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堅軒
2017年9月下旬的一天,來自上海市長寧區檢察院兩名年輕的助理檢察員周臻彥、徐學成,踏進上海鐵路檢察院的入額檢察官遴選筆試和面試現場。同小周、小徐一樣不在本院而跨院報名遴選入額檢察官的還有其他檢察院的31人,競爭全市跨院遴選的14個入額檢察官崗位。今年上海檢察機關在檢察改革中采用跨院遴選、統一遴選和檢察官助理遴選三種方式遴選入額檢察官,這在全市還是第一次,上海深化檢察改革,給小周、小徐等跨院遴選提供了新的機會。
如果說本市檢察機關2014年全國首批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基本完成人員分類管理、司法責任制、職業保障、人財物省級統管等試點任務,形成上海檢察改革1.0版的話,那么2016年7月全國司法體制改革推進會后,按照中央的要求,他們在改革路徑的優化、改革措施的細化、改革力度的強化上做文章,目標是打造上海檢察改革2.0版(下稱“2.0版”)。基本目標:各類人員實現“人崗適配、各盡其能”;員額配置實現“人隨案流、動態平衡”;檢察官辦案實現“充分行權、權責明晰”;內設機構與辦案組織實現“無縫銜接、高效運轉”;人工智能與檢察工作實現“深度融合、智能輔助”,司法辦案質量、效率和公信力得到明顯提升。
“動態平衡” “一院一策”——員額管理優化升級
上海檢察改革1.0版在人員分類管理改革基本完成后,單位之間、部門之間檢察官員額分布尚不均衡、人均辦案量失衡等問題突顯出來。在打造“2.0版”中他們的對策是,構建全市統一開放的檢察官遴選調配平臺,努力形成“人隨案流”的員額動態平衡機制。首先是規范科學設置檢察官崗位,“以案定崗”實現院內“人崗匹配”,由市檢察院統一制定檢察官崗位設置清單和崗位說明書, “一崗一表”列明崗位職責和辦案數量等要求,讓不愿辦案、不能辦案者知難而退,讓愿意辦案、敢于辦案者迎難而上。其次對新入額的檢察官先確定崗位再遴選入額,這叫“先定崗、再入額”,形成良好入額導向。同時探索建立員額再優化機制,引導二三線業務部門檢察官向一線業務部門有序流動。目前,全市近80%的入額檢察官都配置在基層辦案一線,偵監、公訴等主要業務部門檢察官比例上升了13%。以閔行區檢察院為例,調整后,辦案壓力相對較大的刑檢部門,檢察官數量由30名增加到36名,檢察官回歸一線趨勢明顯。
員額管理“一院一策”,實現院際“動態平衡”,是打造“2.0版”的另一對策。在對全市基層檢察院人均辦案量等情況進行詳細測算的基礎上,市檢察院對全市檢察官員額進行整體把控、統一調配,嚴格按照人均辦案量控制入額檢察官名額,重點向人案矛盾突出的院傾斜。同時建立“跨院遴選”機制,統一全市檢察官遴選標準和程序,打通院際壁壘,在2016年有6名檢察官實現了跨院遴選入額的基礎上,今年力度更大。
目前上海市檢察院及三個分院已經確定了在偵監、公訴、知識產權、民行等四個一線辦案崗位檢察官,從下級院檢察官中進行遴選,同時市、分院擬入額的檢察官助理到基層檢察院任職已經開始,這進一步打通了檢察官的上下流動渠道。據介紹,今年全市檢察機關拿出116個員額配置,實行跨院遴選、統一遴選和檢察官助理遴選三種方式同時遴選入額檢察官,吸引了全市283名參加遴選的擬入額檢察官。
“有權不任性”——司法責任制深化升級
在上海檢察改革1.0版中,司法責任實施細則100條、檢察官權力清單、獨任檢察官和檢察官辦案組辦案組織形式等,推動了檢察權運行機制健全完善,但也遇到了授權不行權、辦案機制不匹配等問題。在打造“2.0版”中他們以問題為導向,“對癥下藥”持續推進辦案責任制的深化落實。
