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綠色食品之所以能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和消費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是安全、高品質食品的標志。相對于普通農產品,綠色食品是一種高端的食用農產品。這種高端得益于綠色食品生產全程的嚴格質量控制,也就是說這種對質量安全的特殊要求才是綠色食品的核心。而黑龍江省作為我國綠色食品的產出大省更應該關注綠色食品質量安全保障機制的建立和實施。
關鍵詞 綠色食品 質量安全 體系 控制
作者簡介:王佳,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
中圖分類號:D922.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7.242
一、黑龍江省綠色食品質量安全保障機制現狀
綠色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制度不同于其他,其有著自身獨有的特征。可以說綠色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具有全程性。從這一質量安全管理制度的橫向來解讀不難發現,質量管控的全過程是由許多緊密相連的環節組成的,從生產到加工到最終的銷售環節都有相應的標準。而從縱向來分析,在每個具體環節的內部,質量的管控又呈現出各自獨立的系統。就是這樣縱橫交織的質量管理制度組合在一起形成了對綠色食品質量安全的監管。而從中我們又可以看出這種貫穿全程的監管方法是多角度、多層次的。其次,這些嚴密的綠色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制度的另一大特色就是較強的操作性。這些標準是根據農業生產的實際情況研究制定的,所以在規范具體的農業操作流程中能發揮相應的實際作用。
黑龍江省的綠色食品產業在近幾年的迅猛發展得益于嚴格的產品質量控制。我省的綠色食品抽檢合格率一直穩居99%以上。我省目前已有的綠色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生產環節。從綠色食品標準化基地的建設到綠色食品的生產過程以及對生產的監督管理機制都是很完備的。這其中就包括綠色食品產地環境技術條件、生產過程技術標準以及產品和包裝質量標準。通過這些質量標準的控制,就可以保證綠色食品生產環節的全過程質量監控。
其次,綠色食品流通銷售環節的質量安全保障也不容忽視,因為其在流通中面臨儲存期有限和損耗相對較大的特點。所以針對流通環節我們也制定了相應的質量監管制度,明確倉儲、運輸的條件、質檢機構的職責等。目前我省建立的綠色食品質量監測檢驗機構多達六十余家,綠色食品檢測合格率已接近發達國家標準。我省針對綠色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已經建立起從綠色食品標志到生產環境檢測,從經營銷售到技術革新全方位的監管體制。
但是在我省綠色食品質量全面提升的同時,相應的問題也是存在的。例如常見的綠色食品生產過程中違規使用藥物、農藥、化肥;農殘超標;重金屬物質的污染等。這些問題的出現反映出我省在綠色食品質量安全控制上依然存有盲區。如上述所述的問題就有可能是綠色食品質量檢測機制相對滯后所造成的。綠色食品質量安全不僅有賴于人的勞動,更取決于其生長的環境。所以要想避免上述問題出現必須要加強綠色食品種植環境的檢測,保障種植基地生態環境的平穩。而我們日常不合理的社會生活和經濟活動隨時都會促使生態環境呈現出漸變、波動等方式的變化。而環境質量又是決定綠色食品質量的關鍵性因素,所以必須隨時對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的各項生態指標進行監測,保證其處于平穩達標狀態。其次,對綠色食品認證標識的濫用也使得一部分未達標的“綠色食品”流入了市場。一些生產企業明知自身的食品并未達到綠色食品質量安全標準也擅自使用綠色食品標識,以此欺騙消費者。而對綠色食品進入市場后的監管疏漏也是造成這些不合格食品進入百姓餐桌的又一原因。
二、國外先進綠色食品質量安全體系對黑龍江省的啟示
美國是世界上食品質量保障體系最為完備的國家,所以其供應的食物也是最為安全的,當然這其中也包括綠色食品。完備的保障體系依賴于美國在綠色食品安全保障體系中各環節的相互獨立運行而又互相補充的特點。其針對綠色食品質量安全的監控建立在預防和科學分析的基礎上,且美國的立法、司法、執法機構均對食品安全負責。聯邦政府和各州也都對綠色食品的生產和加工承擔著相應的責任。這其中主要負責的部門有衛生部食品和藥品管理局、農業部食品安全檢測局、疾病防治控制中心等機構。上述這些機構和相應的措施保障了美國民眾購買、食用綠色食品的安全。但面對龐大的市場,時常也會發生不合格食品流入的情況,這時食品召回制度就是保障安全性的最后一道屏障。當某一批綠色食品出現可能危害消費者健康的情況時,一般企業均能主動行使召回制度,盡量降低危害的廣度和深度。而為了使自身的產品不出現這種情況,美國各個相關企業也會制定遠高于聯邦的質量安全標準,并加強質量檢測的頻次。這些周密、系統而又附有強大執行力的質量安全保障機制不僅保障了美國民眾的身體健康,更為美國綠色食品在國際市場上贏得了良好的聲譽。
