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健根 曾婷芳
新形勢下高職院校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途徑
熊健根 曾婷芳
本文從培養學生綜合道德素質以及學生技能型培訓的角度出發,結合技能型人才的特點和品質,強調高職院校要明確學生培養的目標、重視學校教學課程的設計、重視學校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和重視學校學生培養機制的完善,綜合分析了當前高職院校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途徑。
高職院校 高素質 技能型 途徑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是環節社會就業壓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發揮高職院校在技能型人才培養方面的作用,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緩解社會就業的供需矛盾。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社會對技能型人才要求越來越嚴格,需求量也越來越大,因此,高職院校抓住時代機遇,培養符合經濟發展的技能型人才,是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緩解當前供需矛盾嚴峻現象的重要措施。根據最近幾年就業數據的分析,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領域大,就業率比較高,這些都說明了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培養還是符合社會需求的。但是,從高職院校學生的實際工作性質來看,相對于本科生來說,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培養合格的高素質的高職院校大學生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必經之路,培養技能型人才是高職院校管理部門實現立藝樹人理念的有效手段。
首先,平衡供求關系,彌補供不應求現象。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找到一份更好地工作,進而實現人生的價值和追求人生的快樂。這也就是說明了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要以就業為目的,并讓學生根據市場需求,綜合打造自身實際能力。高職院校的辦學能力要與社會相結合,要深入完善教學系統,重視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改變應試教育背景下學生高分低能的現象。因此高職院校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素質是高職院校培養合格性人才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以市場為導向,才能培養更加能夠與市場接軌的合格人才。避免出現低分低能力的現象,也緩解了社會上畢業生招不到工作,而企業又招聘不到新員工的尷尬局面。平衡了社會的需求,高職院校就業的壓力就會大幅度地下降,而學生將能夠有一個比較好的出路,另外一方面了提升了高職院校的辦學質量和辦學方向。
其次,豐富教學內容,創辦高職特色育人風格。國家在政策上和物資上都給予了高職院校較大的支持,從高職院校中長期發展綱要等相關文件可以看出政府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視程度。高職院校專業課程的設計要結合學校的具體辦學特點,充分發揮現代學徒制在技能型教育培養的指引作用,同時充分發揮工匠精神在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塑造中的導向作用。當地政府要引導高職院校調整專業設計,解決專業內容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問題,促進學生更好地過渡到企業的工作當中。同時,政府和高職院校管理部門應該積極開展調研活動,結合不同地區,不同層次的高職院校辦學的具體特點,開展本校專業的特色化辦學。因此高職院校堅持走特色化辦學之路,結合企業、社會以及學生本人的需求,合理設計專業課程,設計實踐環節,是發揮高職院校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手段。只有讓學生學的知識和技能更加豐富,才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內在需求,學生的興趣到位了就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從側面來看也是對學生的一種鼓勵。
再次,強化師資隊伍,提高專業能力的滲透。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成長,對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高職院校來說,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是教學的主要目標。因此,高職院校領導層次不僅要著重培養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的素質,更要強化教師隊伍的專業知識。讓高職院校教師有時間有精力去從事科學研究,在研究的同時指導實際的教學工作。另外,還要多與企業的講師團隊開展交流活動,把企業的標準運用到學校人才培養的標準之上,這樣才能把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提升上一個層次。同時應該邀請行業專家前來學校做講座,給專業教師培訓,促進教學與企業要求的結合。
最后,“雙證式”引導機制,強化學生競爭意識。高職院校要鼓勵學生取得相關行業的從業資格證,除了畢業證之外還有其他的職業證書,作為自己專業技術能力的衡量標準。教師應該積極給學生灌輸取得雙證的思想,讓學生在校期間積極考證,通過考試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實現高職院校學生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學生可以在參加實習的過程中,參與各類資格證的考試,通過在實習當中感受到差距,感受到壓力,在實訓基地中明白自身的不足和自己的優勢。并在實踐中學會與人和諧相處,提高自己為人處世的能力。通過與前輩和同行的交流中,學生專業技術能力,提高自身道德修養。強化工學結合,在企業的實踐中,明白企業人才的培養標準,以及企業對專業技術能力的具體要求,獲得綜合能力的提高和專業能力的強化。
高職院校學生素質的高低會影響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和發展,學生技能的強弱會很大程度上決定學生在企業及社會當中的地位,也決定了學生在該領域的發展前景。因此通過各種手段和方式,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學生吃苦耐勞,敬業奉獻的精神品質是增強學生就業能力的有效方式。本文在高職院校培養目標的設計上,充分考慮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結合當前高職院校教學環境和教學內容的設計,在強化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的前提下,提出高職院校培養道德素質高,綜合能力強,技術能力突出的多功能型人才的策略。
[1]董頌祥.再論高職院校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J].學園(教育科研),2012(12).
[2]童世華.高職院校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探索[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2009(04).
(作者單位:南昌教育學院)
曾婷芳(1981-),女,講師,南昌教育學院教師,研究方向:學生管理和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