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

[摘要] 目的 對128排CT在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中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探討。方法 該院選取了2014年6月—2016年6月所接收的64例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統計分析,同時對這些患者進行128排CT冠狀動脈的成像檢測,并對其檢查結果進行統計和回顧性分析。結果 對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進行128排螺旋CT診斷后,其冠狀動脈狹窄性病變≥70%、在50%~70%之間、以及<50%的特異性分為是96%、95%、93%;冠狀動脈狹窄性病變≥70%、在50%~70%之間、以及<50%的敏感性分別是91%、95%、84%;冠狀動脈狹窄性病變≥70%、在50%~70%之間、以及<50%的陰性預測值分別是97%、96%、95%;冠狀動脈狹窄性病變≥70%、在50%~70%之間、以及<50%的陽性預測值分別是89%、93%、76%。結論 通過采用128排螺旋CT對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進行診斷,其冠狀動脈狹窄性病變具有很高特異性、敏感性、陰性預測值、以及陽性預測值,因而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128排CT;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7(b)-0041-02
經過研究調查表明,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發生率越來越高,容易造成動脈硬化等疾病。根據統計分析表明,在未來的20年里,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數將會增加到6億。通常,糖尿病會引發一系列的慢性并發癥,而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就是一種常見的慢性血管并發癥,在糖尿病發病后期,患者會出現下肢肢體靜息痛,同時伴有一定的冠心病,嚴重的時候還會導致患者出現肢體殘疾,對患者的人體帶來嚴重的危害,因而對患者進行早期的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診斷對于患者進行及時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該院選擇2014年6月—2016年6月接收的64例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128排CT冠狀動脈成像檢查,然后對檢查的結果進行臨床資料的回顧性分析,目的在于對128排螺旋CT診斷對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中的臨床應用價值進行探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院選擇2014年6月—2016年6月接收的64例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并對這些患者進行了128排螺旋CT冠狀動脈的成像檢查。其中,在這些患者中,有43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他們的年齡在60~8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8歲,并且在這些患者中沒有嚴重的心功能不全、腎臟功能不全、以及碘過敏等疾病[1]。
1.2 采用方法
檢測工具為飛利浦的128排螺旋 CT 機,對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進行冠狀動脈成像檢查,并在檢查之前維持64例患者的心率,使其穩定在70次/min以下左右,如果患者心率>70次/min,可以給患者口服美托洛爾,同時讓患者進行吸氣和屏氣的訓練[2]。使用方法:將128排螺旋CT機從患者氣管隆突水平到膈肌下緣進行掃描,同時包括患者的心臟部位以及大血管根部。掃描參數:電流100 mAs、球冠電壓120 kV、螺距范圍在0.19~0.24之間。而后對患者的肘靜脈團部位注射35~45 mL的生理鹽水以及50~60 mL、濃度為的360 mg/mL的非離子型對比劑碘海醇。對患者采用回顧性電門控制技術,同時對患者的主動脈根部造影劑濃度進行相關檢測,如果檢測CT值>100 hu,就可自動觸發CT機進行掃描,使螺距范圍維持在0.19~0.24之間,掃描厚度大約為0.75 mm,轉速為0.34秒/轉,準直器寬度為128 mm×0.5 mm,電壓為120 kV,卷積核為B28f。掃描完成后,將掃描的數據送至數據處理中心進行數據處理,同時采用相關的處理軟件對數據進行掃描分析,可以采用曲面重建、整體重建、以及面積再現等處理方法,該研究對數據處理時采用的是整體重建處理方法。
1.3 冠狀動脈造影檢查
該院采用的是影血管造影機以及18.5 g/50 mL濃度的碘普羅胺370注射液造影劑。在檢查時首先讓患者進行仰臥,同時采用鋪巾方法以及常規的消毒方法對患者刺穿部位進行鋪巾并消毒,然后用濃度為1%的利多卡因對患者進行麻醉,在麻醉后對患者的股動脈或橈動脈進行穿刺,并置入6F動脈鞘,同時分別將JL4、Braehical、以及JR4導管一次性置入其中,然后采用6~8個左側冠狀動脈造影以及2~4個右側冠狀動脈造影進行選擇性的冠狀動脈造影檢查。
1.4 觀察指標
