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娟+黃智雄+付南燕

摘要:目的 探究絕經前子宮內膜癌患者臨床、病理及免疫組化特點。方法 采取回顧性分析研究的方法,對宜春市人民醫院2011年5月~2015年5月入院接受治療的124例子宮內膜癌患者,參照患者絕經情況,將其分為了實驗組(絕經前)60例,和對照組(絕經后)64例,對其臨床病例特征和免疫組化特征等進行研究分析。結果 經回顧分析得出,實驗組患者陰道大量出血,合并不孕不育、肥胖以及子宮肌瘤癥等情況,與對照組相比,存在明顯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研究意義,其他表現則無顯著差異,P>0.05。結論 絕經前子宮內膜癌多為子宮內膜樣腺癌,主要為病理Ⅰ期,屬于浸潤淺肌層狀態,腫瘤細胞分化程度較高,在臨床中應高度重視。
關鍵詞:絕經前;子宮內膜癌;病理;免疫組化特點
中圖分類號:R737.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4-0062-02
Analysis of Pathology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remenopausal Endometrial Carcinoma Patients
XU Juan,HUANG Zhi-xiong,FU Nan-yan
(Yichun College,Yichun 336000,Jiangxi,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patholog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remenopausal endometrial carcinoma.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124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l carcinoma admitted to Yichun city people's hospital from May 2011 to May 2015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premenopausal)60 cases,and control group(postmenopausal)64 cases,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y and analysis.Results By retrospective analysis,the experimental group patients with vaginal bleeding, infertility,obesity,uterine fibroids disease,and the control group,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other performance,P>0.05.Conclusion Endometrial carcinoma in premenopausal women is mostly 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 mainly pathological stage I,belongs to the invasion of superficial muscle layer,tumor cell differentiation degree is higher,should be highly valued in clinical.
Key words:Premenopausal;Endometrial carcinoma;Pathology;Immunohist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子宮內膜癌是婦科惡性腫瘤疾病中最常見的一類,隨著我國現代人均壽命的不斷增高,在應用科學發病機理的研究中發現,這類疾病的發病率正在逐漸年輕化。甚至有部分患者在絕經前就出現此類疾病[1-2]。為研究此類疾病的臨床、病理和免疫組化特征在絕經前后的臨床情況特點,進行了回歸性分析研究,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采取回顧性分析研究的方法,對宜春市人民醫院2011年5月~2015年5月入院接受治療的124例子宮內膜癌患者,參照患者絕經情況,將其分為了實驗組(絕經前)60例,平均年齡(44.5±8.1)歲,和對照組(絕經后)64例,平均年齡(62.1±12.2)歲,對其臨床病例特征和免疫組化特征等進行研究分析。而兩組患者在病癥的檢測結果中,除年齡與絕經情況以外,其他各項研究系數,均無顯著差異,P>0.05,臨床可比。
1.2診斷方法
本次臨床治療,根據子宮內膜的癌變基礎信息來進行診斷分析。所有患者,在手術治療前,均進行診斷性刮宮病理活檢(細胞學不能作為診斷依據,應為診斷性刮宮病理活檢)并由2名病理副主任醫師診斷判斷。后行正常子宮內膜癌治療方案。
1.3治療方法
本次患者均行手術治療措施進行治療,術前均未接受化學治療,而對患者的放射治療,以及內分泌治療方案等,進行前組患者以及應用的病灶切除術,在處理完子宮切除術后,對其子宮以及雙側附件切除清掃進行整合處理,并對患者的主動脈和淋巴結進行取樣分析。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臨床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來進行統計分析,P<0.05表示本次臨床統計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endprint
2 結果
