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內蒙古作為以蒙古族為主體民族的民族區域自治地方,少數民族(蒙古族)法律人才培養在內蒙古法學教育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的內蒙古各高校設置的法學教育蒙語授課班的教育模式并沒有為少數民族法律人才提供符合民族地區少數民族法學專業大學生需要的特殊培養目標和特色的教學內容。因此,內蒙古少數民族的法學教育必須進行少數民族法學教育教學改革和少數民族法律人才培養目標的新探索,發揮其自身的特點與優勢,才能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和內蒙古區域發展的需求,取得進一步發展的途徑。
關鍵詞 少數民族 法學人才 培養目標
基金項目:本文是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科學研究項目:《內蒙古少數民族法學教育現狀與改革研究》(人文社科一般項目)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NJSY221)。
作者簡介:胡玉榮,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2014級民族法學博士研究生,呼和浩特民族學院法律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法學。
中圖分類號:G7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7.249
內蒙古自治區一直以來,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按照黨中央提出的依法治國方略,正在全面推進法治內蒙古建設。內蒙古邊鄰蒙古國和俄羅斯等國家,對國家北部邊疆的穩定和發展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法學教育這項工作,各個國家都在普遍展開,國外雖然沒有民族院校,但是也存在很多多民族的現狀,所以也存在如何對待少數民族法學教育的問題。許多國家采用多元化的教育理念,把培養適應社會不同需求的法律職業人才作為法學教育本科階段的培養目標,制定各層次法學教育培養目標時更加注重法學本科教育與社會不同的需求相互接軌的問題。
隨著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自治區的法治建設,內蒙古少數民族法學專業教育想要適應時代需求,取得進一步的發展,必須指導思想上積極,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堅持國家法學教育的統一性和民族地區的多樣性相結合,強化結合少數民族法學教育的實踐教學環節,科學合理地構建課程體系,積極改進教學方法,不斷更新教學內容,進一步突出培養蒙漢兼通的少數民族人才的辦學特色,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步伐取得進一步的發展。
一、內蒙古少數民族法律人才培養的意義
(一)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隨著我國“一帶一路”的實施和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蒙古國訪問時發表題為《守望相助,共創中蒙關系發展新時代》的重要演講,體現了新形勢下我國對外開放新布局,為加強區域合作提供了新平臺。內蒙古作為中蒙兩國對外開放的“窗口”,需要為中蒙兩國經濟貿易合作和國際文化交流提供法律保障的職責,所以優化內蒙古少數民族法學教育的培養目標,對內蒙古少數民族法律人才的培養目標進行新的探索是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
(二)滿足內蒙古區域發展的現實需求
內蒙古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中發揮自身的區域優勢,想要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就要對中蒙兩國的經濟貿易發展提供健康有序發展的法律保障。所以,中蒙之間的貿易往來前景廣闊,需要更多的蒙漢兼通人才,特別是在法律、財經領域。這是我們蒙古族法律人才培養的現實需求,也是充分發揮內蒙古北部邊疆地區的區位優勢和地緣優勢轉化為強勁的發展動力。
二、內蒙古少數民族法律人才的特殊性
(一)內蒙古少數民族法律人才培養目標的特殊性
培養目標是人才培養活動展開的前提和基礎,要培養人才必須現有具體培養目標和培養計劃。內蒙古位于蒙古國接壤的中國北部邊疆,除去一般的民族地區的功能,還包含了特有的邊疆防御職能、對外經濟樞紐、軍事要塞、民族文化交流窗口等功能。所以內蒙古少數民族法學教育的培養目標應當與一般法學教育的培養目標要有所區別,內蒙古少數民族法律人才培養目標是為內蒙古民族地區的法治建設服務,使少數民族法學專業大學生畢業后能夠具有深厚的民族地區人文知識背景,很快融入民族地區的法治環境顯得格外重要。但從目前的內蒙古少數民族法律人才的培養目標來看,并沒有突出考慮和照顧這種特殊性。因此針對內蒙古少數民族法律人才服務目的的針對性,制定內蒙古民族地區法治建設發展需要的少數民族法律人才培養目標才是內蒙古少數民族法學教育的當務之急。
(二)民族文化傳承的內在性
內蒙古少數民族法學專業的大學生大多來自于農村牧區,他們自出生到上大學一直在蒙古族居住的地區,受蒙古文化傳統的熏染,有典型的民族特色文化和生活習慣。所以少數民族法學人才在文化傳承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他們是將民族傳統與現代發展、理性與感性、城市與鄉土聯系在一起的紐帶,是溝通國家法律文化與蒙古族民族習慣法的橋梁。目前毫無民族特色的法學教育培養模式已經磨滅了他們身上留存不多的少數民族文化特征,把他們塑造成了與普通法學專業人才并無區別的法律人才。所以對內蒙古少數民族法學教育的培養目標進行改革,突出特色,強調民族性,才能把蒙古族特有保護草原生態文明等優秀的民族習慣傳承下去的同時他們通過系統的理論學習掌握現代法律知識和國家法律體系,并將其回饋給家鄉民族社會,會推進民族地區的法治文化建設。
三、內蒙古少數民族法律人才培養的基本思路
(一)重新定位少數民族法學教育目標
蒙古族法律人才的培養,應抓住特色,著重培養蒙漢兼通應用型法律人才,其目標是為內蒙古的法治建設以及為中蒙國際貿易提供法律人才。因此,蒙古族法律人才的培養應做好以下工作:
1. 提高學生語言能力,設置特色課程。語言能力對蒙古族法律人才培養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其包括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其中重要的是中蒙語言的互譯(口頭和書面)。為中蒙國際貿易提供法律人才為目標,除了設置法律專業主干課程外,還應設置蒙漢互譯課程、斯拉夫蒙古語課程等課程,這些課程解決蒙古族法律人才培養的語言障礙問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endprint
