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倍利
每逢長假,人們期待著來一次身心的放飛。其中必定會有很大一部分人選擇坐飛機出行,因為飛機不僅能帶人們走得更遠,也更為便捷。雖然已有充足的數據支持飛機是迄今為止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但仍有不少人害怕坐飛機,理由之一便是飛機絕非百分百安全,而一旦失事則生還的可能性非常低。
那么,又如何來打消人們的顧慮?答案就是極盡苛刻地采取各種措施保障飛行安全。其中與乘客相關的,就是安全檢查和各種“嚴禁”。筆者最近一次坐飛機的經歷,就頗讓人感慨。出于安全考慮,各大機場的安檢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嚴格程度。而在飛行中,要求顯然更高。排除地面上被認為是違法犯罪的行為(同樣的行為發生在飛行中處罰會更嚴厲),許多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行為,比如使用手機,也被列入“禁止”范圍。
手機被禁的原因,據資料記載,是在1991年,美國無線電監管機構聯邦通訊委員會認為飛機上使用手機的影響范圍比地面手機的影響范圍大,機上使用手機的信號會被地面基站接收,進而對地面網絡造成干擾,因此明確禁止在飛機上使用手機。1993年,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出臺了飛機上便攜式電子設備使用的相關規定,“附和”了聯邦通訊委員會的規定及理由,原因是認為這樣做能預防手機信號對飛機潛在的干擾。
既然禁止使用手機是出于安全因素的考慮,那么乘客們是否就會“噤若寒蟬”地遵守相關規定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總是有人會提出質疑并敢于挑戰法律的底線。有據可查的針對違規使用手機最嚴厲的處罰,發生在一架從馬德里飛往曼徹斯特的班機上。英國探油工人懷特豪斯,因拒絕在機上關掉手機,對國際班機乘客的生命造成威脅,被英國法院判處一年監禁。而與此同時,不僅存在乘客使用手機屢禁不止的情形,航空公司內部亦爆出不少機組人員違規使用手機的情況。值得慶幸的是,至今為止,并未發生過因為有人違規使用了手機而影響飛機行駛的狀況。
既然如此,能否逐漸解禁手機的使用呢?筆者認為,總體上“疏”比“堵”來得好。一方面,多年來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使得以手機為代表的能夠主動發射無線電信號的便攜式電子設備對飛行安全的影響已降低到微不足道的程度;另一方面,時過境遷,如今手機等電子設備即使在飛行中,也存在使用的“剛需”。事實上,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早在2013年就允許旅客在航班上,使用處于“飛行模式”下的便攜式電子設備。隨后,這一解禁令被歐盟國家、加拿大、新加坡等國參考借鑒,目前全球大多數航空公司允許在飛行過程中使用手機。更有甚者,據英國廣播公司于2008年3月21日的報道,阿聯酋航空成為全球第一家讓旅客在飛行途中使用手機通話的航空公司。
這也令筆者對中國民航在飛行中解禁使用手機產生期待。現今社會,交通方式不斷升級,交通運輸服務也豐富多樣。民眾需要的旅途,早已擺脫單一的“點對點”運輸。當飛機上不允許使用手機的禁令被解除,乘客便能在飛機上獲得更好的旅行體驗,甚至飛機也將成為一個全新的社交載體。
保證飛行安全,是不可動搖的前提。但應在此前提下,加快相關論證工作以推動飛行中的手機解禁。筆者建議讓乘客們的幸福感來得再快一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