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術強
(作者單位:濰坊學院外國語學院)
外語專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析
——以濰坊學院外國語學院為例
盧術強
外語專業大學生受到國外文化不同程度的的沖擊和浸染,呈現出許多新的特征。高校政工人員必須直面特殊性挑戰,從拓展渠道、搭建載體和營造環境方面,積極探究有效的途徑和方法,完成立德育人的崇高使命。
外語專業 思想政治教育 方法 探究
外語專業大學生在現實的學習環境中存在,接觸的卻是國外的制度和文化,尤其是歐美西方國家的文化價值觀,對學生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形成,帶來了不小的影響。如何做好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完成立德樹人的使命,是高校思政工作者面對的重要課題。
(1)西方文化對其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產生較大影響。外語專業大學生身處現實的社會環境和文化氛圍,課堂上接受的卻是西方的文化信息,接觸的是西方的價值觀念,了解的是國外的風土人情,加上為他們上課的老師也多是留過學或在中外文化熏陶中成長起來的,外教上課更是地道的西方味,西方的文化價值觀對外語專業學生形成了影響,他們自覺不自覺的在接受和認同著西方的社會文化,遵從西方的價值觀念,在自覺不自覺中接受著西方的文化熏陶和思維訓練。尤其是新媒體時代,便捷的網絡信息,基本讓他們全天候浸泡在西方的文化中。有的受資本主義主流價值觀影響和文化滲透,變為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時時處處考慮自己的利益得失。有的對理想信念淡漠,甚至為了去外企應聘和出國工作,出現了對入團、入黨積極性不高的想法。
(2)專業使然讓其形成不一樣的思維方式和群體特性。外語專業學生受外國文化的熏陶,思維活躍,視野開闊,但同時也存在重專業學習、輕思想教育,重語言技能,忽略品德提升的弊端。無限崇拜西方的節日,向往西方的生活,追逐西方的情調,日常舉止言表全由西方的文化和價值去評判,體現出不同于其他專業學生的變異追求。陰盛陽衰格局造成他們心理過于細膩,由于女性語言方面的天賦優勢,外語專業女生比例達90%以上,個別班級出現零男生的尷尬境地。這種近于清一色的人群,雖然也凸顯著女生群體細心別致、多才多藝、追求時尚、青春向上的一面,也存在感性偏激,人際關系敏感,感情脆弱的缺限,出現各種困惑和心理健康問題,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度。
(3)就業壓力讓其對未來缺少足夠信心。外語專業受全國高校擴招的影響,就業形勢不容樂觀。一方面,外語專業招生每年遞增,非外語專業學生外語能力受到重視和強化,使外語專業學生的就業的獨特專業優勢不明顯,加上考研上升空間小,就業市場向中下游延伸,大量畢業生對就業前景產生困惑,學習的動力不足。另一方面,人才市場對外語人才的需求也日漸減少,日、韓、法等專業畢業生,相對英語專業畢業生就業前景略具優勢,但小語種專業學生依然存在就業壓力。社會經濟體制下人才市場需要的是具有外語背景、又具備軟件外包設計等專業的復合型人才,而當前我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距用人市場的需求還有存在差距。
目前,外語專業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機遇和挑戰并存。面對新的形勢和新的群體,傳統的思想教育模式已不能適應當前 的需要,探求新方法新途徑已迫在眉睫。
(一)拓展教育渠道,夯實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針對西方思潮對外語專業學生的影響,我們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旗幟鮮明地高舉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偉大旗幟,在發揮往常好的教育資源的同時,進一步拓展教育渠道,突出理想信念教育。一是堅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為立德樹人的首要任務,貫穿于大學教育的始終。一定程度上說,加強外語專業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培育他們的愛國情懷,比培養他們的改革精神和創新能力更為重要。因為,不同的社會制度決定著不同的教育目的。一個連自己的國家和民族都不熱愛的人,即使有再好的學識和才份,也是無益的。立“德”最核心的是要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而正確的理想信念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要教育和引導外語專業大學生信奉社會主義、熱愛社會主義。