對采用128排螺旋CT 冠狀動脈成像圖特征進行觀察,采用冠狀造影為金標準進行相關診斷,然后對采用128排CT診斷的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冠狀動脈狹窄性的特異性、敏感性、陰性預測值、以及陽性預測值進行分析。診斷標準:管腔面積<50%的為輕度狹窄,管腔面積在50%~75%之間的為中度狹窄,管腔面積在76%~99%的為重度狹窄,管腔面積為100%的視為完全閉塞。該研究選擇冠狀動脈狹窄性病變中管腔面積在50%以下、50%~70%、以及≥70%的3種情況進行分析。
1.5 統計方法
參照冠脈造影結果,并對采用128排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以及冠狀動脈造影結果進行比較,同時根據冠脈造影結果對128排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診斷的特異性、敏感性、陰性預測值、以及陽性預測值進行計算[3]。以冠狀動脈造影診斷中的冠狀動脈狹窄情況作為參考標準,并對128排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診斷符合冠狀動脈狹窄準確率進行評估。
2 結果
通過采用128排螺旋CT對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患者冠狀動脈狹窄性病變進行診斷,其冠狀動脈狹窄性病變≥70%、在50%~70%之間、以及<50%的特異性分為是96%、95%、93%;冠狀動脈狹窄性病變≥70%、在50%~70%之間、以及<50%的敏感性分別是91%、95%、84%;冠狀動脈狹窄性病變≥70%、在50%~70%之間、以及<50%的陰性預測值分別是97%、96%、95%;冠狀動脈狹窄性病變≥70%、在50%~70%之間、以及<50%的陽性預測值分別是89%、93%、76%,如表1。endprint
3 討論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是糖尿病慢性血管病的一種常見并發癥,這種病癥大多發生在中老年患者中,主要是血管病變,這種病癥的發病率相比較非糖尿病高患者明顯要高。動脈硬化閉塞癥的主要表現為患者患者血管壁內膜逐漸硬化、纖維化,甚至導致肢體壞死。患者在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后期往往出現冠心病以及下肢肢體靜息痛等現象,對患者的身體帶來了嚴重傷害。因此對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進行早期診斷并治療具有重要意義。該研究選取該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接收的64例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研究,對其采用128排CT診斷,分析患者的冠狀動脈狹窄性病變情況,并探究128排螺旋CT在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中的臨床應用價值。以往研究證明,在對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檢查的準確、無創、快捷的檢查方法為64層螺旋CT血管造影,也有研究認為,128層螺旋CT冠脈成像是對冠狀動脈病變檢測的一種有效方法。本研究參照冠脈造影結果,對128排CT診斷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進行了相關研究,結果表明,對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進行128排螺旋CT診斷后,其冠狀動脈狹窄性病變≥70%、在50%~70%之間、以及<50%的特異性分為是96%、95%、93%;冠狀動脈狹窄性病變≥70%、在50%~70%之間、以及<50%的敏感性分別是91%、95%、84%;冠狀動脈狹窄性病變≥70%、在50%~70%之間、以及<50%的陰性預測值分別是97%、96%、95%;冠狀動脈狹窄性病變≥70%、在50%~70%之間、以及<50%的陽性預測值分別是89%、93%、76%。因此,經過該研究可以證明129排螺旋CT診斷在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中的應用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能夠對患者冠狀動脈的狹窄程度進行準確診斷。
綜上所述,采用128排螺旋CT診斷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的冠狀動脈狹窄程度,能夠對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進行早期診斷,便于患者進行及時的治療,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何永紅.研究64排CT在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中的應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6(24):133-134.
[2] 周菊.64排CT在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10):48-49.
[3] 王樹勇.128層螺旋CT斷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臨床探討[J].糖尿病新世界,2015(12):138-139.
(收稿日期:2017-04-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