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志純
黨的十九大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這一系列新判斷、新思想和新要求,為做好新時代人大財經立法工作指明了戰略方向。“十三五”時期,隨著上海經濟發展全面進入新常態,積極貫徹新理念、努力適應新常態,成為新時期改進和加強人大財經立法工作面臨的重要課題。本屆市人大常委會成立以來,財經立法工作始終堅持黨對立法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努力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緊緊抓住事關改革發展的重點,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共制定或修改財經領域法規11項,協助全國人大完成國家立法調研18項,為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一是保障重大經濟體制改革于法有據。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把改革精神和法治思維統一起來,將法治理念、法治原則、法治方式貫穿到深化改革的全過程,實現立法與改革決策的相銜接,以法治手段破解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難題。為保障上海自貿區重大改革于法有據,在推動自貿區條例立法時,市人大始終著力于對政府職能轉變、管理模式創新和貿易投資便利化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進行制度設計。這部自貿試驗區的基本法集自主性、創新性和實施性于一身,為自貿區先行先試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二是完善市場經濟體制要立法先行。建設法治市場經濟,就是要用法治劃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形成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的法治規范。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必須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基石,由于沒有直接上位法、法律關系復雜等困難因素,社會信用立法醞釀多年難以突破。在市人大常委會領導下,本屆人大積極發揮在重要綜合性立法中的主導作用,牽頭起草社會信用地方法規,歷時三年磨一劍、數易其稿,最終推動條例獲得全票通過。這部法規在業內被譽為“我國首部關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綜合性地方法規,在社會信用法治建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三是適應經濟新常態推動政府職能轉變。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管理市場經濟,需要把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事中事后監管日益成為市場監管最重要和有效的方式。在制定檢驗檢測條例時,立法思路從重事前審批向重事中事后監管轉變,首次設立檢驗檢測機構普遍服務義務條款,有效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營造出公平的交易環境。為細化落實國家預算法,在起草預算審查監督條例時,立法對人大“市、區、鎮”三級預算審查監督作出了系統性規定,將預算聯網審查監督、預算咨詢專家組等實踐中行之有效的做法予以固化,確保能夠管好政府“四本賬”。
四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回應社會民生關切。針對社會利益格局日益多元化的新情況,財經立法工作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通過立法努力回應社會關切和百姓呼聲,表達、協調、平衡好社會各方利益。在制定供用電條例時,立法注重兼顧平衡供電企業與居民用戶雙方的利益,提出供電企業制定格式合同要召開聽證會,廣泛征求居民意見,突出了對居民用戶權益的保護,平衡了供用電雙方的權利義務。在修訂集體合同條例時,立法注重就工資集體協商的具體內容和參考因素,以及企業和職工雙方協商行為規范等作出規定,有效平衡了企業發展需求和保障職工收入之間的關系。
黨的十九大提出,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這對新時代的人大財經立法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按照中央的要求,結合上海財經立法需求,堅持服務大局、問題導向、急用先立原則,圍繞重點領域繼續制定或修改一批重要法規。要主動適應新常態,加強電子商務、會展等新興產業立法;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強金融監管、產品質量等重點領域立法;對標國際化標準,加強自由貿易港、國際旅游度假區等特殊區域立法;規范市場秩序,加強反不正當競爭等市場監管立法;強化財稅預算監督,加強政府采購、財政監督、地方稅收保障等財稅改革立法。人大財經立法工作在新時代要有新作為,認真貫徹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的要求,為上海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好的法治保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作者系市人大財經委主任委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