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慶林


[摘要] 目的 探討糖尿病全程健康教育的意義。方法 將2016年1—12月11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對象,依據數字表法分組,各有55例。對照組施行常規口頭健康教育,全程宣教組施行全程健康教育。比較兩組糖尿病知識達標率;遵醫用藥行為評分、遵醫控制飲食評分、遵醫運動行為評分、遵醫血糖監測評分;干預前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SAS評分、SF-36評分;低血糖出現率。結果 全程宣教組糖尿病知識達標率高于對照組(P<0.05);全程宣教組遵醫用藥行為評分、遵醫控制飲食評分、遵醫運動行為評分、遵醫血糖監測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干預前兩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SAS評分、SF-36評分相近(P>0.05);干預后全程宣教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SAS評分低于對照組,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全程宣教組低血糖出現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糖尿病全程健康教育的意義在于可減輕患者焦慮情緒,提高其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認知,提高其在用藥和日常生活方面的遵醫行為,可有效控制血糖,促進血糖達標,預防低血糖,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值得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 糖尿病護理管理;全程健康教育;意義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7(b)-0135-02
糖尿病是常見慢性病,在中老年人群中較為常見,可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降低其生活質量,而疾病認知和遵醫行為的提高是控制病情的關鍵[1-3]。該研究選取該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11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了糖尿病管理中施行全程健康教育的意義,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11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對象,依據數字表法分組,各有55例。全程宣教組男33例,女22例;年齡45~79歲,平均(58.12±2.87)歲。發病時間1~20年,平均(11.04±0.34)年。初中文化16例,高中文化28例,高中以上11例。對照組男34例,女21例;年齡45~78歲,平均(58.68±2.13)歲。發病時間1~20年,平均(11.13±0.31)年。初中文化17例,高中文化27例,高中以上11例。兩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護理管理中施行常規口頭教育,常規囑咐患者用藥劑量、服用時間間隔和飲食上注意要點。全程宣教組護理管理中施行全程健康教育。(1)發放健康手冊:為患者發放糖尿病自我管理手冊,手冊內容包括糖尿病發病機制、用藥、藥物作用機制、不良反應、預防方法、血糖監測方法、糖尿病常見并發癥和預防方法、日常飲食要點、運動要點、作息要點以及保持良好心態的重要性等。給予上述知識講解,并針對患者存在的疑問進行解答。②健康教育:對糖尿病自我管理手冊中的教育內容進行實踐。如飲食上告知患者采取營養豐富、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根據血糖水平和機體能量需求嚴格制定餐次和熱量。指導患者適當運動,以控制體重,減輕胰島素抵抗,提高血糖控制效果。用藥上需告知藥物作用原理、用藥時間和劑量、不良反應等,并說明遵醫囑用藥的重要性。對患者示范胰島素注射方法,直至其掌握。講解血糖自我監測方法,并給予示范。提高機體免疫力,改善胰島素抵抗現象。指導患者通過聽音樂、看娛樂節目、下棋和閱讀等方式放松心理。③離院前健康教育。離院前再次對患者強調相關健康知識,囑咐其離院后保持樂觀心態,健康飲食和作息,堅持運動和合理用藥,并定期電話隨訪給予監督和指導。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糖尿病知識達標率(分為完全達標、部分達標和不達標);遵醫用藥行為評分、遵醫控制飲食評分、遵醫運動行為評分、遵醫血糖監測評分(滿分均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遵醫行為越高);干預前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SAS評分、SF-36評分;低血糖發生率。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統計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作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對比,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糖尿病知識達標率相比較
全程宣教組糖尿病知識達標率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1。
2.2 干預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SAS評分、SF-36評分相比較
干預前兩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SAS評分、SF-36評分相近(P>0.05);干預后全程宣教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SAS評分低于對照組,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2。
2.3 兩組遵醫用藥行為評分、遵醫控制飲食評分、遵醫運動行為評分、遵醫血糖監測評分相比較
全程宣教組遵醫用藥行為評分、遵醫控制飲食評分、遵醫運動行為評分、遵醫血糖監測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兩組低血糖出現率相比較
全程宣教組低血糖出現率低于對照組(P<0.05)。如表4。
3 討論
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過程中,傳統口頭教育缺乏計劃性和規范性,無法有效提升患者疾病認知和遵醫行為[4-6]。而全程健康教育則規范了健康教育流程,通過制定有計劃、有時間順序的宣教流程,從患者入院至出院全程為患者開展規范化、細致的健康教育,覆蓋了糖尿病發病和治療、自我保健和生活注意事項等內容,具有全面性,可有效提升患者疾病認知和遵醫行為,更好控制血糖,改善預后和生活質量[7-9]。該研究結果顯示,全程宣教組糖尿病知識達標率高于對照組,遵醫用藥行為評分、遵醫控制飲食評分、遵醫運動行為評分、遵醫血糖監測評分高于對照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SAS評分低于對照組,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全程宣教組低血糖出現率低于對照組,該次研究和汪清雅等人[10]研究結果有一致性,說明糖尿病護理管理中施行全程健康教育可減輕患者焦慮情緒,提高其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認知,提高其在用藥和日常生活方面的遵醫行為,可有效控制血糖,促進血糖達標,預防低血糖,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值得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Deschamps K,Matricali GA,Roosen P,et al.Comparison of foot segmental mobility and coupling during gait betwee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with and without neuropathy and adults without diabetes[J].Clin Biomech(Bristol,Avon),2013,28(7):813-819.
[2] 周先瓊.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程度調查[J].現代臨床醫學,2014,40(2):144-146
[3] 閆福玲.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5):41-42.
[4] 周玉娟.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的作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4(14):69.
[5] 梅群超,劉菊,賀艷.心理護理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的影響[J].現代臨床醫學,2015,41(4):300-302.
[6] 陳曉鳳,郭茹茹,展恩欣,等.菜單志愿服務式健康教育在社區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6,31(7):72-74,84.
[7] 朱會群.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22):4-6.
[8] 馬靜.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的作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23):2169-2171.
[9] 韓金榮.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7):256-257.
[10] 汪清雅,張舜,劉英,等.在社區糖尿病患者中開展結核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J].實用預防醫學,2016,23(1):66-68.
(收稿日期:2017-04-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