2.通過與蒙古國有關高校合作辦學,提高學生語言和法律應用能力。建議與蒙古國高校建立合作辦學關系。在合作辦學的模式上,本科生在中國讀2年,在蒙古國讀1年,實習和畢業設計1年。通過合作辦學,使學生了解蒙古國發展現狀,讓生學習和掌握蒙古國的語言和法律,為中蒙國際貿易提供法律服務奠定扎實基礎。蒙古族法律人才培養最重要的是突出本民族特色,通過中蒙兩國合作辦學,為國家培養蒙漢兼通的法律專業的緊缺人才,為中蒙兩國國際經濟貿易發展提供服務和內蒙古民族地區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二)明確內蒙古少數民族法律人才的培養目標
1.重新制定少數民族法律人才培養目標。筆者認為,在內蒙古高校少數民族法學教育中,不能籠統地設置一個法學專業來進行少數民族法律人才的培養。例如,高校可以在蒙語授課法學專業之下設置基層法律人才培養、法律職業(律師、法官、檢察官)人才培養、民族地區(包括中蒙兩國國際性)法律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性法律人才培養等,使學生依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具體的法學方向。同時,進一步加強國內外法學教育方面的合作與交流,學校制定具體可行的法學專業方向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計劃,科學構建蒙古族大學生的思維方式,探索和完善內蒙古少數民族法律人才培養模式才能向社會培養出高素質的少數民族法學專業人才。
2.教學內容上突出特色。作為少數民族法學教育在教學內容上,除了一些核心必修課,應該根據民族地區的社會需求和內蒙古法治建設的要求進行客觀深入分析的基礎上,適當設置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課程,讓學生參與一些牧區巡回審判之類的社會實踐活動,采用對農村牧區來的少數民族大學生最有效的教學方法。
(三)內蒙古少數民族法學教育加大投入,改善辦學條件
1.加強少數民族法學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對內蒙古少數民族法學教育的培養目標進行改革,突出民族特色,必須需要本民族的教師教學隊伍的建設。目前內蒙古各個高校法學院系都設置了蒙語授課法學專業本科班,但是蒙語授課法學教學的師資力量嚴重短缺,甚至有些院校無法完成專業課程的蒙語授課,導致師生比例的嚴重失調,教學質量無法提高。所以政府要加大民族教育的投入,要培養一批熟練地運用少數民族語言進行教學,能夠承擔民族院校法學專業課程教學的法學專業師資隊伍,這樣的師資隊伍才能了解少數民族學生的民族價值觀、思維方式、心理特質。鼓勵中青年教師的進修、學歷教育和國家民族政策、法規的學習,蒙語授課法學班(少數民族法學專業學生)開設符合當地特色的民族團結教育課程,引導少數民族大學生牢固樹立正確的民族觀、人生觀、文化觀,切實增強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國家認同觀和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
2.改進教學方法注重實踐教學環節。內蒙古少數民族法學專業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給學生留下民族地區典型案例,讓學生結合課本上的法學理論知識進行預習,并找出案例涉及的理論知識點和解決案情的問題進行討論,也可以讓學生扮演法律職業(律師、法官、檢察官、調解員、仲裁員等)不同角色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任課教師在課堂上學生討論后加以補充和總結。這種循環教學模式不僅能夠鍛煉少數民族大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有效提高蒙語授課法學教學質量和帶動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任課教師引導學生積極發現民族地區現實生活中的法學問題,培養學生運用法學知識解決實際法律問題的意識,提高少數民族法學專業大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是培養蒙古族法律人才的重要環節,內蒙古高校少數民族法學專業應開設法學實踐課程,引進專業人才指導法學實踐課程,培養學生的法律實踐意識。同時,高校應加強與民族地區公、檢、法部門或企業的合作,讓學生到司法機關實習,特別是讓學生到具有中蒙國際貿易法律業務的律師事務所實習,讓學生深入了解我國法律行業的現狀及法律工作內容、工作流程等情況,這樣既能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使學生畢業時能夠勝任中蒙國際貿易的法律服務者,使少數民族學生在法學實習中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隨著中蒙兩國經濟貿易的不斷深入和中蒙兩國國際交流的頻繁,內蒙古特殊地理位置的優越性會需要更多的國際貿易法律人才。尤其是近來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和對外開放等形勢,對熟悉中蒙兩國語言和法律制度的少數民族法律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所以內蒙古少數民族法學教育的培養目標必須進行新的探索,既要培養內蒙古民族地區法治建設需求的基層法律人才,還要培養蒙古民族特有語言優勢,并適應與中蒙兩國貿易發展要求,為中蒙兩國國際貿易進行法律服務的高素質國際法律人才。這樣才能夠發揮自身的特點與優勢,盡力把自身的特點與優勢和法學職業教育相互結合,取得進一步發展的途徑。
參考文獻:
[1]胡玲琳.學術性學位與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特性比較.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6(4).
[2]奉振、胡開菊.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民族教育中的應用.中國民族教育.2016(10).
[3]袁翔珠.雙向建構:西部少數民族法律人才培養模式新探.前言.2010(2).
[4]王晨光.法學教育改革現狀與宏觀制度設計.法學.2016(8).
[5]胡玉榮.民族院校法學教育的現狀與教學改革.法制與社會.201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