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曄+江智霞+廖慶萍+鄭喜蘭+吳瓊
摘要:PDCA(Plan、Do、Check、Adjust)、PDSA(Plan、Do、Study、Act)統稱為戴明循環,被廣泛運用于持續改進護理質量的過程。但其側重點各有不同,而單一的方法難以保證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的效果。文章就基于戴明循環構建PDC&SA護理質量管理常態與兩者獨立運用的利弊展開探討,并總結在護理質量管理實踐中的效果,以期進一步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持續改進成效。
關鍵詞:PDCA;PDSA;護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3-0175-02
“戴明循環”自1930年由休哈特構想以來,歷經了更名、再度挖掘、宣傳運用、修改產生PDSA循環的過程。它作為管理學中的一個通用模型被引入護理管理領域,并廣泛運用于持續改進護理質量的過程[1]。該模型在用于護理質量管理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PDCA(Plan、Do、Check、Adjust)、PDSA(Plan、Do、Study、Act)兩者都能持續改進臨床護理服務質量,促進護士知識與能力的提升,但其側重點各有不同,而單一的方法難以保證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的效果[2]。在總結多年來運用PDCA的基礎上,分析其優缺點,發現通過將PDCA與PDSA相結合,可實現兩者優點最大化[3]。設想,基于戴明循環來構建PDC&SA護理質量管理新常態將取得一定的效果,能進一步促進護士知識與能力有效轉化,推動護理服務質量持續改進成效,提升醫院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4]。
1 護理質量管理現狀及PDCA、PDSA的特點
1.1護理質量管理現狀
我國護理管理領域大多將戴明循環(PDCA)作為基本工作方法廣泛用于護理服務、人力資源、護理安全、院內感染、臨床護理帶教、病區環境和物品等質量管理過程中,通常以質量督查為主要手段,發現護理過程中顯/隱性問題、敏感指標及護士工作困境等,通過采取及時有效的整改措施,從而達到保障安全、控制缺陷、提升質量的目的。然而,傳統的質量管理運作方式易導致過于重視檢查結果而忽略學習過程,使持續改進效果難以保障[5]。
1.2 PDCA、PDSA的特點
戴明循環(PDCA)通過計劃、執行、檢查、修正處理這幾個階段,在提高及持續改進護理質量方面顯現出獨特優勢[6]。但在護理質量管理實踐過程中發現,過于強調檢查結果而忽略學習過程,導致相同缺陷反復出現、缺陷整改效果不佳等現象。同為戴明循環(PDSA),于1990年由戴明博士修改而成,他解釋說,“學習”比“檢查”更恰當。戴明環既重視短期的持續改進,也重視長期的組織學習。
PDSA是通過計劃、執行、學習、行動這四個過程周而復始進行的質量保證體系活動所應遵循的科學程序[7-8]。通過查閱文獻發現對其運用研究報道非常少見。如果僅以PDSA作為基本工作方法,過于強調學習而忽略臨床實際需求,將導致知識與能力不匹配等情況出現。
2 基于戴明循環構建PDC&SA護理質量管理新常態的基本理念
鑒于兩者的特點,我院在總結多年來運用PDCA的基礎上,擬將PDCA與PDSA各自的優點相結合,取長補短。即以臨床護理質量督查為切入點,發現臨床一線亟待解決的共性問題、重點問題以及護士需求;通過質量管理工具的分析,篩選質量整改重點及培訓重點;采取“內外聯動”的培訓方式,促進護士知識與能力有效轉化運用;針對臨床實際需求,將檢查問題與學習培訓相結合。我們積極探索一種讓護理質量持續改進更為有效的管理新常態,以期為實現全面質量管理,提升醫院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3 基于戴明循環構建PDC&SA護理質量管理新常態的設計
3.1 優化重組組織體系
在傳統護理質量管理組織體系基礎上,增設護理質量持續改進培訓組,組建“檢查與培訓”緊密結合的新型護理質量管理組織體系。該組織體系主要由三部分組成:①院內護理專業專家,具有豐富的護理管理經驗;②院內非護理專業專家,根據臨床實際需求進行培訓;③外院專家,定期邀請醫療行業(包含護理、非護理專業)知名專家來院講學,為護士開闊視野、拓寬知識面。
3.2創新“查學共抓”的質量管理模式
在護理質量管理實踐過程中,督查是強化護理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護理質量的保證。同時,良好的培訓是護理質量管理模式運行的有效保障。PDC&SA護理質量管理新常態改變了傳統的以檢查為主的管理方法,采取“查學共抓”的管理模式進行運作。
3.2.1 制定護理質量督查計劃 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通過對本年度護理質量督查總體情況分析匯總,制定下一年度護理質量督查質控及培訓計劃;同時,須根據每月/季度護理質量督查情況,動態調整制定下一月/季度護理質量督查重點及培訓計劃。
