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梅


摘要:目的 研究舒適護理在急性腦梗死護理干預中的效果。方法 以2015年1月~2016年8月急性腦梗死患者90例隨機分兩組。普通干預組采用普通護理,舒適干預組采用舒適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整體滿意度;住院期間糾紛發生率;護理前和護理后患者神經功能狀況、生活自理情況的差異。結果 舒適干預組患者護理整體滿意度高于普通干預組,P<0.05;舒適干預組住院期間糾紛發生率低于普通干預組,P<0.05;護理前兩組神經功能狀況、生活自理情況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舒適干預組神經功能狀況、生活自理情況改善幅度更大,P<0.05。結論 舒適護理在急性腦梗死護理干預中的效果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經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行為,減少糾紛發生,提高整體滿意度,值得推廣。
關鍵詞:舒適護理;急性腦梗死;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4-0143-02
急性腦梗死是常見腦血管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致殘率,且容易復發,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不良影響,也增加了家庭和社會負擔,在積極治療的同時需采取科學合理的護理措施[1]。舒適護理是以患者為中心,提高患者身心舒適度和愉悅度的一種護理方法,本研究分析了舒適護理在急性腦梗死護理干預中的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2015年1月~2016年8月急性腦梗死患者90例隨機分兩組。舒適干預組患者男24例,女21例;年齡51~79歲,平均年齡(60.34±2.13)歲;發病時間0.7~17 h,平均發病時間(6.51±0.29)h;合并高血壓有28例,合并冠心病14例,合并糖尿病18例;文化水平小學、中學、大學各有16例、17例和12例。普通干預組患者男24例,女21例;年齡52~79歲,平均年齡(60.13±2.67)歲;發病時間0.7~17 h,平均發病時間(6.48±0.31)h;合并高血壓有29例,合并冠心病14例,合并糖尿病18例;文化水平小學、中學、大學各有17例、16例和12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
1.2方法
普通干預組采用普通護理,舒適干預組采用舒適護理。①心理疏導:對患者進行疾病知識的講解,加強溝通,使其明確疾病發病原因、治療方法、預后等,并通過介紹成功案例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提高患者治療信心。通過播放輕音樂、跟患者談心等方式轉移其注意力,改善其不良情緒。②預防褥瘡:定時為患者翻身和按摩,并定期更換床單,保持患者皮膚清潔。若出汗比較多,可適當用爽身粉預防濕疹,預防壓瘡的出現。③口腔護理:多數急性腦梗死患者處于昏迷狀態,容易出現口腔疾病,需給予雙氧水擦拭口腔。對已經出現口腔潰瘍者可涂擦冰硼散。④用藥護理:告知患者和家屬用藥方法,時間等,在靜脈滴注的時候需對滴速進行控制。定期對患者進行生化檢驗,以預防酸堿和水電解質紊亂的發生。⑤飲食護理:對昏迷患者可經靜脈營養確保患者營養狀況,對清醒者可給予豐富維生素、蛋白質清淡飲食,注意少食多餐。⑥康復鍛煉:盡早為患者制定康復計劃,進行肢體功能、認知功能、語言功能等的訓練,指導患者正確擺放肢體、翻身等,并逐漸過渡到坐、站立以及步行。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整體滿意度;住院期間糾紛發生率;護理前和護理后患者神經功能狀況、生活自理情況的差異。滿意度問卷總分100分,根據評分不同分為滿意、比較滿意以及不滿意,其中滿意的評分范圍在90~100分,比較滿意的評分范圍在70~90分,不滿意的評分范圍在0~70分。
1.4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使用SPSS20.0軟件統計,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則進行t檢驗。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整體滿意度相比較
舒適干預組患者護理整體滿意度高于普通干預組,P<0.05,見表1。
2.2護理前和護理后神經功能狀況、生活自理情況相比較
護理前兩組神經功能狀況、生活自理情況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舒適干預組神經功能狀況、生活自理情況改善幅度更大,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住院期間糾紛發生率相比較
住院期間糾紛發生率普通干預組10例(22.22%),舒適干預組2例(4.44%),?字2=6.877,P=0.014。舒適干預組住院期間糾紛發生率低于普通干預組,P<0.05。
3討論
急性腦梗死具有復雜發病機制,其發生和高血壓等慢性病具有密切關系,臨床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目的在于減少后遺癥,降低致殘率和死亡率。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其對護理服務要求也隨之提高[2-3]。
舒適護理是一種人性化護理方式,屬于整體性、個體性、創造性護理,以患者為中心,從患者出發,促使其達到生理、心理狀態以及社會全面舒適、愉悅和安全狀態[4-5]。在舒適護理實施中,護理人員可根據患者情況制定相應心理疏導措施、皮膚護理措施、飲食干預措施、口腔護理、用藥護理和康復護理等措施,可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展,促進治療效果的提高。同時,在舒適護理中,護理人員的工作責任心和交流能力得到加強,有利于構建良好護患關系,促進患者和家屬滿意度的提高,對規避糾紛有重要意義[6-7]。
本研究中,普通干預組采用普通護理,舒適干預組采用舒適護理。結果顯示,舒適干預組患者護理整體滿意度高于普通干預組,P<0.05;舒適干預組住院期間糾紛發生率低于普通干預組,P<0.05;護理前兩組神經功能狀況、生活自理情況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舒適干預組神經功能狀況、生活自理情況改善幅度更大,P<0.05。
綜上所述,舒適護理在急性腦梗死護理干預中的效果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經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行為,減少糾紛發生,提高整體滿意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鄭麗娜,戚玉娟.舒適護理在急性腦梗死護理干預中應用效果分析[J].醫藥前沿,2016,6(10):243-244.
[2]孫新武,張春云.舒適護理在急性腦梗死介入治療圍手術期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1,17(14):95-96.
[3]薛春.急性腦梗死早期動脈溶栓患者舒適護理體會[J].醫藥前沿,2016,6(1):262-263.
[4]崔世陽.個性化舒適護理在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36):199-200.
[5]王瑛.急性腦梗死早期動脈溶栓患者舒適護理體會[J].基層醫學論壇,2011,15(14):452-453.
[6]郝喜芝.舒適護理模式對急性腦梗死治療的意義[J].山西醫藥雜志,2012,41(15):841-842.
[7]劉靜,呂永剛.急性腦梗死患者應用舒適護理干預的效果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13):72-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