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聲
淺談理工類院校外語專業學風建設的挑戰與措施
曹曉聲
隨著我國部分理工類院校逐漸向綜合性大學轉型,不少高校都在原有的大學英語教研室的基礎上,增設學科,擴大規模,開設外語專業,成立直屬院系。本文主要探討了理工類院校外語專業學風建設的挑戰與措施
理工類院校 外語專業 學風建設
理工類院校,是指以理工類專業為主要學科的院校。隨著我國部分理工類院校逐漸向綜合性大學轉型,不少高校都在原有的大學英語教研室的基礎上,增設學科,擴大規模,開設外語專業,成立直屬院系。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有185所理工類院校設有外語專業。然而,受院校辦學特色、學科設置、生源志愿等影響,部分理工類院校外語專業還存在專業特色不夠突出、學生就業目標不夠清晰、學生學習不夠積極主動等學風現狀的問題。
為進一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滿足學生學業發展和成長成才需求,筆者所在的上海電力學院外國語學院學工小組在已開展工作的基礎上,自2016年起,進一步統籌全院教育教學資源,把指導學生學業發展與引領學生思想成長結合起來,開展了一系列學業導航工作,在這里簡要談一談工作中遇到的挑戰與應對措施。
首先,全校外語學習資源整合力度不夠。受學校辦學特色的影響,外語專業的學習資源在硬件與軟件的配備上,相較于學校優勢學科更為弱化。硬件方面,外語類的學習室、圖書室、實驗室的配備不夠到位;軟件方面,例如師資配備,相較于全校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教師占全校專任教師比例的54%,外語專業高職教師占比僅35%。軟硬件配備上的弱化,是學風現狀存在的問題的重要原因。
其次,學生專業認可度不夠,專業自信心不強。筆者在對專業2014級132名學生的調查當中發現,有42%的學生是主動選擇的本校的外語專業,有58%的學生是因為高考分數所限,被動或者被調劑到外語專業。大部分學生對于外語專業的學習方法不夠了解,對專業的就業前景表示擔憂,學生專業認可度不夠、自信心不強,是學風現狀存在問題的根本原因。
因此,在學風建設工作中,抓住問題所在,解決實際問題,成為了解決學風問題、加強學業指導、促進學風建設的重要命題。
(一)整合現有資源,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
設立學業輔導室,并在全院范圍內,公開招聘有師德、有知識、有耐心的專任教師擔任學業導師,每位導師認領一部分學生,通過值班答疑、課后輔導等方式和一對一咨詢、多對一會診、一對多輔導、多對多座談等形式,幫助學業存在困難的學生找準問題,找到方法,幫助優秀學生進行人生規劃、學術興趣和科研方法的熏陶和指導。
(二)開設專題講堂與座談,分別分類分對象指導
依托我院“啟航講堂”“談心坊”等常規平臺,定期邀請優秀教師、杰出校友以及各界精英,針對學生在學業規劃、考研方法、留學準備、職業選擇方面的困惑,開展專題講座與咨詢,給予不同目標、不同特質、不同興趣的學生分類指導,幫助不同的學生找到屬于自己的學習動力和方法。
(三)結合第二課堂線下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針對學生在學業方面的個性需求,為學生定制全方位的學業導航套餐。通過舉辦外語趣味課程、室外晨讀活動、燭光座談會等輕松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融入語言學習環境,并通過模擬講課大賽、模擬英文面試等活動,指導學生學業以及就業規劃,激發學生的外語學習興趣,為學風建設提供良好的課外環境。
(四)創立學業輔導線上平臺,全時段服務學生學習
在學院現有的學生活動微信平臺上,開設“每日一課”線上課堂,以班級寢室為小組,由學生自主編輯推送外語趣味知識。通過線上學習,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全時段的學業指導,還能鼓勵學生自主發掘課外知識,增強學生專業認同感與學習自覺性。
我校外語專業著力開展學業導航工作近一年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方面,通過學業導師定點值班和課后答疑,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增進了彼此之間的了解,使教師能夠更全面地了解學生,尤其是成績不理想的學生的學習現狀和遇到的困惑,能夠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工作;另一方面,通過鼓勵學生參加答疑與第二課堂學習活動,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避免因靦腆而錯過向老師請教的機會,正視自己在學業中遇到的問題,并與老師、同學一起探尋有效的學習方法,對自身學習方法和學習成績的提高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截止2016年底,對比學業導航工作開展之前的15-16(1)學期,兩學期均參與學業輔導室的9個班級中的將近200名學生在老師與同學的共同努力之下,大部分學生的績點有了明顯的進步,平均績點有了0.3的漲幅,對外語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都得到了較大的提升,這與參與學生的對于學習態度的重視和學習方法的改進有著密切的關系。
總而言之,理工類院校的外語專業學風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全面的工程,它需要自上而下的高度重視,也需要自下而上的經驗累積。相信能夠通過更多高校一線工作者的實踐和研究,走出更多、更寬廣的學風建設之路。
[1]甄艷華.理工科院校如何辦好外語專業[N].光明日報,2008-10-22.
(作者單位:上海電力學院)
曹曉聲(1990-),女,漢族,四川內江人,助教,上海財經大學文學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