3.2.2 分析篩選重點,擬定并動態調整計劃 通過質量管理工具對月、季度檢查資料進行匯總、統計、分析,篩選出以下內容作為整改重點:①通過柏拉圖分析后累計百分比在80%區間內的護理缺陷;②存在于20%內,但具有重要性、緊迫性、風險性等特點的護理缺陷;③相關科室提供的護理投訴和糾紛數據以及患者反映的意見和建議;④臨床一線護士的培訓需求及工作困境。
根據篩選出的整改重點,在年初護理質控計劃基礎上,及時動態調整下一個PDC&SA循環的督查及培訓內容。以當月或當季所查護理缺陷、患者反映的意見和建議、護士的培訓需求及工作困境為導向,將培訓主題大致分為質量管理、患者安全、專項護理、人文溝通四類,以護理質量持續改進培訓組成員、院內相關部門專家、院外專家相結合的“內外聯動”方式進行分層次培訓。
3.2.3效果評價及持續改進 將整改后效果評價及培訓內容掌握情況作為檢測指標,納入下一輪PDC&SA循環進行重點督查,檢查結果列入科室護理質量目標考核、績效考核。endprint
針對持續整改效果不理想的問題,聯合院內相關部門成立品管圈,針對難治性護理缺陷進行根本原因分析,對制度、流程進行增補修訂,形成標準化并加以推廣運用。
4 討論
4.1以護理質量督查為切入點,挖掘重點并持續改進
經臨床實踐發現,基于戴明循環模式構建的PDC&SA護理質量管理新常態綜合了以質量督查為切入點、以實際問題為導向、以多元化培訓為依托等特點。通過質量管理工具分析篩選出整改重點、培訓、人群重點等,運用多元化培訓方式針對性地解決臨床實際問題及需求,既有效避免以往護理質量管理過度重視檢查結果而忽略學習的弊端,切實緩解護理質量控制與護士在職培訓的“平行線”等現象,使護理質量有的放矢地持續改進。
4.2以問題及需求為培訓導向,促進知識與能力有效轉化
對于培訓而言,臨床護理質量的提高、護士培訓需求的滿足是評價培訓有效性和識別改進方向的有效指標[9]。傳統的護理質量管理模式,由于未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動態調整,導致護士難以解決臨床不同時期面臨的不同問題。因此,根據年/季/月實際問題及護士需求為導向,動態調整質量督查重點及培訓內容,以下一個PDC&SA循環作為檢驗整改及培訓效果的評價指標,能及時督導護士有效轉化知識從而進行臨床實踐。
4.3以內外聯動培訓方式,拓寬知識更新理念
PDC&SA護理質量管理新常態的優勢在于檢查、培訓同步俱進。在臨床實踐過程中,護士會遇到很多護理專業問題及非護理專業問題,我們旨在通過建立“內外聯動”培訓機制,有效彌補因護理專業局限性而無法處理和解決臨床相關問題的短板;實現以內部師資解決各類實際問題,提升臨床護理服務質量;以外部師資拓寬加深現有知識,及時更新觀點與理念[10]。
5總結
基于戴明循環構建PDC&SA護理質量管理新常態能有效解決傳統管理模式中存在的缺點,具有一定的推廣意義。它以質量督查為切入點、以實際問題為導向、以多元化培訓為依托,有效了提高護理質量持續改進成效。同時,切實緩解了質量控制與在職培訓之間的“平行線”等現象,豐富了護士繼續教育的方式與途徑。
參考文獻:
[1]姚蘭,姜美玲,王靳君,等.戴明循環在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效果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6,54(36):156-158.
[2]杜艷彩.戴明循環在醫院感染護理質量管理控制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5,10(10):190-191.
[3]尹國華,陶英歌,陳磊.品管圈與戴明環在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全科醫學,2017,15(2):352-354.
[4]劉佳.戴明環在護理單元質量管理中的應用研究[D].山西醫科大學,2009.
[5]宋丹,孫秋華.PDCA循環法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進展[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3,6(29):147-149.
[6]李海波,呂慧敏,趙雅榮.PDCA循環管理法在優質護理質量控制中的應用[J].中國醫院管理,2013,7(33):74-75.
[7]李勤,李春梅,李雯,等.PDSA在云南省婦產科規范化醫療中的應用[J].云南醫藥,2016,37(4):437-438.
[8]劉慶超.基于PDSA戴明循環的S階段在現場改善中的作用研究[J].科技與企業,2012(24):19.
[9]朱健,李萌,韓怡.基于PDCA循環的培訓管理與效果評價體系[J].價值工程,2012(11):187-188.
[10]薛蓮,武昆利,張敬玲,等.PDCA循環在臨床護理操作培訓管理中的應用[J].大理學院學報,2012,11(6):82-8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