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梅
關于加強拔尖人才的選拔與培養的思考
王雪梅
本文就拔尖人才的培養目標、拔尖人才的選拔、拔尖人才的培養模式、拔尖人才培養的保障機制等方面進行研究,目的是使拔尖人才培養目標和各項政策及措施更加明晰,積極開展教學改革,在培養普遍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的同時,更注重讓拔尖人才的脫穎而出,并給予個性化培養,使這些拔尖人才在特殊的培養條件下能夠在專業領域更有所成就。
拔尖人才 選拔 培養
2010年7月,國家出臺《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規劃綱要提出“要牢固確立人才培養在高校工作當中的中心地位,著力培養品德優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同時在提出的十大改革項目和改革試點中,其中有一個高等教育提升工程,提出“要實施基礎學科和應用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教育規劃綱要征求意見稿中,還將下一階段高等教育的任務確定為從規模發展轉入質量提升,明確提出“形成各類人才輩出、拔尖創新人才不斷涌現的局面”。
加大教學改革,加強拔尖人才的選拔與培養,不僅是響應國家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的要求,符合教育發展的趨勢,同時也是一所高校走向“名校”的重要途徑。一所學校的教學質量是由其最終的產品即培養出的人才來衡量的,同時也是通過其所培養的人才來彰顯學院的辦學特色,提升學校的知名度。
拔尖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是:通過實施拔尖人才培養計劃,構筑“拔尖人才”培養平臺,創新培養模式,努力使優秀的學生能夠在專業領域成才、成名、成器,并最終取得一定成就,為社會的發展作出貢獻。為達成拔尖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需分為幾個階段目標完成:第一個階段目標是探索并完善拔尖人才的選拔機制,將最優秀的學生納入到培養計劃。第二個階段目標是探索并完善拔尖人才的培養模式,搭建拔尖人才成長平臺,使拔尖人才能夠得到個性化培養。第三個階段目標是探索并完善拔尖人才培養的保障機制和激勵政策,包括制度建設、條件支持、經費保障、激勵政策等等。只有這些階段目標完成的情況下,拔尖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才能夠實現。
高校要培養拔尖人才,首先應具備發現人才的能力。拔尖人才選拔的重點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要建立讓拔尖人才脫穎而出的平臺;另一方面是注重選拔的方式、選拔程序和選拔的重點。注重考察拔尖人才的綜合能力、興趣和發展的潛質等方面,設定科學合理的選拔程序和選拔方法,實行動態統籌機制,既要及時發現拔尖人才,又要做到跟蹤管理,實現拔尖人才培養的目標。高校在進行拔尖人才選拔工作中至少要堅持三方面原則:一方面要程序嚴格,堅持公開、競爭、擇優原則。拔尖人才要經過所在單位考評推薦、學校專家評審、公示等程序,每一步都做到嚴格把關、堅持標準、優中選優,確保了所選拔尖人才的質量。第二方面要堅持高標準選拔人才的原則。在拔尖人才選拔上堅持高校和各教學單位二級管理的辦法,拔尖人才所在單位嚴格按照高校規定的基本標準,結合專業特點進行完善細化,在選拔的過程中嚴格按照高標準選拔人才。第三方面是堅持靈活性的原則。在拔尖人才選拔的過程中,堅持科學的人才觀,創新評選辦法,實行按專業特點動態選拔和跟蹤選拔原則,目的是讓拔尖人才“冒出來”,將最優秀的學生納入到培養計劃。所謂動態選拔和跟蹤選拔是根據專業不同的特點設置不同的選拔方案,即使相同專業不同階段的選拔標準也需要相應調整。總之,拔尖人才不同于普通的人才,正所謂“士有賢俊之姿,必有佯狂之譏,內懷獨見之明,外有不智之毀” 拔尖人才一般情況下都具有自身的獨特之處,不能死板地按照一個標準去選拔拔尖人才。
在拔尖人才選拔出來之后,如何培養?則是更重要的問題。長久以來,我國的人才培養模式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不但教材、教師、課程等培養方式大同小異,且考分、考察等評判標準也完全相同,這對于優秀人才來說是一種藩籬。拔尖人才都具有自身的獨特之處,因此,要培養拔尖人才必須根據人才發展需要探索并完善拔尖人才的培養模式。