經回顧分析得出,實驗組患者陰道大量出血,合并不孕不育、肥胖以及子宮肌瘤癥等情況,與對照組,存在明顯差異,P均<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其他表現則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3 討論
子宮內膜癌疾病的發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呈現一定趨勢發展,在臨床的研究分析中,不同的治療作用措施,從絕經前后患者的子宮內膜樣腺癌,其中月經不規則和不孕不育癥等疾病的情況。對患者在臨床應用的基礎保障上,促進對患者在應用技術上的有效調整,從內膜癌患者的臨床診斷,對疾病的診斷效果等,都可能造成極大的影響,從資料的顯示情況[3-4],和子宮內膜患者癌變信息的調整作用等,在進行相應的影響分析過程中,對疾病影響因素進行了實驗對比。很多研究均支持“無孕激素對抗長時間的雌激素刺激”是一個主要發病的原因的觀念。子宮內膜樣癌細胞還有一個刺激信號時長期的單一化雌激素[5-6]。雌激素直接、間接的調控基因或是信號分析,干預子宮內膜的上皮細胞中的信號轉導。雌激素促進了子宮內膜癌產生的激活機制由基因組以及非基因組作用的同時參與[7-9]。子宮內膜癌細胞中,活化NF-B細胞能夠誘導IL-6 、COX-2、IL-8等細胞因素表達,這和腫瘤發病機制存在緊密的聯系,NF-B可能在子宮內膜癌發病內起著很關鍵的核心作用。
當前,人們認為,子宮內膜癌主要可以被分為三種類型,Ⅰ型式發病和雌激素有著顯著的相關性,該種可能性有70%,常見于肥胖或是絕經后的婦女身上,病理類型是子宮內膜樣腺癌,多是高分化,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為其癌前病變,預后效果良好[10-11]。Ⅱ型,指的是發病和雌激素無顯著的相關性,大多數是由于基因突變導致的,這一可能性為10%。病理類型是子宮漿液性腺癌、透明細胞、混合癌等。Ⅲ型:發病和家族遺傳有著密切聯系,其中5%是遺傳性的非息肉樣直腸結腸病綜合征,也就是LynchII綜合征,是一種常染色體線性遺傳性疾病。可以給任何的病理類型和疾病,35%患者在發現時已經處于晚期,病理呈現出低分化和預后差的情況[12-13]。經回顧分析得出,實驗組患者陰道大量出血,合并不孕不育、肥胖以及子宮肌瘤癥等情況,與對照組,存在明顯差異,P均<0.05,具有統計學研究意義,其他表現則無顯著差異,P>0.05。
分析發現,在進行患者的臨床診斷治療中,由于子宮內膜癌患者自身疾病的特點問題因素,導致了諸多的應用問題的產生,這些因素,對患者在治療影響因素的控制作用來說,其不同的應用因素,和治療的效果等,都可能造成極大的治療病理因素問題。即便行卵巢切除術,也會給患者造成極大的社會影響。在臨床的病情影響因素分析過程中,為促進對患者生育能力上的影響作用分析調節,結合合理的應用調查結果,促進對病癥在影響因素上的治療作用促進,其中就可以從以下幾點來進行考慮執行。對患者年齡低于40歲的,以及要求術后繼續剩余的,手術期在IA期的,高分化型的,以及腹腔細胞檢測陰性的患者,可以腹膜后淋巴結的均可及時進行保守治療。但是在治療過程中,仍需要考慮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綜上所述,絕經前子宮內膜癌多為子宮內膜樣腺癌,主要為病理I期,屬于浸潤淺肌層狀態,腫瘤細胞分化程度較高,免疫組化呈陽性率較高,在臨床中,應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姜展紅.雌激素硫酸轉移酶和甾體硫酸酯酶在子宮內膜癌中的表達[D].北京協和醫學院,2009.
[2]李佳佳,李文紅,費軍偉,等.絕經前子宮內膜癌65例臨床、病理及免疫組化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9):1345-1347.
[3]李霞.絕經前與絕經后子宮內膜癌臨床病理特征及分子生物學特點比較[D].首都醫科大學,2008.
[4]舒祿云.SOCS3基因對子宮內膜癌細胞增殖和遷移作用的研究[D].南方醫科大學,2015.
[5]李宏,姜繼勇,趙麗嫣,等.服用他莫西芬發生子宮內膜癌的臨床特點及雌激素受體表達[J].腫瘤,2007,27(11):917-919.
[6]馬俊賢,溫玉庫.人參皂甙Rg3抑制NF-кB通路誘導人子宮內膜癌Ishikawa細胞凋亡的實驗研究[J].北京醫學,2010,32(11):883-886.
[7]萬潤珊,何淑媚,盧翠碧,等.陰道彩超對乳腺癌患者服用三苯氧胺并發子宮內膜癌的診斷價值[J].北方藥學,2016,13(7):179.
[8]康彩梅,王菊榮,牛建清,等.絕經前子宮內膜癌患者臨床治療回顧性研究[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14):36-38.
[9]亢姝嬌.子宮內膜癌的分型及其癌前病變的臨床病理及免疫組化特點分析[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3,45(8):937-940.
[10]劉紅,張國楠,李吉滿,等.宮腔診刮組織中p16、p53病理表達與子宮內膜癌的高危因素及預后的關系[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0,26(6):447-451.
[11]楊英杰,柴勁.126例子宮內膜癌患者術前臨床分期與手術病理分期的對比分析[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2,44(12):1479-1480.
[12]高新萍,趙麗君,沈丹華,等.子宮內膜癌患者血清及病理分子標志物與其病理特征關系的研究[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4(6):519-522.
[13]劉清華,謝壽城,黃艷芳.子宮內膜癌中雌激素受體的表達及免疫組化評分與臨床病理參數的關系[J].中國臨床研究,2016, 29(7):924-9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