只有熱愛社會主義制度,才能愛這個國家、愛這個民族,才能為這個國家和民族的振興和發展做出貢獻。二是要充分發揮外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主渠道作用。大學培養學生思想政治素質,不能僅靠幾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師,其他的任課教師也都有義務承擔。要借助課堂教學主渠道,結合課堂教學和接地氣的真情故事傳遞,對學生的價值觀念施加正面影響。三是要利用活動載體,激發學生的政治追求和上進動力。要充分利用校園文化,志愿、社團活動及微邦、青年之聲平臺,組織新穎又有特色的教育實踐活動。如:外國語學院以開展的“孔子學堂”系列活動為依托,圍繞中國傳統文化的厚德載物、文以傳道等系列主題活動,講好中國故事、講好山東故事,講好濰院故事,對學生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在“五四”青年節之際,組織“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系列知識講座和大學生文化藝術節系列文體活動,用中國好聲音,濰院好聲音來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和審美修養,對學生理想信仰及價值觀念產生了積極影響。大家積極向組織靠攏,遞交入黨申請的人數越來越多。
(二)創新教育載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一是注重感情投入,關注學生切身利益。通過加強與學生心靈交流和溝通,貼近與他們的距離,用身邊和自身的真實故事和真摯情感去感染他們,引領他們,成為大學生的知己,接受你的施教理念。為保證女生群體心理狀況的健康發展,外國語學院建立了學生心理咨詢室和心理檔案,從關注女生的身心健康出發,定期邀請生理心理專家舉辦健康知識講座,并現場為學生咨疑答困、排憂解惑,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二是創新活動載體,利用新媒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強化互聯網思維, 著力抓好網絡內容建設, 用學生喜聞樂見的語言、樂于接受的方式,借助“朋輩導師”微信平臺進行宣傳,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大學生是新媒體的主要用戶群體,更是外語專業大學生的最愛,利用網絡和新媒體進行思想教育,能更加事半功倍。為此,我們建立了學院微信公眾號,英語角APP,QQ語絲,陽光運動博客網站等,定期登載學生喜聞樂見的信息和文章,并引導展開對話評論,潤物無聲地影響學生的思想和價值觀念,對緩解學生學習壓力,促進其身心健康,增進學生之間友誼,也大有裨益。三是加強就業指導,引領學生做好職業規劃,多渠道成才。針對當前就業的嚴峻形勢,及時指導學生不斷調整就業目標和求職規格,引導學生轉變就業觀念,從小、從實、從初做起,樹立正確的擇業觀。積極指導學生根據自身發展,選定不同方向的成才訓練模塊。
(三)營造育人環境,改善思想政治教育良好氛圍
一是注重大學精神和學院文化氛圍的營造。大學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地方,不僅要有好的校園基礎環境,同樣也要注重校園精神環境。大學精神和校園文化氛圍對大學生的身心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幾年來,我們外國語學院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隱形課堂的育人功能,在注重專業教育的同時,更加注重學院文化的打造,突顯外語的品牌,從院徽院訓到院歌,對學院的精神文化進行了立體打造和包裝,形成了深厚的育人氛圍。二是通過營造外院的小環境,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從建立健全文化管理制度入手,注重學生的思想情操培養和審美情趣塑造。發揮學生會和團支部的作用,在教室走廊處創建了文化交流墻,組建了愛心超市、感恩沙龍和英語角等學生活動陣地,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分享,學會感恩,學會擔當,促使他們愛校情感升華為對集體、對國家的情感。三是發揮好學生正面群體的作用。發揮學生干部的榜樣示范作用 。大學生黨員和優秀學生干部,是思想政治素養較高,具有較強的政治敏感性的群體,他們面對外來文化的沖擊具有較強的辨別力,又是學院與學生聯系的橋梁、紐帶,如何把這部分人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化,在學生中起到正面的示范引領的作用和發揮其在學生群體中的感染力和影響力。
(作者單位:濰坊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