在歐洲綠色食品質量安全監管最有代表性的國家就是法國。早在1905年法國就已經擁有了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法律。而其主要的食品安全立法則得益于歐盟市場的統一。為了保證法國人能享用最純正的綠色食品以及適應國際市場規則,法國政府建立起了甚為嚴謹的監管體系。首先,在監管主體方面法國采用中央地方分離管理模式。通過國家衛生安全委員會對總體工作進行協調。在中央,農業部和漁業部是主抓綠色食品質量安全的重點部門,其負責從生產到銷售的各個環節的監管工作。在中央除以上兩個部門對綠色食品進行管理之外,衛生部也會針對質量安全事件的處理情況進行管理。在地方這項工作則是由各地區的獸醫服務省分局以及社會事務及衛生事務省分局等部門負責。法國不僅在監管主體上有明確的劃分而且在綠色食品標識的使用方面也較為嚴苛。通過政府統一管理和各大超市自我管理兩種模式的食品認證標識體系,消費者可以放心的買到符合標準的綠色食品。除由農業部發布的政府統一標識外,各大超市建立的自我標識管理系統也不可忽視。法國超市巨頭家樂福建立的FQC質量認證標識已經有15年的歷史。針對綠色食品的質量監控全程的法制化極大提高了監管的效率。endprint
而我們的近鄰日本對綠色食品質量安全的管控主要是從生產和流通兩個環節入手的。首先在生產領域進行品種優化。針對綠色食品的生產要優先使用抗病強、產量高、品質出眾的優良品種,并結合先進的栽培工藝。在生長過程中使用有機肥料并用生物方法防治蟲害。利用大量自動化機械參與生產是其另一大特色。例如應用自動化溫室大棚可以自動調節大棚內的溫度、濕度、日照,從而在一年四季均可生產出優質的綠色食品。而在綠色食品流通方面日本則將綠色食品進行統一標準化。針對綠色食品的外觀、質量等方面均有極為細致的標準。并要求綠色食品在流入到市場之前,農戶一定要按照此標準進行分類包裝。包裝上顯示的相應規格必須與實際綠色食品相一致。這樣生產者在生產時就可以按照標準生產出適銷對路的產品,而消費者也按照相應的規格購買,方便食用。
總結以上發達國家在綠色食品質量安全控制方面的經驗,就能得出多方面關于我省綠色食品質量安全保障的有益建議。首先,要針對綠色食品質量安全建立起條理清楚的法律法規體系,對現有法律資源進行整合,減少法律沖突。為綠色食品發展構建良好法制環境的同時也要對違法者實施以更為嚴厲的處罰。
其次,完善綠色食品生產質量安全管理也是應注重的環節。無論是美國、法國還是日本首先都是從綠色食品的生產環節控制質量的。食品源頭質量安全才能從根本上保障“餐桌上”的安全。針對生產環節不僅要對生產進行全程管理而且要注重生產地生態自然環境的保護。應為綠色食品建立更為嚴格、細致的標準體系。從日本綠色食品發展的成功歷程中可以看出,高標準、細規格的綠色食品更能為市場所接受。綠色食品之所以能吸引消費者就是其自身的高品質,這種品質不僅包括質量上的而且更體現在外觀、口感等方面。消費者愿意為具備這些優點的綠色食品買單,所以針對目前的綠色食品安全質量標準更應從多方面來細化。這就可以為農戶在生產階段就指明生產的方向,使其更好的適應市場需求。
在此基礎上從美國、法國的發展經驗中我們還可看出建立起全程的監控體系的重要性。這兩個國家的檢測均是從起點抓起落實到生產、流通、銷售的各個環節。而且依靠強大、完備、先進的檢測設備和高素質的檢測人員使得檢測的結果更令人信服。在檢測結果的基礎上還要針對檢測出的問題進行處理,建立相應的食品安全危機應對機制。針對出現的質量安全問題及時進行處理并努力挽回消費者的信任感,維持消費者對綠色食品的信賴度。
三、黑龍江省完善綠色食品質量安全的措施
(一)完善綠色食品質量安全法律體系
完整、健全的綠色食品質量安全法律體系是保障綠色食品安全的基礎,是提升綠色食品質量最為快捷的方法。近幾年為促進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發展我省相繼出臺、修改了多部相關政策法規。這不僅為保障綠色食品質量安全提供了可依據的行為規范,更彰顯了法律效率。但同時也應結合先進經驗,針對不足之處做出調整。要注重法律法規與政策的一體性,要通過對綠色食品標識、包裝等方面的調整影響到對食品質量的提升。也可以通過對違法者實施更為嚴厲的民事、行政、刑事方面的制裁間接保障綠色食品質量。或者在單一部門法中針對某種具體的綠色食品質量做出明確的規定,并保證各個品種間質量標準的協調性。在建立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更要明確相關職能部門的職責,增強監管,各司其職,抓好具體職權的落實工作,保障綠色食品健康發展。
(二)建立全程高效控制機制強化監測評價工作
如今對綠色食品的全過程控制監測體系已經為各國政府所采納,用來加強對綠色食品質量安全的控制。如在美國,全程加工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都要在農業部和藥品、食品管理局的相關檢查人員的檢查監控范圍內進行。并根據檢查監督的具體情況來對質量標準進行不斷地修改和完善。在不斷提升標準的同時,其也花費了大量的金錢和時間來研制更為精密的檢測儀器,優化檢測手段,使檢測結果更為精確。
我省也根據自身的情況加大了資金投入力度,購進較為先進的檢測設備并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提升檢測水平,并建立起多層次的檢驗機構體系。但與世界先進水平之間仍存在較大差距,在監控環節上往往重視生產環節而忽略了流通和銷售環節。所以針對這些情況,在綠色食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工作中,在繼續保障源頭質量的同時還要加強對倉儲、運輸的全程控制。保障“到餐桌”最后一公里的質量安全。
(三)加快安全信息溝通完善質量風險防控整治機制
綠色食品質量安全風險防控整治機制是維護消費者對綠色食品信心的最后一道防線。隨著質量風險因素的增多,風險防控更為重要。這種防控就需要建立在信息溝通順暢的基礎上。建立綠色食品信息通報制度,實現信息的共享,保持信息流通順暢。一旦出現影響食品質量安全的風險就要迅速將信息傳播出去,及時建立防控措施并對已經產生的損害進行補償。
參考文獻:
[1]王煥群.黑龍江省綠色食品質量管理制度探索.中國科技信息.2014(5).
[2]劉北林、李瑩瑩.國外綠色食品質量安全發展對黑龍江省的啟示.商業經濟.201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