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江洪
摘要:近年來,政府與國家政策的支持,促使我國核電產業快速發展,核電出口規模與市場范圍也不斷擴大。并且,我國研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技術,獲得了國際市場的好評與青睞,為核電技術設備的出口提供了巨大發展空間。然而,在當前國際市場競爭日漸激烈的環境下,我國核電技術設備出口還存在融資成本高、技術發展不成熟和法律體系建設滯后等問題。基于此,文章運用相關事實案例與數據,具體分析了我國核電技術設備出口的現狀與問題,并提出了相應升級策略。
關鍵詞:中國核電;技術設備出口;面臨的問題;升級策略
我國是世界四個擁有完整核科技工業體系的國家之一,也是全球三十多年來唯一未曾中斷核電建設的國家,是國際核電發展最快的國家。近年來,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大力支持與宣傳下,核電成為了總理口中的“國家推銷品”。2015年6月,李克強總理在考察中核集團中國核電工程公司并與裝備制造基地現場連線時提出,要將“華龍一號”打造成一張亮麗的名片。隨后,我國與法國、俄羅斯等多個國家建立了核能合作伙伴關系,并加快了核電技術和設備出口的實質性步伐。然而當前,國際核電市場重心雖已由發達國家逐漸轉向新興經濟體,但全球核電市場的競爭仍然較為激烈。由此,正確把握我國核電技術設備出口的現狀、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升級策略,對加速中國核電全球布局具有重要作用。
一、中國核電技術設備的出口現狀
(一)核電設備出口已初具規模,且發展空間廣闊
近年來,在完整的核科技工業體系支撐下,我國核電產業發展不斷加速。據中財網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4月,我國在運核電機組共有36臺,在建機組數量共20臺,在建機組數量全球第一;研究堆19座,核燃料循環設施近100座;全國核技術利用單位共有6.7萬家,射線裝置15.1萬臺,在用放射源與已收貯廢舊放射源分別為12.7萬枚和19.2萬枚。與此同時,由于國家的重視與扶持,我國核電技術設備出口已初具規模,且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以中核集團為例,據中華網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該集團共向7個國家出口了核電設備16個,分別為核研究設施2個、研究堆1座、微型反應堆5座與核電機組8臺。其中,2016年10月,中核集團向巴基斯坦出口了2臺核電機組,分別為恰希瑪核電3號與4號。另據戰略網2017年3月13日數據顯示,當前,中國正以每年超過6-8座核反應堆的速度建設核電站,并逐步推進對亞洲和南美等國的核電站出口。未來,我國核電出口仍有廣闊的空間。據中商情報網預測,到2025年,我國將出口新建核電機組60-70臺。總體而言,當前,我國核電設備出口已初具規模,且隨著核電產業的快速發展,未來核電設備出口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國有企業是核電技術設備出口的主力
中國核工業、國家核電技術和中國廣核三大集團,是我國核電企業的巨頭。近年來,三大企業積極拓展核電設備的海外業務與市場,已成為我國核電設備與技術出口的主力軍。據新聞網整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初,我國有超過80%的核電設備由國有企業出口。而由上述三大集團出口的核電設備,占國有企業出口總數的90%以上。其中,中核集團是我國唯一出口過核電站、核電機組,且實現了批量出口的企業;中廣核自主研發并出口至英國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實現了我國核電技術第一次出口發達國家。除上述三大主導國有核電集團外,2017年2月14日,由東方電氣重型機器有限公司自主設計及制造的低壓加熱器,從廣州裝運出口至法國。該設備將用于法國電力集團CPI系列核電站的設備更換,是我國自主設計的核電設備對歐洲的首次出口。由此可以看出,在我國核電技術設備對外貿易中,國有企業是出口的主力軍。
