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安銳
試論如何推動高校職業指導工作的開展
蘇安銳
隨著全國畢業生人數不斷創新高,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日益凸顯,全面提升高校職業指導工作水平是目前高校工作面臨的緊迫任務,隨著高校對職業指導工作的日益重視,其工作體系在逐漸建立和完善,本文敘述了開展職業指導工作的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分析產生的原因,最后重點闡述推動職業指導工作開展所做的一些努力和嘗試。
高校 職業指導
職業指導包括學校職業指導、家庭職業指導和社會職業指導等,學校職業指導是其中基礎而重要的部分。而高校職業指導又是學校職業指導中的關鍵一環。深入研究高校職業指導工作的開展,全面提升高校職業指導工作水平是目前高校工作面臨的緊迫任務。
(一)職業指導課程教育是職業指導工作的主要方式
高校開展職業指導工作最主要方式是開設職業指導課程,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按照國家教育部教學大綱要求、結合學院實際,編寫了《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創新創業指導》,安排學生就業指導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針對畢業生的就業思想,本學院制定了相應的就業指導課計劃,并邀請名人及校友回來做報告,同時也鼓勵畢業生自主創業。
(二)企業實習是職業指導工作的補充
理論聯系實際,企業實習是加強學生就業能力的一種方式,應用外語系加強與企業聯系,積極走訪用人單位,想方設法開拓就業渠道。主要形式由各系負責本專業學生的實習聯系和安排,同時,學院學生就業負責的老師經常前往廣州、深圳走訪部分優秀畢業生,參觀校友創辦的公司和企業,為學生就業實習尋找合作平臺。培養大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提高其創新創業能力是學院職業指導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以活動為載體,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
職業指導工作貫穿于日常的工作和活動中,且職業指導工作不能簡單地進行課堂上的學習,必須需要通過活動來加以配合。通過打造IT科技文化節品牌等活動來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同時,緊緊抓住創新創業的主題,舉辦應用外語系第一屆創新創業大賽、第一屆“萬訊杯”創新創業大賽等以大學生創業創新為主題的比賽,通過活動影響和帶動更多的同學參加,激發同學們的創造力,成就創業夢想。
(一)對“職業指導”的認識不準確
很多高校在實際工作中往往認為職業指導就是就業指導。認識上的誤區造成許多高校職業指導工作實施不到位,職業指導的內容僅限于就業信息的提供、面試技巧或禮儀的培訓,而不夠注重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和人職匹配。這導致絕大多數學生接受到的職業指導不系統、不全面,對學生職業選擇與職業發展幫助不大。
(二)職業指導內容不豐富
目前,高校對學生開展職業指導工作只注重實用性和實效性,內容不豐富。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開展職業指導基本上是只停留在向畢業生講解就業政策、分析就業形勢、提供需求信息等,忽視了向學生分析社會經濟形勢與特征、職業生涯規劃、職業與發展、誠信與職業道德、自主創業、職業與科技創新、擇業準備等,從而造成對學生的職業興趣、職業觀、價值觀培養的忽視。
(三)學生獲取職業信息不暢通
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就業指導中心負責全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鼓勵各個系部主動與用人單位聯系,及時進行信息交流,但是對于科學合理地分析、預測社會人才需求趨勢學院還沒做到位。職業指導在幫助學生獲取職業信息、形成正確的擇業觀方面的作用還沒有真正發揮出來。
(一)重視程度不夠
許多學校認為職業指導工作就是為了幫助學生找工作,只重視就業問題,忽視對學生的職業教育和職業指導,一味地追求就業率。幫助學生就業是職業指導工作的重要內容,忽視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缺乏職業教育這個前提,學生沒有正確的擇業觀,就容易在就業中到處碰壁,即使現在就業,今后還會面臨下崗和再就業的問題。
(二)學生本身不重視
職業指導工作的開展過程中,遇到最明顯的困難之一就是學生不重視。本身的不重視,對職業指導工作的開展帶來一定難度。
(三)缺乏專職職業指導人員
在學校,職業指導工作基本上都是由系部輔導員負責,它為畢業生獲取職業需求信息、溝通學校與人才市場聯系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種種原因,對于專業職業指導人員的配備一直跟不上步伐,特別是高素質的職業指導人員嚴重缺乏。
將職業指導工作貫穿于學院教育的全過程,系統地指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勢在必行。
(1)統籌規劃職業指導工作,將職業指導納入整個大學教育過程。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首先對學生進行職業教育,幫助學生接觸和了解就業狀況;其次要幫助學生發現和了解自己的性格、興趣和專長,進而幫助學生選擇專業;再者幫助學生了解用人資料和市場需求,參加社會實踐和一些招聘會,讓學生直接感受就業市場;最后指導學生寫求職信,傳授求職要領和面試技巧等專業技能。通過職業指導課的講授,幫助學生及時了解職業市場的變化,提高學生的職業興趣和職業定向意識,引導如何對自己進行評價,通過自我評價確定適合的職業種類。
(2)堅持對學生進行 “一對一”的個性化咨詢,其中對新生重點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對畢業生重點進行就業技巧指導。這樣可以提高職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高職業指導的效果。
(作者單位: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