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瑩麗+李瓊+宋玉梅


摘要:目的 研究不孕癥患者心理狀況,并實施早期護理干預措施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本院于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00例不孕癥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常規組50例與干預組50例,分析其現存不良心理情緒狀態,常規組實行一般護理,干預組實施早期護理干預措施,觀察兩組治療后心理情緒狀況及對護理服務滿意評分。結果 常規組情緒低落、家庭關系、社會融入度及與人交流等方面指標均低于干預組,P<0.05;常規組對護理服務態度、護患溝通、操作執行能力、健康宣教等指標評分均低于干預組,P<0.05。結論 針對不孕癥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重點加強心理護理,可有效緩解患者不良情緒。
關鍵詞:不孕癥;心理狀況;護理干預;影響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4-0124-02
不孕意指為夫妻于一年內沒有實施任何避孕措施且夫妻生活正常,但是沒有成功妊娠。可分為原發與繼發不孕[1]。前者為患者從未有過受孕經歷,后者為患者曾經有過懷孕經歷后出現不孕,對于現代社會而言,不孕是影響家庭關系及社會和諧的常見問題之一,而導致不孕主要病因為男性不孕和女性不孕[2]。大多數育齡婦女一旦被確診為不孕,會出現較大的情緒波動,且不孕此種疾病需要經過長期治療,效果不明顯等原因可能引起患者出現心理抑郁、緊張焦慮、過分擔憂預后效果,家庭成員之間關系緊張等情況,長期如此發展不利于臨床治療,因此應重點對此類患者做好心理護理[3-4]。本文研究不孕癥患者心理狀況,并實施早期護理干預措施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于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00例不孕癥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常規組50例與干預組50例,其中常規組年齡29~37歲,平均年齡(34.1±1.5)歲,原發性不孕為19例,繼發性不孕31例;干預組年齡為27~36歲,平均年齡(32.2±1.4)歲,原發性不孕為21例,繼發性不孕為2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均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常規組實行一般護理模式,為患者進行疾病健康知識宣教,鼓勵患者抒發內心感受,耐心傾聽并安慰患者,與家屬保持溝通,勸解多關心愛護患者,緩解其心理壓力。干預組實施早期護理干預,包括:①不孕癥此種疾病可能會影響家庭成員關系,長期治療無明顯進展會導致患者主訴心理壓力較大, 家庭關系緊張。針對此類患者應幫助其正確認識疾病,做好心理安撫工作,為其找出不孕原因并積極干預。鼓勵患者多與人進行交流,積極參加戶外運動,緩解其不良心理狀態。②與患者保持良好溝通,護理人員應以耐心、親切溫和的態度與患者交流,讓其感到被尊重,從而配合治療,指導其進行相關檢查,查找不孕病因,在長期治療后仍不孕的患者做好安撫工作,使其樹立正確生育觀念。③與家屬做好積極溝通,告知其不孕病因,勸解其保持穩定心態,避免讓患者產生更大壓力,夫妻雙方應共同支持,采用簡單易懂的表述方法向患者介紹生育知識,指導其備孕期間所需相關準備工作,向其介紹受孕知識,提高其治療信心。④護理人員應向多年治療仍不能成功的自然受孕患者介紹人工受孕技術,鼓勵患者積極與病友溝通,指導其堅持合理飲食及健康生活習慣。
1.3 觀察指標
采用自制患者心理焦慮狀況調查表,觀察指標包括患者食欲不振、情緒低落、睡眠障礙及不愿配合治療,總分在90~100分表示沒有焦慮情緒出現;總分在80~89分表示可能出現焦慮;總分在低于80分表示有明顯焦慮或抑郁。采用自制調查問卷對所有手術患者進行調查,自制護理質量評分表,采用百分制,包括對護理服務態度、護患溝通、操作執行能力、健康宣教等方面,評分越高,護理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觀察兩組患者心理狀況
常規組情緒低落、家庭關系、社會融入度及與人交流等方面指標均低于干預組,P<0.05,見表1。
2.2觀察兩組對護理服務滿意評分
常規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態度、護患溝通、操作執行能力、健康宣教等指標評分均低于干預組,P<0.05,見表2。
3 討論
對不孕癥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措施,其心理不良情緒會得到有效改善。護理干預意指臨床針對某類疾病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措施基礎上,依據臨床護理經驗,在一定科學知識指導下,結合患者目前現存護理診斷問題等,實施一系列護理干預方法。干預措施幫助患者達到預期的目標:預防并發癥,促進、保持或恢復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功能[5]。
有學者經研究發現[6],針對不孕癥患者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早期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改善其不良情緒,大部分患者對護理服務較滿意。本文經研究得出常規組情緒低落、家庭關系、社會融入度及與人交流等方面指標均低于干預組,P<0.05;常規組對護理服務態度、護患溝通、操作執行能力、健康宣教等指標評分均低于干預組,P<0.05。常規組實行一般護理措施,不注重觀察患者心理情緒狀態,沒有進行及早干預,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評分一般且出現不良心理情緒較多。干預組實施早期護理干預措施,包括及時有效心理干預,大部分患者對護理滿意評分較高且心理不良情緒得到有效改善。與上述學者研究相符。
綜上所述,針對不孕癥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重點加強心理護理,對患者做好疾病知識宣教,幫助其正確認識不孕癥,明確不孕病因及幫助患者樹立正確生育觀,及早進行心理干預措施,有效緩解患者不良情緒。
參考文獻:
[1]楊小娟,高翠萍.不孕癥婦女心理狀態調查以及護理干預[J].中國性科學,2013,22(4):83-86.
[2]葛蓓.不孕癥患者宮腔鏡手術治療過程中的健康教育與心理護理干預[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5,1(2):87-88.
[3]黃蘊華.人工流產后繼發不孕癥的原因及預防[J].中國實用醫藥,2013,8(6):118-119.
[4]陳燕,尤昭玲,秦莉花,等.不孕癥婦女的心理特點及其護理進展[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4):119-122.
[5]雷燕,尹三省.不孕病人初診的心理調查及護理[J].護理研究,2013,27(18):1861-1862.
[6]洪玉珍.不孕癥患者配偶的抑郁狀況及生活質量調查[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5):929-9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