為完善
國外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保險資金使用監管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2013年,英國政府對金融監管進行改革,將金融服務局拆分為兩個部門,金融審慎監管局和金融行為管理局。其中前者主要負責對金融機構審慎性監管,對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嚴格監督,并且防范和打擊金融犯罪。后者則致力于消費者保護,保障保險公司投保人的合法權益。與英國不同,日本針對保險監管建立了跨行業監管模式。20世紀90年代,日本房地產和股市投資泡沫破滅后,各壽險公司損失慘重,給金融業帶來嚴重打擊。為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日本政府隨后成立金融監督廳,對保險業、證券業和銀行業等金融企業實行跨行業監管。從整個金融行業的角度出發,整合行業資源,分析系統性風險,提升了對保險資金運用監管效率。其中對保險公司的監管主要由金融廳檢查部負責,每年對保險公司財產、業務和資金運用等情況實施檢查,確保保險資金運用合法合規。
(三)以償付能力為核心合理配置保險資金
國外主要以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為根據,對保險資金進行分配,以促使保險公司根據負債結構合理配置資產。例如美國保險公司在選擇投資產品時,一般以對沖方式選擇與保險產品特征相似的資產。如壽險公司負債的期限較長,一般投資于30年期的債券。而對于無法預期的財產保險資金,保險公司則采取保守的投資方式,一般投資于流動性高、價值穩定的金融產品。針對不同期限的保險負債,美國運用不同的投資策略,保障了資金償付能力,降低了資金運用風險。與美國類似,英國對保險資金償付能力的規定更為嚴格。如保險公司投資單一建筑項目時,總投資額不得超過其總資產的5%。如果這一比例超過5%,這種投資行為雖然不會被列入違規檔案,但在計算保險資金償付能力時,超出部分的資產按零值處理。英國對資產與負債配置的規定,實現了以償付能力為核心的保險資金管理目標,有效解決了保險公司超額投資某類資產的問題。
(四)海外投資得到足夠重視
國外在保險資金的運用上,除了限制在高風險領域的投資比例外,對其他運用范圍和領域幾乎沒有限制,這為保險資金投資海外資產提供了寬松的政策環境,同時海外投資也成為保險資金規避國家風險的有效手段。例如,日本保險資金的海外投資歷史較長,早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日本政府便允許保險公司投資海外資產,但同時規定,投資國外有價證券的額度不得超過負債總額的10%。隨后,將上述比例提高到30%。截止2012年,日本政府全面放開了保險資金的國外投資限制。在此形勢下,2016年日本保險公司在國外的投資比例已經超過20%。與日本相似,英國保險公司也非常重視海外投資。尤其是近年來,英國國內利率較低,直接促使保險資金在國外的投資比例不斷上升。據歐洲保險與再保險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英國保險公司在股權上的投資比例為30%,其中在國外的投資占其總額的25%。此外,各國在境外投資品種上表現出不同的偏好,各有側重。英國保險業在國外投資中,股票和債券比例各占50%,日本保險公司則更傾向于低風險的外國政府債券。
二、保險資金運用:中外差距分析
(一)保險資金的分配使用不夠合理
2012年以來,我國相繼出臺了10余項保險資金運用政策,進一步推動了保險資金的應用。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保險資金分配使用仍缺乏合理性。據保監會統計報告資料顯示,截止2016年底,我國保險資金運用余額為13.39萬億元。在這部分資金分配使用中,保險資金被安排到銀行作為存款數額為2.48萬億元,所占比例僅為18.55%。相較而言,日本保險資金在銀行存款比例長期低于10%,美國則沒有該項投資,據此表明我國保險資金在銀行存款比例較高。保險資金分配到債券為4.3萬億元,占比32.15%。由于對保險資金具有穩定性和長期性的要求,債券投資歷來是國外保險資金投資的最主要資產品種,發達國家投資債券的比例大都超過50%。如日本2016年保險公司在國債、地方債債和公司債券的投資比例超過61%,美國財產保險資金投資債券比例為66%,壽險則高達72%,說明我國保險資金應用到債券方面的份額依然較少。保險資金應用到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為1.78萬億元,占比13.28%。與之相比,2016年英國壽險業資金在股票上投資所占比例、美國財產保險資金投資股票所占比例分別保持在40%、19%以上。壽險資金的單獨賬戶投資比例更高達80%。通過對比發現,我國保險資金應用到股票、證券投資基金比例依然較低,尚未發揮其應有的優勢作用。因而,我國保險資金投資分配使用有待進一步優化。endprint