(三)核電技術設備出口的區域范圍不斷拓寬
隨著我國核電設備國際知名度的逐漸提高,核電技術設備出口的區域范圍也不斷拓寬。以中國廣核集團的核電技術設備出口為例,2015年10月21日,中國廣核集團的“華龍一號”正式進入英國市場。隨后,“華龍一號”自主三代核電技術在阿根廷落地。截至2016年4月,中廣核集團的核電技術與設備已出口至澳洲、新加坡、美國、韓國等國家地區,目前還在大力開拓非洲、中亞和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市場,包括南非、肯尼亞、哈薩克斯坦、泰國、羅馬尼亞與印度尼西亞等。再如,截至2016年初,中核集團已累計向7個國家出口了諸多核電設備,包括核電機組、微型反應堆、核研究設施與研究堆等。2016年10月15日,中核集團第一次向巴基斯坦出口了我國核電站,并實現了恰希瑪核電3號機組的正式并網成功。并且,現階段,該集團正在與歐洲、南美的近20個國家,如俄羅斯、法國、英國、羅馬尼亞、巴西與埃及等商談核電出口與核工業產業鏈合作。由此可知,近年來,我國核電技術設備的出口國家逐漸增多,區域范圍正不斷拓寬。
(四)核電技術已成為我國核電出口新潮流
近幾年,新型核電技術已成為我國核電技術設備出口的新潮流。以中核集團與中國廣核集團共同研發的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為例,該技術選用了集團ACP1000技術中的177堆芯,并采用自主品牌CF作為核燃料,具有符合全球最新要求的高安全性與低堆芯融化概率等優勢,實現了“超三代”的技術水準。并且,具有我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華龍一號”,可以有效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現已走在了世界前列。因而,自2015年研發以來,“華龍一號”便已成為美國、俄羅斯、韓國等國家核電發展的熱點。例如,2015年,我國先后對阿根廷與巴基斯坦出口了“華龍一號”。同年10月,“華龍一號”出口到了英國,實現了我國自主研發的核電技術第一次出口至發達國家。2016年8月,巴基斯坦卡拉奇核電項目二號機組正式開工,“華龍一號”出口至了巴基斯坦。此外,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溫氣冷堆第四代核電技術,已位居世界前列。且隨著貿易自由化的全面推進,該技術因其固有安全性、多用途與接近100%的設備國產化率等優勢,也受到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總體而言,當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核電技術,已成為我國核電技術設備出口的新趨勢和潮流。endprint
二、中國核電技術設備出口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我國核電企業國內融資成本偏高
當前,我國核電企業進行出口的資金來源,主要是中國進出口銀行的“兩優”貸款和商業貸款。但由于核電項目的投資大多規模巨大,且各大銀行的貸款利率偏高,致使我國核電出口企業的國內融資成本較高。據中國能源報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初,我國仍未對核電長期出口的信貸美元利率進行明確規定。且一般而言,核電企業可獲得的利率較高,為5%-6%,造成核電出口企業的國內融資成本較高。相較而言,國外
多國家對核電企業出口提供的貸款利率較低。其中,美、日、韓等核電強國對長達15年的核電項目的信貸美元利率僅為3.18%;匈牙利對長達11年的出口信貸美元利率不足4%。另外,當前我國銀行可供企業出口的貸款規模總體較小,貸款渠道較為單一,也使得我國核電出口企業的融資成本較高。由此可以看出,現階段,我國核電企業的國內融資成本較高,抑制了核電技術設備的出口步伐。
(二)自主研發核電技術較少,未完全脫離國外依賴
