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宜洪+余祥鳳

摘要:目的 探討對消化道潰瘍患者進行對因護理對患者健康行為及復發率影響的臨床效果。方法 2014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300例消化道潰瘍患者,將所有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試驗組與對照組各150例,試驗組采取對因護理模式,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對兩組患者的健康行為以及復發率進行比較。結果 試驗組在飲食注意、規范用藥、生活方式及預防復發等的健康行為良好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的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消化道潰瘍患者進行對因護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對健康行為的認識,降低HP復發率,在臨床上有很好的應用效果。
關鍵詞:對因護理;消化道潰瘍;健康行為;復發率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4-0088-02
Effect of Nursing on Health Behavior and Recurrence Rate of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Ulcer
YI Yi-hong1,YU Xiang-feng2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1,Cardiovascular2,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Yichun City,Yichun 336000,Jiangxi,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ursing patients on the health behavior and recurrence rate of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ulcer.Methods From February 2014 to October 2016,300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ulcer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 tes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1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aken for nursing mode,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ompar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health behavior and recurrence rate.Resul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diet attention,standard medication,good rate of health behavior and the prevention of recurrenc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recurrence rat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For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knowledge on health behavior of patients with peptic ulcer,reduce the recurrence rate of HP,have a good effect in clinic.
Key words:For nursing care;Gastrointestinal ulcers;Health behavior;Recurrence rate
消化道潰瘍屬于消化系統疾病中的一種常見疾病,發病癥狀為腹脹、反酸、疼痛、噯氣等,治療很難除根[1],時常復發,對患者的生活產生了嚴重的影響。消化道潰瘍受到環境、飲食、心理等因素的影響[2],為了防止復發,提高治療效果,減少影響疾病的因素產生就尤為重要。對因護理是一種針對疾病的影響因素的模式,對降低復發率,有很好的臨床效果。我院2014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50例消化道潰瘍患者采取對因護理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300例消化道潰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試驗組男82例,女68例;年齡19~66歲,平均年齡(41.12±10.23)歲;病程5個月~10年,平均病程(4.9±1.4)年;疾病分類胃潰瘍71例,十二指腸潰瘍79例。對照組男77例,女73例;年齡20~67歲,平均年齡(40.98±11.79)歲;病程7個月~11年,平均病程(5.1±1.6)年;疾病分類胃潰瘍78例,十二指腸潰瘍72例。納入標準:①經檢查均符合消化道潰瘍的診斷標準;②無嚴重心肝腎等器官功能異常;③均合并幽門螺桿菌感染;④無免疫缺陷、血液疾病、呼吸系統疾病;⑤無精神疾病史、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排除標準:①存在藥物過敏現象;②存在酗酒現象;③治療前應用抗生素、H2受體進行過治療;④哺乳期或妊娠期婦女;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3]的重癥患者;⑥存在惡性疾病患者;⑦患者存在溝通以及認知障礙。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可以進行比較。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兩種抗生素+質子泵抑制劑+胃粘膜保護劑的治療方法,對照組治療的同時給予藥物指導,常規健康教育。試驗組則針對影響疾病復發的因素進行對因護理,具體方法如下。endprint
