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琳++高曉東
十九大報告首次在黨的重大會議上提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重要判斷
“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黨的十九大報告將“美麗”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并列,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重要內涵和奮斗目標。由此,“美麗”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的最新一塊“拼板”。
將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作為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的有機組成部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新時代現代化建設科學內涵的睿智判斷和著眼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千年大計的高瞻遠矚,昭示著黨中央對進一步提升“國家顏值”——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視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國家顏值”就是民生品質,就是發展品質。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而良好的生態環境,關乎人民切身利益,關乎民族長遠未來。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不可諱言的是,生態環境成為國家發展的短板,成為人民生活的痛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據楊偉民介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召開的38次會議當中,其中20次討論了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相關的議題,研究了48項重大改革。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提出的37項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任務,已完成24項,部分完成9項,正在推進的4項,出臺改革文件84件。
同時,2015年,黨中央、國務院專門制定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這個總體方案明確了生態文明體制的“四梁八柱”,設計了“八項制度”,補足了生態文明體制的頂層設計的情況。楊偉民說,總體方案確定的2015~2017年要完成的79項改革任務中,73項已經全部完成,6項基本完成。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從“求生存”到“求生態”,從“盼溫飽”到“盼環?!?,人民群眾也對美好生活有著更高向往。這成為黨中央遵循發展規律、順應人民期待、彰顯執政擔當,將建設美麗中國、推進綠色發展融入治國理政宏偉藍圖的根本動力。
基于此,十九大報告給美麗中國的“國家顏值”提出了不同階段的建設目標:到2020年,中國將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到2035年,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
前所未有地重視美麗中國建設,是我們黨深入認識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歷史必然。
十九大報告首次在黨的重大會議上提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重要判斷。報告指出,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人類只有遵循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律。
中國在解決國內環境問題的同時,也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前所未有地重視美麗中國建設,同樣是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與全體人類的莊嚴承諾和有力感召。在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的過程中,也將為全球生態安全,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清潔美麗世界作出中華民族獨特的重大貢獻。
環境保護部黨組書記、部長李干杰說:“迄今為止,中國已批準加入30多項與生態環境有關的多邊公約或議定書,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