更新檢察官權力清單,確保辦案權責明晰化。在更新升級的2017年版檢察官權力清單中,全市各級檢察院的檢察官可獨立決定的職權共141項,檢察官或主任檢察官決定但需提請檢察長審核的職權共66項。2016年以來,各級院刑檢部門檢察官獨立作出處理決定的案件占比82%,檢委會討論決定的案件同比下降11.5%。有的基層檢察院檢察官權力清單進一步深化,奉賢區檢察院檢察長行使的67項權力中有38項權力授予檢察官行使,比例高達56.7%,強化了檢察官的辦案權責意識。
探索設立命名檢察官辦公室,實現司法辦案扁平化。今年3月28日,以施凈嵐、吳菊萍、陳鋼、顧琤琮四位檢察官姓名命名的檢察官辦公室,在浦東新區檢察院正式成立。四個命名檢察官辦公室按照知識產權、金融、網絡犯罪以及涉外、未成年人重大疑難案件等進行專業化劃分,由命名檢察官、檢察官和檢察輔助人員組成,在檢察長的授權下,命名檢察官依法獨立行使辦案決定權,獨立承擔辦案責任,除行使一般檢察官的職權外,還行使追捕、追訴、輕罪改重罪、增加認定犯罪事實及從重情節認定等實體及程序性職權。這一探索進一步凸顯檢察官辦案主體地位,強化司法責任,提升檢察官的職業尊榮感,這在業內外引起很大反響。
加大檢察長辦案力度,落實入額領導干部辦案常態化。對入額領導干部辦案數量、辦案類型等提出硬性要求,將正副檢察長納入分案范圍,明確規定入額領導干部辦案形式,并建立計算機分案、自動統計公布等機制。2017年7月31日,經案管部門隨機分案,奉賢區檢察院檢察長孫軍承辦了一起價值20余萬元的假古董家具以360萬元的價格出售的詐騙案件,作為公訴人的孫軍發現,犯罪嫌疑人賈某一直辯稱這些家具是從不同古玩市場收購所得,據此否定故意詐騙。在做了詳盡的閱卷筆錄后,孫軍發現此案還有手法更典型、可定性更強的證據需要補充,據此他起草了一份補偵提綱和證據目錄,對公安機關補充證據提出具體要求,目前該案正在退回補充偵查。據悉,今年1至6月份,該院正副檢察長直接辦理疑難復雜案件數22,審核案件數109,審批決定案件數156。
全程智能監控、規范案件評鑒——辦案質效保障體系完善升級
隨著改革深化,上海檢察機關司法辦案質效得到明顯提升,但辦案管理機制不夠完善,績效考核制度不夠健全,對錯案責任的認定和追究落實不到位等新的問題也隨之浮出水面。上海檢察機關向現代科技手段和創新辦法要辦案質效,在加強辦案監督管理、科學界定司法責任等方面,加大了探索實踐力度。
在司法實踐中,刑事案件數量大、差錯率低、辦案機制成熟的,大都涉及的是簡單案件,上海市檢察院協同市高院研發“刑事案件智能辦案輔助系統”,把公檢法統一適用的證據標準嵌入數據化的程序,把簡單案件中大量的程序性、重復性工作交給計算機,為檢察官審查案件提供規范性的證據指引,在減少司法人員大量的重復勞動的同時也減少司法工作的隨意性。
對檢察官充分授權后,辦案過程實現全面監控、全程留痕、實時預警自然提上“議事日程”,上海市檢察院向科技要“生產力”,研發的“流程監控智能預警系統” “檢察官司法檔案管理系統”在各級檢察院上線運行,全面記錄和動態反映每個檢察官辦案數量、質量、效果、職業操守、研修成果等,實現全覆蓋流程監控,提升辦案管理水平。據青浦區檢察院統計,這些辦案監控系統上線以來,已經完成1257件案件的閱卷評查,發現司法瑕疵16處。另外,通過對該院3119份起訴書的文書對照檢查發現,司法文書的質量明顯提升。
檢察官工作績效、工作責任和司法責任的評價,直接影響檢察官個人的獎勵、晉升、責任追究以及退出,上海檢察機關從多維度完善考核辦案評價體系入手,探索建立以辦案數量、質量、效果為重要依據,以工作實績為重點內容,全面考核檢察官工作態度、辦案數量、辦案質量的績效考核機制,并植入到辦案管理系統之中。其中,為推進司法責任的深化落實,在“2.0版”中上海檢察機關建立了一套司法責任認定制度體系,通過明確評鑒機構和評鑒程序,確保評鑒的權威性、科學性和公開性,來落實規范化個案評鑒,清晰地界定司法責任,對故意違反法律法規或因重大過失造成錯案的檢察人員要嚴格追究司法責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