1.2.1健康知識教育 向患者對消化道潰瘍的影響因素、病因、用藥知識、應急措施、治療方法及預防復發等知識進行講解,增強患者治愈的信心。向患者講解幽門螺桿菌的傳播方式,叮囑患者飯前注意洗手,不與其他人混用餐具,盡量不熬夜、不飲酒、不抽煙,作息盡可能要規律。
1.2.2用藥指導 向患者就治療方法、服藥時間、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注意事項等因素進行講解,告知患者改善胃酸的藥物應該在飯后30 min服用,保護胃黏膜的藥物應在餐前2 h服用,服用方式為咀嚼,對胃黏膜有刺激性的藥物如水楊酸類、激素類應嚴禁服用。
1.2.3飲食方面指導 飲食應該根據病情的不同階段進行調整 ①在發病急性期,應該減少肉類、肉湯及奶類的攝入,選擇有營養且易消化、溫和、對胃黏膜無刺激的流食與半流食,如粥類、面湯、新鮮果汁、蔬菜湯等;②在好轉愈合期,飲食由流食、半流食逐漸過渡到軟固體食物,且盡量選擇踐行食物,如粥、饅頭等,可在粥中添加富含維生素的蔬菜如紫菜、卷心菜等;③在疾病恢復期,飲食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在原則上盡可能選擇富含維生素、纖維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主食以面食為主,蛋白質攝入以肉、蛋、奶為主,選擇植物油進行食物的加工。對患者講解飲食對于疾病的重要影響,告訴患者的飲食原則:飲食盡量清淡,少油少鹽,忌煙酒、濃茶,飲食時間要規律,忌過飽或過餓,食物應多樣性,忌生冷硬的食物。食物加工方式以煮、蒸、燉、燴等方式,盡量少食用油炸等食物;④在預防復發上,指導患者經常吃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如獼猴桃、香蕉、橘子或者適量服用復合維生素B。
1.3觀察指標
①健康行為:采用我院自行設計的健康知識問卷調查表進行考核,內容包括飲食注意、規范用藥、情緒調整及預防復發4個方面,每個因素考核分數分為三個等級,患者回答正確得一份,回答不完全得0.5分,回答錯誤不得分,滿分10分。結果以8分以及以上為患者健康行為良好。②復發率:對300例患者進行為期一年的隨訪,對患者在隨訪期間復發的情況進行記錄。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參數用(%)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健康行為良好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在飲食注意、規范用藥、生活方式、疾病了解、自我約束、影響疾病因素及預防復發7個方面健康行為良好率對比,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
2.2 兩組患者病情復發情況對比
試驗組復發3例,明顯少于對照組23例,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消化道潰瘍發病與胃酸過多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幽門螺桿菌損害胃粘膜,但是消化道潰瘍的發病是由多種原因引發的,其特點是后期易復發,難除根,其中激素類[4]藥物的使用、氣候季節變化、不當的飲食習慣[5-7]等都是引起消化道潰瘍復發的原因。
對因護理有效降低了消化道潰瘍的復發率,可能由于對因護理提高了患者的健康行為[8-11],患者的保養意識比較強,對影響潰瘍復發的危險因素盡可能的避免,因而治療后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對因護理在提高消化道潰瘍患者健康行為、降低后期復發率方面有很好的臨床效果,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周丹萍,宋函憶,李巖.幽門螺桿菌根除率的影響因素[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6(9):802-805.
[2]劉彥琦,趙愛珍,蘇秉忠,等.學齡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狀況調查及其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4,22(4):432-434.
[3]尹丹萍,張玉強,鞏霞.消化道出血患者貧血嚴重程度與并發院內感染的臨床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3(34):6710-6711.
[4]張進華,游楓慧.藥源性胃十二指腸出血68例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應用藥學,2002,b(11):97-98.
[5]王文萍.飲食干預結合健康教育對消化道潰瘍患者幽門螺旋桿菌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3):10-11.
[6]王琛,周志剛.160例消化道潰瘍伴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進行健康指導及護理干預對療效影響[J].飲食保健,2017,4(3).
[7]熊迎春.克拉霉素三聯療法對幽門螺桿菌感染性消化道潰瘍患者Hp根除率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6,22(9):144-145.
[8]孫秀娟,任慧青.健康行為能力對幽門螺桿菌感染所致消化性潰瘍患者疾病復發的影響[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4(9):830-832.
[9]李曉紅,白亞麗,王紅妍,等.幽門螺桿菌感染致消化性潰瘍患者健康指導及干預對療效的影響[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6):3886-3888.
[10]李桂玲,吳曉燕,孫可可,等.幽門螺桿菌感染致消化性潰瘍患者健康素養與健康行為狀況調查[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4(9):824-826.
[11]易紅艷,陳雙雙,鐘志民,等.健康教育結合電話隨訪對幽門螺旋桿菌陽性患者療效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7):7-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