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實現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時期治國理政的目標綱領。辦好中國的事,關鍵在黨,全面從嚴治黨也是決定國家治理現代化成敗的關鍵一環。本文認為國家治理現代化視閾下,剖析全面從嚴治黨的緊迫性,探析助推全面從嚴治黨的路徑,切實提高管黨治黨的有效性,對反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建設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國家治理 現代化 從嚴治黨 路徑
作者簡介:劉京京,江西農業大學政治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建設。
中圖分類號:D630.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7.215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全面深化改革為議題,提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總目標,在改革開放30多年歷史事件的基礎上形成了新的歷史階段行動綱領, 這開啟了新時代國家治理的新篇章,也在戰略布局上對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國家治理現代化視閾下,綜合國家發展面臨的新問題、新因素,深度剖析全面從嚴治黨的緊迫性,探析全面從嚴治黨的選擇路徑,對反芻新時期國家的建設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且,全面從嚴治黨在政治領域形成的清風正氣及威懾力量對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健康有序進行具有主導作用。
一、國家治理現代化與全面從嚴治黨的邏輯聯系
國家治理現代化是全面從嚴治黨的追求目的,全面從嚴治黨是政治體制改革的核心內容,是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政治保障,是新時代促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完成的充分必要條件,也是新時期治國理政的關鍵樞紐,國家治理現代化和全面從嚴治黨統一于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實踐。
(一)國家治理現代化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價值歸旨
現代化作為一個世界性的歷史過程,是指人類社會從工業革命以來所經歷的一場急劇變革,這一變革以工業化為推動力,形成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過度的全球性轉變,它使工業革命滲透到經濟、政治、文化、思想各個領域,引起相應的深刻變化。 所以,實現現代化的宏偉目標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黨和人民共同努力部署配合的一項宏觀的系統工程。國家治理現代化既包括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也涵蓋國家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它是指對國家關于治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度等一系列的制度體系,也是指對這些制度體系的貫徹執行的能力。全面從嚴治黨是以加強執政黨自身建設為直接目的,從“全”、從“嚴”在作風上、思想上、組織上、制度上等開展的整黨治黨活動,力爭促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實現。可以看出,國家治理現代化是對整個社會的要求,不僅要有配套的社會治理,還要有好的政黨治理,只有協同發揮作用才能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保駕護航。
(二)全面從嚴治黨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主導環節
歷史和人民選擇了共產黨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事實上時間也驗證了,中國各級政府和各族人民只有緊密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充分調動社會各階層的主動性、積極性,為更好促進國家治理集中最廣泛的力量,只有中國共產黨這樣一個兼具先進性和人民性的政黨才能治理好偌大的中國。先進性決定了中國共產黨在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實現過程中充當著主導性角色。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凝聚智慧,通過“五位一體”同時發力,聚精會神推進改革進程,統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多管齊下,訴諸于加快社會主義國家的現代化進程,彰顯著新形勢下治國理政的頑強膽識和驚人魄力。
