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劍漪
轉制發展路程長,改革試點壓力大,在司法體制改革的路途中,一家原本不起眼的“弄堂法院”——上海鐵路運輸法院(以下簡稱上鐵法院)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驗,最終齊心協力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跨行政區劃法院”改革之路。
“上鐵人,有鐵的意志、鐵的信念!”上鐵法院黨組書記、院長俞秋瑋說。
看得見的叫視線,看不見的叫視野
三年前,上鐵法院的辦公樓還隱藏在一片居民區里,誰也沒想到,就是這家“小”法院最終成為了勇立上海法院司法體制改革潮頭的先行者、排頭兵。
看得見的叫視線,看不見的叫視野。一家法院,一支隊伍,只有看得到視線之外的遠方,心胸才會開闊,格局才能放大。
2015年1月,俞秋瑋從上海高院民二庭庭長調至上鐵法院擔任院長。2月,最高法院發布《關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見——人民法院第四個五年改革綱要(2014-2018)》,明確了將鐵路運輸法院改造為跨行政區劃人民法院的目標要求。毫無疑問,在頂層設計精神的指引下,鐵路基層法院今后的發展被賦予了特有的意義和內涵。
俞秋瑋到任后,馬上按照頂層改革設計的方向,邀請上海市法學會、高等院校和高院等方面的專家學者來院,與該院黨組成員、調研骨干一起,深入研究跨行政區劃基層法院的職能定位及相關制度建設,以確定發展方向。
如何蹄急步穩地向跨行政區劃法院轉型發展?如何加快推進職能建設和機制構建?如何形成符合改革需要的整體布局?
上鐵法院政治部開始對全院做“體檢”,曾參加人員隊伍力量配備報告撰寫的政治部主任陳雷對當時的情形記憶猶新:“當時,該怎么搞沒有先例可循。俞院長帶著我們改了很多稿,提出了多種思路和方案。”2016年1月,一份《關于配套上鐵法院管轄職能改革機構設置及人員配備情況的建議報告》呈送至上海高院,報告里細致分析了上鐵法院內設機構和人員配置構成,并在行政案件、刑事案件、民商事案件集中管轄的三個領域提出可行性意見。
很快,在上海高院的支持指導下,上鐵法院的行政審判按照“整體劃入、先行試點、分步實施”的步驟,以及“編隨事走,人隨事走”的原則補充審判力量。刑事、民商事審判及其配套人員則采取通過在全市法院選任調配和招錄途徑進行補充,解決改革人才需求的燃眉之急。
一支“鄒碧華式”的隊伍
俞秋瑋曾與原上海高院副院長鄒碧華共事于上海高院民二庭,2014年12月鄒碧華因公殉職,俞秋瑋時常想起他生前說過的一句話:“一個擁有強大理想信念的純粹的人,會擁有強大的力量,不會被暫時的挫折所擊垮。”
到任上鐵法院后,俞秋瑋和院黨組成員商量要將“鄒碧華精神”融進法院工作中。
2016年7月1日,根據《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開展行政案件集中管轄改革試點的公告》,上鐵法院開始正式管轄原由靜安、虹口、普陀、長寧區人民法院管轄的一審行政案件。
那一天,所有上鐵人都做好了準備。因為人手不夠,于是全員發動,具有行政審判經歷的民庭庭長周華親自站在立案窗口接待,法警大隊即將退休的大隊長熊金海也一早趕到法院,和后勤保障人員一起仔細檢查門崗、安檢、立案大廳的安保措施。
8點30分,前來立案的當事人開始在門崗處登記,然后安檢,接著在工作人員引導下有序來到等候室自助領號,隨后等待立案窗口叫號立案。第一位來到行政案件立案登記窗口的是上海市光明律師事務所的律師方妮:“我擔心今天第一天立案人比較多,所以很早來了。”方妮用了短短15分鐘便辦完了立案手續。
試點首月,上鐵法院共收到行政起訴狀173件,立案受理152件,另接收四區法院移交的訴狀材料86件,首月收案數比四區法院日常月平均收案數增加逾4.5倍。
怎么辦?怎么抓好這一改革試點工作?整個上鐵法院,從院長到普通干警,每個人都在努力。
上鐵法院黨組舉行了專題行政案件集中管轄改革理念大討論和行政審判人員座談交流會,俞秋瑋等院領導親自參加會議,引導行政庭的干警們對改革實質精神、改革目標理念、改革的路徑方法等進行討論。
與此同時,院領導深入審判一線,召集四個行政庭負責人研究“適法統一”問題,梳理不同法院日常審判操作流程的不同點并進行比對,以法律、司法解釋規定為基準,結合集中管轄要求,制訂了一審普通程序庭審指引和一審行政判決書通用模板,打下審判規范基礎,等等。
功夫不負有心人。試點一年來,上鐵法院的行政審判質效不斷提升,各政府部門也越來越注重依法行政。
據悉,目前上鐵法院還建立了行政審判專家咨詢庫,上海法院資深行政審判專家及來自上海社科院、華東政法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的一批滬上行政法學知名學者成為首批聘任專家。這些專家多次參與上鐵法院各類學術司法與實務研討,成為了上鐵法院發展的“智囊團”。
一個接一個的挑戰
2016年9月,另一項重要的改革任務接踵而來。
根據上海市高院、市檢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聯合制定的《關于對本市破壞環境資源保護刑事案件調整管轄的規定》,全市各基層法院一審的環境資源類刑事案件,集中由上海鐵路運輸法院依法管轄。
據介紹,上鐵法院刑庭之前受理的案件主要集中在鐵路交通、軌道交通領域的犯罪案件。自從集中管轄環資類刑事案件后,刑庭成立了專門的環資審判團隊,制定統一的裁判機制,以及法官聯力、庭室聯動的工作機制,以適應環資案件審理的專業性。
為了實現有限司法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上鐵法院刑庭積極探索實踐繁簡分流,使認罪認罰案件從立案開始進入“快速通道”,達到“簡案快審,繁案精審”的目的,確保特殊類型案件的審判力量。
王戰資是上鐵法院的刑庭庭長,這位快人快語的老庭長于1986年分配進入上鐵法院,大部分時間都在刑庭工作。
“環資刑事案件多發生在郊區,為了解決遠郊看守所押解人犯在途時間長、風險大的問題,在兄弟法院支持下,我們現在通過信息化手段連線崇明等遠郊法院,采取遠程視頻方式開庭。”王戰資說。
2017年5月1日,跨行政區劃民商事案件集中管轄改革又開始在上鐵法院實施,上鐵法院集中管轄黃浦等四區的環資、食品藥品安全、企業破產、貨物運輸合同糾紛、貨運代理合同等民商事案件。根據高院要求,上鐵法院第一時間制定出貫徹實施方案,召開全院民商事案件集中管轄改革動員大會。同時,明確運行事務協調、審判績效管控、審判力量整合的責任人,確保集中管轄改革任務職責明確,工作協調一致。
在上海高院的支持下,上鐵法院組建了破產、環資食藥等專門審判團隊。據統計,自集中管轄民商事案件以來的短短五個月間,上鐵法院共受理食品藥品案件153件、破產案件19件。
改革的腳步依然在前行,未來的挑戰還將繼續。根據上海市委政法委和上海高院的部署,上鐵法院的集中管轄審判職能還將進一步拓展。
“圓規之所以能畫圓,是因為它的圓心始終不變,而畫圓的腳一直在走。”俞秋瑋說。上鐵法院新辦公樓的一面墻上赫然寫著16字“院風”——“更加專業,更加高效,更加開放,更加進取。”上鐵法院的明天將更加美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