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傳亮
從“三步走”到“兩步走”,奮斗目標從建成現代化國家變成了建成現代化強國,
并且是體現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方方面面,表明我們對于中國的自信、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
科學判斷歷史方位,及時調整發展思路,作出新的戰略安排,是中國共產黨牢牢把握執政規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重要表現,也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本領不斷提高的重要標志。

2017年7月15日,動車在廣西柳南客運專線上行駛
黨的十九大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明確就新時代的中國發展作出新的戰略安排,提出了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分“兩步走”的重大戰略思想。我們要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邏輯相統一的角度深刻理解這一新的重大戰略部署。
分步驟實現目標,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寶貴經驗。在1954年舉行的一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毛澤東致開幕詞時提出,準備在幾個五年計劃之內,將我們現在這樣一個經濟上文化上落后的國家,建設成為一個工業化的具有高度現代化程度的偉大國家。1964年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他又提出“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
改革開放以來,執政黨因時而進、順勢而為,提出了“三步走”發展戰略。1982年,黨的十二大提出,從1981年到本世紀末的二十年,我國經濟建設總的奮斗目標是,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的前提下,力爭使全國工農業的年總產值翻兩番。實現了這個目標,城鄉人民的收入將成倍增長,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可以達到小康水平。為實現這個目標,十二大報告提出:“在戰略部署上要分兩步走:前十年主要是打好基礎,積蓄力量,創造條件,后十年要進入一個新的經濟振興時期。”這是黨中央全面分析我國經濟情況和發展趨勢之后作出的重要決策。
在此基礎上,1987年黨的十三大報告明確提出了“三步走”的經濟發展戰略:第一步,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這個任務已經基本實現。第二步,到本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個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然后,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前進。
經過多年努力奮斗,到1997年,第二步的主要指標提前實現,因此在黨的十五大上,黨中央提出了從2000年到21世紀中葉間的新“三步走”戰略,即:展望下世紀,我們的目標是,第一個十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再經過十年的努力,到建黨一百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紀中葉建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
經過長期努力,尤其是十八大以來,我國發展取得了輝煌成就,黨的十九大提出,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可以分兩個階段安排的“兩步走”戰略,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個戰略安排中,前一階段是后一階段的基礎,后一個階段是前一階段的躍升,兩者既緊密銜接又環環相扣,既明確任務又指明路徑,體現了科學縝密的戰略謀劃。
從“三步走”到“兩步走”,奮斗目標從建成現代化國家變成了建成現代化強國,并且是體現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方方面面,表明我們對于中國的自信、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正如鄧小平所說:“現在,我們國內條件具備,國際環境有利,再加上發揮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在今后的現代化建設長過程中,出現若干個發展速度比較快、效益比較好的階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夠辦到的。我們就是要有這個雄心壯志!”
每個時代都有屬于自己時代的主題和目標。黨的十九大之所以提出新的戰略安排即“兩步走”,提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目標,有著雄厚的現實基礎,也具有深刻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堅持走自己的路,勠力同心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過長期奮斗,推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推動我國國際地位實現前所未有的提升,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由此,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上明確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新時代的方位判斷,既體現了我們決勝小康的信心,又是作出“兩步走”戰略安排的現實基礎。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作出“兩步走”戰略安排意義重大:
一是新階段作出新安排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經驗。忽視階段變化,作不出科學判斷和戰略安排,會犯歷史性錯誤;超越階段作出戰略安排,也會犯歷史性錯誤。
二是根據主要矛盾變化作出相應戰略安排的長遠考慮。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歷史告訴我們,主要矛盾關系全局,主要矛盾變化了,大政方針就隨之變化。抓準主要矛盾,大政方針就不會跑偏。看不到主要矛盾變化,作不出新安排,就會耽擱中華民族發展大計。新的戰略安排實際上是共產黨執政要解決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需要,也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具有雄心壯志。
三是制定“兩步走”使得我們實現目標的路線圖、時間表更加清晰。新的戰略安排充分考慮了目標間的銜接性,明確提出從黨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們必須通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等七大戰略,突出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特別是打好“攻堅戰”,決勝小康,并讓老百姓認可、經得起檢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這樣,我們的目標就會壓茬實現,保證目標之間的連續性。
四是新的戰略安排表明中國現代化是全面現代化,不是僅僅經濟現代化,而且還包括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人民生活,制度體系,國際地位,創新能力等諸多方面。這體現了我們黨對現代化建設的深刻認識,也體現了我們的發展自信。
把中國建成社會主義強國是共產黨人孜孜以求的奮斗目標。1957 年3 月20 日,毛澤東在南京、上海黨員干部會議上提出了他心目中的強國夢實現后的國家狀況:“文學藝術、科學技術會繁榮發達,黨會經常保持活力,人民事業會欣欣向榮,中國會變成一個大強國而又使人可親”。黨的十九大作出的戰略安排實現后,毛澤東同志60年前的愿望就會實現。
黨的十九大對2035年和本世紀中葉我們要達到的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立足國內外發展比較,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個方面進行了描述。到2035年,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躍升,躋身創新型國家行列;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力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的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中華文化影響更加廣泛深入;人民生活更加寬裕,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明顯提高,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現代社會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會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
到21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到那時,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五大文明”將全面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完全實現,中國成為世界上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共同富裕基本實現,中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系中央黨校教授、博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