(三)國家治理現代化和全面從嚴治黨都以人民的幸福為基本立足點
《管子治國》有云: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中國“家國一體”的社會結構不僅形象地闡述出人民的“小家”和公眾的“大家”的構成形式上的相似性,更清晰地敘明了“小家”和“大家”的互相寄托、唇亡齒寒的邏輯聯系,即“大家”的安定昌盛需要千萬“小家”的協同努力,“小家”的幸福富足也會促進“大家”的繁榮發展。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民群眾的需要、欲望,是治國理政的動力;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是一切治國理政經驗的基礎;民心民意是衡量治國理政的現實標準。人民群眾的社會政治實踐活動,是治國智慧的不竭源泉。 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階段,全面從嚴治黨既是政治領域改革的必然,也是黨自身發展成長的應有之意,符合億萬民眾的根本利益所在。
二、國家治理現代化視閾下全面從嚴治黨的現實挑戰
國家治理不是亙古不變地遵循歷史經驗,它需要緊隨時代發展的步調而不斷嬗變。尤其,在改革開放的攻堅期,國家治理現代化視閾下的全面從嚴治黨也面臨著諸多現實問題,所以,新時代的國家治理必須要求黨的中央領導集體以高屋建瓴的視角和動態的思維,敏銳地洞察社會新因子、新挑戰。
(一)政治信仰不堅定,理想信念松動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不良的資本主義思潮扭曲了黨內一些領導干部的價值觀,并蝴蝶效應般在黨內蔓延,主要表現為:第一,黨內某些同志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弱化。黨員干部共產主義政治信仰的缺失和無產階級價值導向的偏廢。第二,服務精神凌駕于權力享受之上。極度膨脹的權欲、貪欲、嗔欲在我黨內部如蠹蟲般侵襲,淡化了干部服務意識。第三,濫用私權牟取私利、買官賣官現象時常出現,嚴重擾亂了黨政內部的秩序。現階段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上升期,黨員干部的自身建設問題事關政治生態建設的成敗,也直接決定我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前途。
(二)黨群關系弱化,民主落實不到位
歷史和人民選擇了黨。但新時期,這種休戚與共的魚水般的黨群關系出現了些許松動,譬如:黨的某些領導干部只顧個人貪圖享受,不屑甚至拒絕走進基層訪問調研,表現出高高在上的優越感,于民于國皆是不利的。這會造成:其一,最基層民眾的意愿無法真正受到重視,人民當家做主的政治旨歸無法得到落實,導致民主無法真正實現,群眾關切的最根本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其二,會形成沒有實踐基礎的理論指導,脫離群眾真實需要制定的方針政策也會成為天方夜譚、毫無意義,國家的政治體系運轉也就面臨癱瘓。endprint
(三)政治制度不健全,政治底線下滑
政治制度是政治生態建設的最后一道防線。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一些滯后的政治制度無法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度發展相適應,造成政治領域的貪污腐敗行為肆意蔓延,引起基本的政治底線被踐踏一些投機分子瞄準傳統政治制度的漏洞,藐視法律的權威性,具體可表現為:第一,黨政領導干部知法犯法,用人唯親,造成了“朝堂有人好辦事”的不良政治風氣,嚴重違反了正常選人用人的規章制度,降低了人民對執政黨的信任度。第二,黨政機關公職人員濫用公款,以權謀私,享樂主義泛濫,完全背離為人民服務的初衷和共產主義的使命,知法犯法褻瀆法律這從根本上對國家的健康穩固極其不利。第三,黨政組織內部“小團體”“小組織”現象嚴重制約了政令的執行,阻礙了國家體制的健康的運轉。
三、國家治理現代化視閾下全面從嚴治黨的路徑選擇
全面從嚴治黨不是一句空談,而是要實實在在地落實在實踐中,具體而言必須認識到:提升執政黨的學習能力,建設學習型政黨;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加強執政黨的思想建設;樹立清正黨風,鞏固作風建設的方向;完善監督體系,全面提升制度治黨;把握貫徹執政為民,全面加強反腐倡廉建設。
(一)提升自身能力,建設學習型政黨
荀子曰"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學習是增加知識儲備、提高自身修養的有效途徑,也是共產黨人把握時代脈搏、增強工作科學性和預見性的硬性要求。全面從嚴治黨要從內在增加共產黨人的知識儲備,注重自身的政治素養,使其由內而外散發出有信服力的領導魅力。
