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 利
構建多位一體育人平臺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嚴 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民辦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并已從國家教育體系的補充部分發展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將以中外合作辦學的典型——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為例,通過探析研究該校是如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教育、管理和社會實踐活動之中,最終取得了民辦教育的豐碩成果。
民辦教育 黨委政治核心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是由美國西亞斯集團公司投資,與鄭州大學合作,美國堪薩斯州富特海斯州立大學(Fort Hays State University,英文縮寫FHSU)協辦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是河南省首家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可以實施境外學士學位教育合作項目的全日制本科院校。
近些年來,學院黨委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充分發揮了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始終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學院的中心工作,為學院科學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障,黨的組織得到不斷健全和加強,學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工作成效顯著。
我校不斷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輔導員隊伍建設,旗幟鮮明的讓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課堂、上講臺,占領思想陣地,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式,充分發揮教育主陣地作用。
(一)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輔導員隊伍建設
我校重視哲學社會科學教師隊伍建設,把哲學社會科學教育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輔導員隊伍建設方面,我校制定有《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輔導員隊伍建設實施意見》等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輔導員隊伍的考核制度和學生工作考評機制。目前我校共有專職輔導員131人,近幾年新任輔導員全部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
(二)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教學評價體系
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把學生全面發展的總體要求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關內容,融入各學科課程標準之中,細化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和學業質量標準,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有意識引導教師在課堂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三)創新思想理論課教學方式
我校通過Sakai網絡和課堂相結合的方式,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進行了教學方式改革。在整個實施過程中,現代技術教育部的老師通過面對面,電話,和網絡等形式積極跟蹤教學情況,建立了針對學生的在線調查問卷。通過教學方式改革,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教學實踐結合起來,使大學生價值觀有新的認識和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我校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內外活動,堅持把實踐育人貫穿到各項活動全過程,引導廣大青年學子在服務他人、奉獻社會中升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
(一)大力開展“中國夢”系列教育活動
通過講座、報告會、交流會等多種形式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全校各分團委、各基層團支部及全校團員青年開展“春季開學學生思想動態調研”、“獻禮校慶——建文明宿舍展青春風采”、“追尋焦裕祿——紀念五四運動95周年青年詩會集中收看”等活動。每周組織升國旗儀式,結合紀念日開展五·四、九·一八、一二·九紀念活動,組織“與信仰對話”、“我的中國夢”征文、演講、攝影展等主體活動,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社會責任,培養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感,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性認同并自覺踐行,樹立和堅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國夢”的理想信念。
(二)積極開展青年志愿者服務活動
目前我校共注冊青年志愿者12002人,構建了“立足校園、面向社會”的新型青年志愿者行動體系,堅持“一品牌一基地”的指導意見,使工作不斷公開化和透明化,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引領了校園和社會文明新風尚。廣泛開展學雷鋒活動,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扶貧幫困活動,不斷深化愛心支教、義務獻血、關愛留守兒童、慰問光榮院、敬老院等志愿服務活動。
(三)通過校外實踐基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我校黨委充分發揮社會實踐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養成作用,在林縣紅旗渠紀念館、確山竹溝革命紀念館、蘭考焦裕祿紀念館、河北西柏坡、郟縣知青村等地建立了一批穩定的校外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基地,推動學校陣地與社會基地、校內課程與校外實踐、校內教師與校外導師之間的銜接互動,多次組織干部師生赴實地參觀學習,接受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在社會實踐中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驗感受和認知理解。
我校通過堅持黨委的核心引領作用,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和課堂教學之中,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教育、管理和社會實踐活動之中,激勵學生更加自覺地加強思想政治修養。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