從國際核電發展趨勢來看,我國擁有的自主創新核電技術品牌總體較少,僅有“華龍一號”與第四代核電技術高溫氣冷堆。自主研發技術現已成為限制我國核電技術設備出口的關鍵因素之一。并且,我國花費了近六十年時間,才于2015年10月實現了自主研發核電技術“華龍一號”的首次出口。而截至目前,我國第四代核電技術仍未實現出口。由于我國自主研發的核電技術較少,致使當前我國部分核電技術仍未完全擺脫國外依賴。據核電縱橫統計,截至2016年,我國在運核電站采用的多為二代改進型核電技術,且這些技術均對海外其他國家的核電技術存在一定依賴。例如,主流壓水堆技術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法國技術和俄羅斯技術。并且,當前我國投入應用的五種第三代核電技術中,AP1000屬于美國西屋公司核電技術、EPR屬于法國核電技術、VVER是俄羅斯核電技術,由此可見,現階段完全屬于我國自主研發的核電技術仍較為匱乏,對國外技術的利用仍存在一定依賴性,核電技術設備出口的技術競爭優勢不顯著。
(三)我國核電出口法律體系建設滯后
我國在發展核電以及核電技術設備出口方面,缺乏相關的法律支持與依據,導致核電法律體系無法滿足核電發展需求,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核電產業的快速發展。據中國核工業報統計,截止到2016年,我國核領域僅有一部關于促進核能、核技術開發與和平利用的國家法律,即《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而對于保護資源、環境和公眾健康與安全的《原子能法》和《核安全法》等法規,仍處于制定階段。相較而言,國外其他核能強國早就頒布了《原子能法》。美國于1946年8月1日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核能法律;日本、德國與俄羅斯也都相繼于1955年、1956年、以及1997年發布《原子能法》。并且,基于《原子能法》,都建立了專業領域的相應子法、標準與條例。相比之下,我國的核能發展與出口,缺少對應的基本法律和管理標準,造成核電行業的法律保障缺失,阻礙我國核電技術設備的出口。
(四)評估出口意向國的政治風險能力較低
核電技術設備出口與高鐵出口一樣,面臨巨大的政治風險,政局動蕩或者政權更迭都會導致已簽合同作廢。根據最新發布的《2017“一帶一路”能源資源投資政治風險評估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尚未拓展核電技術裝備出口業務的國家中,高風險和較高風險國家不斷增多。例如,與我國相鄰的東南亞地區中,柬埔寨的政治風險評估為25.55、印度為47.32、印度尼西亞為42.81、老撾為28.37。然而,由于我國核電技術設備出口仍處于初級起步階段,實現成功出口的國家數量較少,國際化經營經驗不足,致使我國核電企業評估和應對出口意向國政治風險的能力較低。例如,中廣核與肯尼亞早已于2015年9月簽署了核電開發合作的諒解備忘錄,但由于其未評估到肯尼亞國內的政治風險,致使我國核電技術設備出口受阻。直至2017年4月,中廣核的一個核電站真正實現了對肯尼亞成功出口。總體而言,當前我國核電企業對出口意向國的政治風險評估能力較低,不利于核電技術設備的成功出口。
三、中國核電技術設備出口的升級策略
(一)加大自主品牌研發與推廣,樹立核電出口品牌知名度
我國當前與未來的核電全產業出口,應重視戰略重點品牌的推廣和示范項目的建設。龍頭企業應通過重點推進自主品牌“華龍一號”、高溫氣冷堆及CAP1400項目方式,加大對中核“龍騰2020”科技創新示范工程的推廣,積極塑造我國的核電技術設備品牌形象。國家應確保加大對科技投入的增長,鼓勵企業進行先進技術研發和自主品牌推廣。同時,政府和企業要重視示范項目對核電技術設備出口的雙重效應,采用我國和國際最新核安全標準,建設CAP1400示范工程與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另外,還應適時啟動智能小型堆、商業快堆、60萬千瓦級高溫氣冷堆等自主創新示范項目,推進核能綜合利用。
(二)拓寬核電企業融資渠道,優化核電出口融資模式