建立學習型政黨是中國共產黨保持先進性的必要前提。所謂學習型政黨其含義有兩層:其一,加強黨員干部的理論知識儲備和他國優秀執政經驗;其二,使始終保持謙虛的執政風格。建設學習型政黨要求全體黨員干部做到:第一,黨員干部要多讀書、讀好書,自覺接受新知識的熏陶,學習應用現代新型科學信息技術,例如:微信、QQ、微博、博客等交流軟件。第二,學習借鑒西式的解決問題的邏輯思路、敢于突破傳統的創新思維,作為執政黨解決社會新式矛盾沖突不能囿于固有的邏輯框架內,敢于打破原有,才有出新創造。第三,要時刻保持謙虛謹慎的學習心態。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要求黨員干部必須具備洞察時代性的敏銳判斷能力、規劃預見性的戰略謀劃能力、克服新困難解決新情況的能力,所以共產黨人要樹立“歸零”心態,始終保持謙虛、學習的態度。
(二)堅定理想信念,全面加強思想建黨
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是支撐中國人民頑強拼搏的強勁支柱,是指引中國人民前進道路的照明燈塔,是中國人民歷經艱難困苦絕不妥協的精神脊梁。堅定理想信念,嚴格思想建黨,必須用堅定的無產階級立場、科學的無產階級理論武裝頭腦,用堅不可摧的共產主義信仰鑄造自己的精神家園。第一,加強內省至關重要,強調從黨員干部的工作匯報或思想匯報中增加自檢的模塊,使其從思想上時刻警醒自己。第二,根據馬克思主義的灌輸理論,加強理論武裝,在基層和中央定期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理想信念宣講活動,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識,從靈魂深處觸動感染共產黨員,通過思想的灌輸洗禮凈化清除西方頑劣思想。第三,利用新媒體的傳播方式,做到正面宣傳與輿論斗爭的有機結合。網絡變革了信息傳播方式和宣傳教育途徑,思想建黨也要與時俱進,打破常規的教育方式,適應新的輿論陣地,適時開展思想建黨。
(三)完善黨內和黨外監督體系,全面提升制度治黨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嚴格規范黨內法律法規,讓黨的制度成為管黨、治黨的最高準則,樹立制度的權威性保障全面從嚴治黨的強有力執行。制度治黨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最后一道防線。制度治黨要做到:第一,要有制度可循。圣人有云:“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通過內部自評、外部綜合考量對已有制度的不完善之處查漏補缺,把待補充的治理規則具象化、規范化,將新時期的國家制度與新時期的國家治理相匹配,做到德治和法治相結合。第二,制度之價值貴在執行,否則就形同虛設。加強執行監管,保證施行的公正性,保障法律權威,同時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作為國家的成員,都有責任和義務去力挺制度的執行。第三,采取問責追究制。對在責任主體范圍內出現的黨內違法事件給予責任追究,加強責任主體的“權責統一”意識,鞏固權力的效能。
(四)貫徹執政為民,全面加強反腐倡廉建設
物必先腐而后蟲生。權力的膨脹致使某些領導干部思想散漫、行為放縱、原則喪失,對整個政治生態系統危害極大,反腐具有嚴峻性、緊迫性。中國的反腐敗斗爭,有自己的特點和規律,根據其特殊性進行嚴厲的打擊,從根本上杜絕腐敗根源,才能真正建設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才能使黨長治久安。毛澤東早在1951年底就在黨政工作人員中開展了“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運動,強力懲處了墮落變質的腐化行為。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各屆領導人繼承從嚴治黨的歷史傳統,加強拒腐防變的態勢從未消減。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高度重視反腐敗的預防,力爭做到懲、治、建三者有機結合,努力實現政治清明、干部清正、政府清廉。黨中央用零容忍、無死角的堅決斗志開展的反腐斗爭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加強反腐倡廉建設,首先,黨內干部要樹立廉潔自愛的意識,效仿為民為國的經典人物,譬如:唐朝宰相陸贄“賄道一開,展轉滋厚”為官清廉正明;明代政治家于謙“兩袖清風”;清代名臣于成龍為民請命剛正不阿,做有益于國家的人。其次,要嚴懲腐敗行為,對以權謀私、損害人民和國家利益的行為不留情面,依法懲治,嚴把腐敗紅線。新時代,黨內面臨的危險和挑戰也隨著改革的深入而升級,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必須全面提高拒腐防變的能力,必須徹底消解滋生腐敗的土壤、從源頭杜絕思想領域腐敗念頭的萌發、嚴抓腐敗問題多發的過程和環節。
參考文獻:
[1]齊衛平.中國共產黨與國家治理現代化:角色實名和責任擔當.求實.2015(7).
[2]裴倩倩.國家治理現代化視閾下全面從嚴治黨的應對性研究.中共太原市委黨校學報.2016(6).
[3]張茂澤.中國古代治國智慧的特點和歷史前景.西部學刊.2016(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