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利民
(吉林市第五人民醫院,吉林 吉林 132000)
對傳染病患者進行人性化護理的效果探察
趙利民
(吉林市第五人民醫院,吉林 吉林 132000)
目的:探討對傳染病患者進行優質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將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間吉林市第五人民醫院收治的100例傳染病患者隨機分為傳染1組和傳染2組,每組各有50例患者。對傳染2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對傳染1組患者進行優質護理。治療結束后,觀察對比兩組患者對病房環境、生活護理質量、護理服務態度、出院指導、治療效果的滿意度及其病情的復發率。結果:傳染1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傳染2組患者,其病情的復發率明顯低于傳染2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傳染病患者進行優質護理可顯著提高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降低其病情的復發率。
傳染病;優質護理;護理滿意度;復發
傳染病患者由于其病情的特殊性,故比其他患者更易產生孤獨、自卑的情緒[1]。這就要求臨床上在對該病患者進行治療時,不僅要關注其身體健康,還要從心理、生活等方面為其提供人性化的護理服務[2]。為了進一步探討對傳染病患者進行人性化護理的臨床效果,本 文對2015年1月以來在吉林市第五人民醫院就診的100例傳染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間在吉林市第五人民醫院就診的100例傳染病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傳染1組和傳染2組,每組各有50例患者。在傳染1組患者中,有男28例、女22例;其年齡范圍為25~60歲,平均年齡為(42.61±2.10)歲;其傳染病的類型為:有14例肺結核患者,有18例乙型肝炎患者,有10例丙型肝炎患者,有8例其他傳染病患者。在傳染2組患者中,有29例男、21例女;其年齡范圍為23~58歲,平均年齡為(42.15±2.34)歲;其傳染病的類型為:有16例肺結核患者,有16例乙型肝炎患者,有11例丙型肝炎患者,有7例其他傳染病患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分析。
在兩組患者入院后,均對其進行常規護理,包括病情監護、健康宣教及用藥護理等。在此基礎上,對傳染1組患者進行人性化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為:1)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與其他患者相比,傳染病患者更易出現孤獨感和自卑感。因此,護理人員要注重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取得其信任感。醫院應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技能訓練,以增強其溝通能力,提高其專業理論水平和護理操作水平[3]。2)加強對病房環境進行護理。護理人員應定時對病房進行清掃、消毒和通風,保持病房環境的干凈整潔、空氣清新,并將病房內的溫度和濕度維持在適宜的范圍內。在患者入院時,護理人員應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病房內醫療設備的使用要求和注意事項,并向其講解保持病房環境衛生的重要性。3)進行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要與患者保持良好的溝通,及時了解其心理的變化情況,穩定其情緒。由于傳染病具有易傳染的特點,患者周圍的人群可能會因此而疏遠或排斥患者,使其出現敏感、悲觀及易怒等不良情緒,甚至出現仇視社會的心理。對此,護理人員應及時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用真誠的態度與患者進行交流,不歧視患者,尊重其隱私,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4]。4)進行生活護理。部分患者的家屬由于對患者疾病的認知不足,不愿意或不會照顧患者,使患者的生活質量顯著降低。對此,護理人員應向患者家屬詳細地講解與患者病情相關的知識,幫助其掌握護理的方法和要點,使其了解傳染病是可以預防、可以控制的,從而使其能更好地對患者進行生活護理。5)進行出院指導: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病情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相應的出院指導,包括用藥的方法、隔離的措施、預防病情復發的方法等。同時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習慣,以減少其病情復發的可能性。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和病情的復發率。采用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調查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具體的調查項目包括患者對病房環境、生活護理質量、護理服務態度、出院指導及治療效果的滿意度。將調查結果分為十分滿意、滿意、不滿意三個等級。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本文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傳染1組患者對病房環境、生活護理質量、護理服務態度、出院指導及治療效果的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傳染2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對病房環境、生活護理質量、護理服務態度、出院指導及治療效果滿意度的對比
傳染1組患者病情的復發率明顯低于傳染2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病情復發情況的對比
傳染病具有起病急、病情變化快、并發癥多和具有傳染性等特點。而且,患者一旦患上傳染病,其身邊的人員對其的態度也會發生變化,從而使其出現敏感、悲觀等不良情緒,影響其康復。因此,護理人員在對傳染病患者進行護理時,不僅要具備高度的責任心和同情心,還要堅持以患者為中心,對其進行人性化的護理。比如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積極有效地配合醫生對其進行治療;向患者講解傳染病的防范知識,嚴格在病區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及時準確地記錄、報告患者的病情;對患者家屬進行健康宣教,指導其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以防止患者的病情擴散和發生交叉感染。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傳染1組患者對病房環境、生活護理質量、護理服務態度、出院指導及治療效果的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傳染2組患者,其病情的復發率明顯低于傳染2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對傳染病患者進行人性化護理可顯著提高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降低其病情的復發率。
[1] 劉蓓蓓,康瑩輝,李金娟,等.優質護理服務在臨床護理應用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4,24(4):2147.
[2] 周曉舟,曾繼紅,賴志鳳.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對患者滿意度的影響與分析.華西醫學[J] 2012,27(3)424-426.
[3] 閆文潤,王晶晶,岳仙紅.急診外科病房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實踐與效果[J].全科護理,2012,1(10):68-70.
[3] 孔彬,馮瓊.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1,9(8):334.
[4] 陶曙,許慶敏,張茂.傳染病住院病人護理需求分析[J].現代醫院,2011,11(8):100-101.
R47
B
2095-7629-(2017)10-01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