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亞
摘 要:在當今經濟日益發達、多元的時代,如何保持企業持續穩步發展,達到更高業績,從而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取決于具有不同能力和素質的中層管理人員,其原因是中層管理人員在企業從事的事和面對員工都是直接的和具體實際操作的人員,他們能力素質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一般員工的職業行為,甚至關系到企業發展的成敗,因此,對中層管理者能力、素質要有更高層面的要求,是當今各行業面臨的課題,值得深思的問題,現結合多年工作實際,對中層管理人員應具備怎么樣的素質,作以下幾方面的初淺見解。
關鍵詞:中層管理;素質見解;執行能力
一、具有相應財務知識
李嘉誠先生對管理人要賦予企業生命曾這樣說過:“我年輕的時候,最喜歡翻閱的是上市公司的年度報告書,表面上挺沉悶,但是別人會計處理的方法的優點和流弊、方針的選擇和公司資源的分布有很大的啟示。對我而言,管理人員對會計知識的把持和尊重,正現金流的控制,公司預算的掌握,是最基本元素”。隨著企業管理的不斷規范,財務管理的地位日顯重要,中層管理人員從事的管理過程涉及到預算、存貨管理、存貨成本、存貨控制和日常管理,實質上就是費用使用和費用的控制過程,它關系到一個企業能否獲取利潤的關鍵所在。中層管理人員為什么要有財務管理方面的知識,因為企業創造績效的能力與具有什么樣的財務知識結構的管理人員有著密切聯系。
二、主觀能動性
針對管理人員的主動性問題,我贊同這樣的觀點,中層管理者與沖浪運動員頗為相似。沖浪者只有趕在浪潮前面才能夠精彩地沖向岸邊。而如果每次都慢半拍,就只能在海里起起落落,等待下一個波浪濤的到來,這就充分說明了一個管理者如果不能積極主動的前進,不敢為人先,集體的智慧就發揮不出來,如果中層管理人員不善于發現和創造新的機會,計劃不能得到有效的執行,工作績效得不到提高,就會失去解決問題的機會,就會使企業成為一潭死水,煥發不出生機。衡量中層管理人員工作成效的標準就是要看他能否個人主動發起沖浪行動的次數,所以要想成為一個有作為的管理者,必須走在時代前列,需要真正的努力與主動性。
三、帶領團隊去執行力的能力
執行力是各行各業管理中的難點,之所以說他難是因為他最易出問題,過程執行中是最不能確保到位的問題。常言道:兵雄雄一個,將強強一窩,從這些最早流傳的諺語中就總結出,執行力的強與弱,是評判團隊戰斗力的標準,也是中層管理者勝出的決定因素。一個團隊中個體的執行力是基礎,中層管理者的執行力是關鍵,一項決策的出臺下發實施,中層管理者作為責任區域的決策人,對事項的責權清晰與否,對每一個人員的特長,相互間協調性是否知曉,工作流程梳理是否符合性等,均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如果在此方面都能做到萬無一失,這樣就不會出現團隊在執行過程中出偏差、打折扣,甚至于打不了折扣,這樣才能將方案措施有效貫徹落實到基層,從而高效的完成工作目標。
四、關注細節的洞察力
曾經有一本書,叫《細節決定成敗》火爆異常,不少人在燈下細嚼慢咽,眾所評論,但很多的企業中層管理者仍然沒有做到持之以恒的“舉輕若重”的細節務實者,就達不到“舉重若輕”理想狀態,現實工作中善于抓大放小,只注重領導關心的事,好自我表現的中層管理者大有人在,他們忽視了這樣的思維和舉動,會誘使員工相信所有的細節不需要關注,不值得關注,也將由一堆堆積的“小事”帶來一連串麻煩,導致因小失大的局面,直到失去重大機會的成功。
五、在團隊中的影響力
當今團隊領導者的影響力日漸成為測量領導者素質的重要標準,因為他就像領頭的大雁,要具有智慧、威望以及能吸引和引導周圍來完成組織目標的每一位成員,使其組織群體取得良好的績效,而且不是光靠行政賦予你的職權實行高壓政策,被動的去完成工作,縱觀一些名企中的商界領袖,哪一位不是將自身的影響力植于讓員工形成不斷變革的意識。因此,一個擁有影響力的中層領導者,可以在領導崗位上指揮自如,得以應手,能帶動隊伍取得佳績,反之,一個能力很強但缺乏影響力的管理者,過多地依靠行政命令和權力的行使,是不可能在團隊中樹立真正的威望,獲得滿意領導效能,由此可見提升領導者在團隊中的影響力,是管理者的必修之課。
六、培育他人的能力
一個優秀管理人員的成長,不是與身俱來的,都需經歷自身多方面能力的磨礪,實質上也就是從普通員工到部門主管的角色轉變過程,所以身為管理者的你,不應做到“忙碌”,而是應該抽出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去尋找合適的人員并激發他們的工作動機,如果你事事代勞,甚至把一些指示太過詳盡,就會使下屬養成不動腦筋的依賴心理。這樣長此下去就會工作效率低下,更談不上培養人才。因此,在訓練人,育人的方面,最重要的是引導加訓練,在一些計劃策略、方案制訂時盡可能的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復思考,多方面的推崇,對涉及對外溝通的事要鼓勵他們事先去嘗試,只有獨立自主,才能獨當一面。因此,多方面的關注員工的潛能開發,并使其潛能得到最大的發揮直至取得成功,幫助他與自己一起成長,才是一名優秀中層管理者所為。
企業管理不但是有層級的,更應該是全面的。管理者興則企業興,管理者強則企業強。企業要堅持素質人才的選拔,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企業各方的優秀人才聚集一起,鼓勵走向一線,參與一線管理,垂練一批又一批的管理“工匠”,去傳承企業永不老的容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