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漢民
黨的十九大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并且寫進了黨章,我感到這是黨的十九大的靈魂,是黨的十九大的一個歷史性決策和最重要的貢獻,體現了我們黨在理論上的高度成熟、高度自信,反映了全黨共同意志和全社會的共同意愿。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他還說,必須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政治論斷,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論意義、實踐意義。我就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談兩點認識。
第一,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主要依據。一是經過改革開放近40年的發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我國GDP自2010年開始穩居世界第二位,制造業增加值連續7年居世界第一位,工業產值已經是世界第一。這說明,我國長期所處的短缺經濟和供給不足狀況已經發生根本性轉變,再講“落后的社會生產”已經不符合實際,而且國際上也不認可。二是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我國人均GDP從1978年的156美元左右增長到2016年的超過8000美元,已經達到中等偏上收入國家水平。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需要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民主意識、公平意識、法治意識、參與意識、監督意識、維權意識在不斷增強。這說明,人民群眾需要在領域和重心上已經超出物質文化范疇層次,只講“物質文化需要”不能真實全面反映人民群眾愿望要求。三是影響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我理解,發展不平衡主要是指各區域、各領域、各方面發展不平衡。重點表現在:從社會生產力來看,我國仍有大量傳統相對落后生產力,不同地區、領域生產力水平布局很不均勻。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來看,全面依法治國任務依然繁重,社會建設還有短板,文化建設有待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任重道遠。從城鄉區域發展來看,我國東、中、西部之間,城鄉之間,發展水平差距仍然較大。在收入分配方面,差距仍然比較大。這些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互相掣肘,是現階段各種社會矛盾交織的主要根源。我感到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把社會主要矛盾及其變化講得非常透徹。學習十九大報告對這個變化的認識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認識這種變化要注意把握好幾點。一是必須從我國社會發展的歷史方位上來思考,把握住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二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新表述與過去的表述,既有重大變化又保持連續性,從“物質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從解決落后的社會生產力問題到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這反映了我國發展階段性要求在不斷向更高階段發展,也反映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重要要求。三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不是一個單純的概念提法的改變,而是要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包括對人大工作都起著引領指導作用,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很多新要求。四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既不是一個狹義概念,也不是一個短期概念,而是一個要管相當長歷史時期的概念。這個概念不僅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工作導向性,還有很強的歷史適應性。五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十九大報告博大精深,內涵極其豐富。我的學習還是初步的,今后還要繼續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