(一)加強教學改革,要制定拔尖人才培養方案
培養方案是實施人才培養的綱,是人才培養的頂層設計,根據拔尖人才培養的目標,按專業特點制定拔尖人才培養方案。拔尖人才的培養方案要體現兩個特點:一個是自主性;另一個是個性化。自主性主要體現在拔尖人才可自主選擇主修專業、課程模塊,自主選擇專業導師,參與個性化的專業培養方案的制定;個性化主要體現在根據學生的個性和成長發展等因素,可由專業導師協同學生制定個性化的培養方案,學生在學習主修專業核心課程的同時,采用自學、研討、跨學科選課等方式開展個性化修讀。
(二)要搭建拔尖人才學習和成長的平臺
一方面探索并實行拔尖人才導師負責制。主要是結合以工作室建設為平臺培養拔尖人才。借助于校內工作室的發展和建設,實行拔尖人才導師負責制,這樣不僅可以加強拔尖人才的實踐能力,導師還可以直接負責拔尖人才的全面成長。如何教育指導這些學生,把他們培養成一流的拔尖創新人才,關鍵在于必須有一支高水平的德才兼備的導師隊伍。建立一支拔尖人才培養的教學師資隊伍,制定相關政策,讓參與拔尖人才培養的教師積極投身于教學改革當中,不斷完善拔尖人才培養方案,采取個性化培養的方式,鼓勵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讓學生有自由探索的時間;積極創造條件,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讓人才在社會實踐和社會服務中增長才干。
另一方面搭建拔尖人才的實踐平臺。實踐教學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創新意識的關鍵所在,也是實現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目標、形成拔尖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途徑。
(1)變革實踐教學類型,豐富實驗教學內容。建立以專業工作室為平臺,讓學生參與項目的綜合設計,進行實踐體驗、研究創新等多種類型的實踐活動,促進產學研結合。依托重大項目,讓學生直接進入項目運作,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方法和合作開發的能力,激發學生研究的興趣和創新的靈感;(2)鼓勵拔尖人才參加各類比賽、展覽、培訓等活動,使拔尖人才能夠在比賽等活動脫穎而出,展示自我。
在培養拔尖人才方面不僅要進行選拔,制定相關的培養方案,更重要配套實施一系列保障制度,使拔尖人才的培養目標能夠具體落實并得到保障。
(1)制度保障。“拔尖人才”計劃的實施,涉及到系列教學管理體制的改革,其中涉及到學籍管理、培養方案制定、導師制度、考試考核制度等各方面,例如,針對拔尖人才的發展需制定靈活的課程選修、免修、緩修等制度;在考核目標上,突出拔尖人才的創新能力,適當改變應試教育,制定適合拔尖人才發展的考核制度,并創新考核方式。在政策導向方面,一方面制定激勵政策,促進教師融入拔尖人才的培養當中;另一方面成立拔尖人才培養工作小組,加強對拔尖人才培養的組織領導和工作協調。只有相關保障制度和激勵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拔尖人才培養的目標才能夠實現。
(2)條件支持。拔尖人才的培養需要各個部門在各個環節中全力配合,教務處、實踐教學管理中心、各教學單位乃至后勤部門都應全力參與制定配套方案,并為拔尖人才的培養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3)經費支持。拔尖人才的培養需要相應配套經費,做到專管專用,尤其對于創業型拔尖人才,學校除了給予政策支持外,還應給予經費支持,這部分經費應由教學單位做出經費的預算及分配方法,由學校財務處審核并劃撥相應經費。
[1]黃立宏,龔理專,李勇軍.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09(6).
[2]教育部網站,清華大學服務于拔尖創新人才,http:// www.chsi.com.cn/jyzx/201001[Z].
[3]潘云鶴,路甬祥,韓禎祥,呂維雪,吳健.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二十年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5(11).
(作者單位:大連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