(二)保險資金運用的收益率穩定性差
我國保險業發展時間較短,過于重視承保業務,保險資金運用效益及收益問題未得到有效解決。再加上我國金融市場發展并不成熟,致使保險資金收益率居于較低水平,且穩定性較差。據中國保監會數據資料表明,2010-2016年,我國保險資金運用平均收益率都在10%以下,分別為4.84%、3.6%、3.39%、5.04%、6.3%、7.56%和5.66%。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雖然我國保險資金運用的收益率總體呈上升趨勢,但在2011年、2012年和2016年均出現了下降現象,收益率并不穩定。此外,不同投資品種帶來的保險資金收益水平也不相同,債券作為基礎性資產的投資收益率較為穩定,2010年至2016年期間,一直在4.1%4.9%之間波動。而股票等權益類資產投資作為風險收益的主要來源,盡管收益率相對較高,但穩定性較差。2010年至2016年期間,年均收益率為7.86%,其中2012年收益率為-8.21%,而2015年的收益率為15.31%。與我國相反,美國保險業投資收益率較高,且穩定性較好,即使在金融危機期間也沒有出現巨大波動。據美國保險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近五年保險資金運用平均收益率維持5%左右,且各年之間變動幅度不大。由此可見,我國保險資金收益率波動性較大,使得保險投資面臨不穩定性風險,甚至可能造成資金損失,給投保人資金安全帶來隱患。
(三)保險資金運用渠道較窄
國外發達國家如美國和日本,有著成熟的資本市場和保險業監管制度,其保險資金運用方式較為廣泛。這些國家不僅投資于債券、股票和基金等傳統的金融產品,還對不動產、各種貸款和金融衍生品等進行廣泛投資。相較而言,我國保險資金運用渠道僅限于銀行存款、債券、證券投資基金、股票、基礎設施建設和境外投資。在很多金融產品上,我國保險投資仍為空白,如在貸款的投資方面,當前保險公司只能開展一些保單貸款業務,尚未涉及住房貸款、汽車貸款等抵押貸款業務。對某些金融產品投資比例的限制過于嚴格。例如,我國政策限定保險資金投資股票比例,不得超過保險公司總資產的5%1而發達國家如英國,這一比例要遠高于我國,最高比例達到了15%,美國對保險資金股票投資的比例規定的上限則高達20%。因此,我國應加快保險業發展速度,進一步拓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
(四)保險資產與負債期限匹配不佳
當前,由于我國保險資金收益率不穩定及可投資金融產品較少,導致保險業資產與負債期限匹配不佳,出現長債短投、短債長投等問題。其中,長債短投現象尤為嚴重,不論保險資金來源如何、期限長短,多數用于短期投資。這種資產負債不匹配問題,不利于保險資金的優化配置,嚴重制約了保險資金的有效循環及效率,無法實現我國保險業良性發展。據保監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壽險公司負債與中長期資產不匹配度較低,維持在45%的水平。伴隨資金周期延長,二者匹配度會降低,部分匹配度甚至只有20%。從壽險資產與負債平均期間差距來看,我國為10-15年,日本為8年,美國則僅為4年。從美國保險資金期限匹配實踐來看,美國將具有長期性特點的壽險責任準備金,投資于長期債券、房產抵押貸款和收益穩定的基礎建設投資等資產品種,對于短期性的非壽險準備金,則投資于流動性強的短期存款、基金和企業債券等金融產品。而我國長期債券供給不足,可供壽險公司投資的其他中長期金融產品種類較少,限制了壽險公司對其長期負債進行匹配選擇,進一步加劇了保險與負債不匹配問題,難以保障保險資金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不利于降低收益率不穩定風險和資產負債匹配風險。
三、提升我國保險資金運用能力的具體路徑
(一)加強保險資金運用期限管理,實現資產負債良好匹配