通過充分利用國家金融支持機制,同時借鑒其他領域的融資經驗,政府應積極打造適合核電出口企業的融資優勢。主要方向為改變核電技術設備出口融資渠道單一結構,拓寬現有融資渠道與來源。在此過程中,國資委應給予一定的國有資金支持,設立核電投資基金,從而減少出口企業對美元、歐元的依賴。并且,應同步引入支持核電技術設備出口的市場化投資者,豐富現有核電技術設備出口的融資渠道,為核電出口企業提供多元化的融資來源。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推進,核電出口企業應與銀行建立合作關系,簡化核電貿易中的結算與貸款流程,以優化現階段的融資模式。此外,以戰略協作為基礎,令銀行和保險公司介入出口項目的融資過程,從而有效降低貸款利率和經營風險,提升我國核電技術設備出口企業的融資價格競爭力與收益。
(三)建立健全出口保險體系,防范核電出口風險
目前,我國保險種類較少,風險領域的險種要求和限制較多,而且關于政治風險的保護機制不足。基于此,我國應完善出口保險體系,鼓勵保險公司設置承保核電出口業務的保險品種。根據實際的市場狀況,調整承保范圍,將政治變動等風險因素納入為保險范疇,增加對核電技術設備出口的保護力度。同時設計評定出口國風險等級的保險產品,對于核電出口企業實施降低費率和延長期限的優惠措施。并且,政府相關部門應建立保險和再保險機制,最大限度地降低核電出口企業的風險損失。此外,建立國際政策協調體系與國際風險信息庫,設置市場風險估測與預警、產業政策研究和風險防范等模塊,充分發揮風險管理功能,保障核電技術設備出口企業的發展與收益。endprint
(四)完善核電全產業鏈服務,提高企業綜合出口能力
政府對核電出口領域的作用主要是進行宏觀管控,以及行業規范、法律法規的制定等,核電技術設備出口的實施主體仍然是核電企業。所以核電企業應重視對提升自身出口服務能力,形成核電全產業鏈的綜合優勢。國內核電企業應依托市場化運作,靈活運用市場規律,制定適合自身的發展、經營策略。同時,應加強對自有技術設備的研發力度。現階段,中國擁有的核工業機制較為完善,在實行核電出口時,要充分發揮這一優勢。并且,核電技術設備出口企業需繼續完善和提高其在核工業鏈各個環節的服務能力,包括開采軸礦、生產核燃料、設計與制造核電技術設備等,進而提升我國核電技術設備出口企業的綜合實力,使其在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時更具優勢。
(五)依托國家戰略支持整體優勢,提升核電出口企業競爭力
當前,我國對外開放總體呈現出利好態勢,因此銜接好核電出口規劃與國家能源戰略,同時協調核燃料、裝備和人才等配套規劃,將成為核電技術設備出口發展的新方向。政府應發揮體制優勢,有效整合與調動國內優勢資源,加強與企業及金融機構的協作。并且,應以市場為導向,以核電出口企業為主體,通過政府提供政策支持、資金支持以及技術支持等方式,充分發揮核電出口產業政企聯盟作用,促進核電技術設備出口企業的整體發展。同時,發揮我國領先的核工業整體優勢,以市場需求為視角,重視設備制造、人才培訓、放射性廢物管理等領域的建設與管理,提升我國核電技術設備出口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六)完善我國核安全防治體系,推進核電技術設備安全出口
由核事故引發的核污染將嚴重影響著一個國家的經濟、政治與社會穩定,所以構建和完善核安全防治體系,成為當前核能事業發展的重中之重。為落實“十三五”規劃強化核與輻射的安全監管體系建設的要求,核電企業應始終堅持中國核安全觀,持續開展安全改進工作,提高核安全設備質量可靠性,進而提升核電廠與核能技術的安全水平。并通過優化輻射源安全管理制度,開展分類管理和隱患整改,有效降低設備、管理的安全風險。同時,政府應進一步完善我國核電安全監管體系,積極配合全國人大推進《核安全法》立法,并且深入落實核安全的政策與機制。同步推進安全監管體制改革,構建權責分明、獨立監管、部門協作的核安全管理體系。通過政府和核電企業的雙重改革,推動我國核安全防治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有力降低我國核電發展的輻射安全隱患,從而推進核電技術設備的安全出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