保險資金與其他資金不同,需要對其資產負債進行匹配管理,這也是保險資金運用的核心內容。當前,我國保險資金期限不匹配問題突出,特別是長期資產與負債不匹配。對此,保險公司應以改善保險資產負債匹配作為保險資金的應用的重點工作。保險公司應根據保險資金期限及其在總資產中的比重,對不同期限的資產合理安排投資比例。針對負債期限較長的資產選擇,應盡量尋找與之對應期限的、穩定性好且收益率高的資產品種。如人壽保險負債一般期限較長,對資金安全性要求較高,其資金運用應增加債券與基礎設施等中長期資產的投資比重。此外,當市場環境較好,保險公司能夠預測保險資金可以盈利,并有充足的現金凈流量時,應將保險資本金及盈余資金應用到期限較長、收益較高的資產上,以提高保險資金盈利水平。同時,對于保險公司短期負債及日常經營中使用的資金,則應以期限短、流動性強的金融產品為主要投資對象,以保障保險公司履責的及時性。如對于期限較短的財產保險,保險資金應更多運用在同業拆借、股票投資、大額協議存款等方面。
(二)拓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提高資金運用效率
近年來,隨著我國保險業監管改革不斷推進,政策環境趨于寬松,保險資金的投資方式已經很多,但對于巨額的保險資金來說,當前的投資渠道仍有待進一步拓寬。針對我國保險業特點,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首先,應允許保險資金投資于各種貸款,針對信譽較好的單位或個人,開展住房貸款、汽車貸款等抵押貸款投資業務,抵押貸款不僅收益率較高且風險較小。其次,應允許保險公司投資不動產和實業,以應對通貨膨脹間接帶來的利損差風險。最后,應靈活掌握保險資金投資股票比例,同時不斷完善股票投資行為和理念。不能將股票作為保險資金的投機市場,更要避免只注重股票投資的高收益,而忽略股票市場的不穩定。在拓展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的基礎上,保險公司應進一步根據公司的實際狀況和運營能力,加大對保險資金流動性、安全性、盈利性的綜合管理。選擇合適的投資組合,提高保險資金運用效率,同時降低投資風險,促進保險公司自身持續不斷發展。
(三)成立專門保險資金管理公司,提升資金運用專業化水平
目前,我國多數保險公司委托其內部相關部門對保險資金運用、分配進行管理。這種管理模式難以適應保險資金規模大、投資管理水平要求高的形勢。因此保險公司應成立保險資金應用管理獨立公司,提高資金運用專業化程度,增強風險防控能力。保險公司應授予保險資金管理公司獨立的人才招聘權利,為保險公司迅速吸收專業人才,組成專業投資管理隊伍,增強資金運用的專業化水平。同時還應充分發揮保險資金應用管理公司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創新保險資金投資策略與運用方式,降低資金運用風險,提高資金總體收益率水平。并且獨立的資產管理公司在管理好本公司資金的基礎上,應擴大業務范圍,承管第三方資產管理業務,以增加公司收入。保險資金管理公司還應根據資本市場發展趨勢,及時調整保險資金運用戰略,并為將來施行混業經營和向國際金融業發展積累經驗。
(四)完善保險資金運用監管模式,增強風險防范能力
當前,我國保險資金運用監管體系雖已初步形成,但仍需進一步完善監管模式。在我國現有保險資金監管模式基礎之上,明確保險資金的監管定位和監管目標,建立一套適合我國資本市場和保險業特征的監管方式。同時應做到在嚴格監管的形勢下,逐漸施行寬松政策,進一步放開保險資金應用管理公司設立門檻,積極探索專業化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的設立制度,提高保險資金運用效率。另外,應強化以償付能力為核心的監管方式,充分發揮資本約束功能,保障保險資金運用全過程有據可依,促進保險公司自我監管。并且應建立保險資金動態的調整保障機制,通過資本市場優化資金配置,強化分類監管措施,保證保險公司抵御風險能力,維護投保人的權益。此外還應加快建設保險業監管信息交流平臺,加強國內外監管機構之間的合作與溝通,防范區域性風險和系統性風險。且應逐步建立保險資金投資產品的二級市場,滿足多元化保險資金配置需求,提高資金配置效率和保險產品的流動性。
(五)開拓多類型的保險產品與投資領域,延伸資金運用范圍
保險公司應積開發具有多元保險資金用途的產品,從負債主導型向負債與資產互動型保險產品方向發展,不斷延伸資金應用領域。一方面,設計與保險相關的理財產品或多元類型的險種,提升防范各類風險能力的產品,進而增加資金應用范圍;拓寬債券投資產品類型,實現由投資控制方式向比例控制方式轉變;降低保險公司與銀行間協議存款比例,提高企業債券投資比例。另一方面,保險公司在資產負債保持平穩、準備金充足情況下,可以選擇部分高風險產品進行投資,借以提升資本收益。同樣,也可以進入權證、期貨、實業投資領域,或是參與金融租賃業務,實現資金的多元化用途。此外,保險資金可在中長期商業貸款領域進行投資,減少其對現有銀行利率的過度依賴,能夠充分發揮在市場中的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