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阿榮
摘要:本文分析了電子商務發展的現狀及進行校企深度合作的可能性,提出了電子商務專業開展校企深度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探討如何實現校企合作的三融合。
一、電子商務發展的現況
2016年,我國網上零售額突破5萬億,比上年增長26.2%。山東省政府專門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快電子商務發展意見》,讓電子商務領跑山東新經濟。煙臺地處“藍、黃經濟區的核心區域,是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和發展活力的新興經濟強市,電子商務發展位居全省前列。2016年煙臺電子商務交易額達2776.7億元,同比增長30.6%;網絡零售額504.1億元,增長40.7%。“煙臺制造”為網購市場提供了豐富的貨源,煙臺的配套物流、倉儲方面發展迅速、完善隨著傳統企業加速“涉網”,企業將加強電子商務投入,本土的電子商務企業正朝著做大做強的目標奮進。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和贏動教育聯合發布了《2016年度中國電子商務人才狀況調查報告》。根據報告數據顯示,截止到2016年12月,中國電子商務服務企業直接從業人員超過305萬人,由電子商務間接帶動的就業人數,已超過2240萬人。85%的電商企業存在人才缺口,相比去年,提升了10個百分點,電商發展的速度仍然比較快。有穩定或大規模招聘需求的企業比例達到85%,比去年提高了7%。電商企業的整體發展狀況良好,人才需求還是非常旺盛在這樣的形勢下,作為職業技術院校,應把握先機,與企業聯手,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重點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綜合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從而達到服務地方經濟,提升職業技術教育吸引力的目標。
二、目前校企合作的可能性
目前在煙臺無論大型大商公司還是小微電商企業都面臨網店運營、網店美工和網絡客服等的崗位招聘難的問題。電商企業培訓員工的成本居高不下:電子商務畢業生需進行幾個月的技能培訓達到崗位的要求;電商企業的業務發展迅速,人員流動性大,培訓好的員工的一旦流失會進一步上提高電商企業培訓員工的成本。電商企業迫切需要畢業入職時不需培訓技能即能滿足企業需要的人才,這給職業技術院校電子商務專業的培養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校企合作對于學校而言:第一,準確掌握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有利于學校及時調整培養方案,明確培養方向,使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無縫對接;第二,促進師資隊伍建設,讓教師到企業第一線去工作,通過參與企業的實踐活動,豐富實踐經驗,成長為“一體化”教師;第三,培養學生掌握電子商務企業真實運營模式、工作流程和工作場景,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的潛力;第四,獲得相對穩定的技能實訓場所,目前職業技術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在校內完成基本操作技能和模擬操作訓練,但綜合技能訓練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需要企業提供必要的場所和實踐技能的指導。
校企合作對于企業而言:第一,解決人員招聘難的問題,電子商務行業從業人員多為年輕人尤其是90后,非常匱乏具備相關電子商務實踐技能的優質畢業生;第二,增強電商企業活力,可塑性強、精力充沛的年輕的畢業生給企業降低了大量運營的成本,使參與校企合作的企業在同行業的競爭中更加具有優勢;第三,節省企業在人才招聘和崗前培訓成本,企業可以優先錄用在校企實踐合作實習中表現優秀的學生,優秀畢業生畢業時可以直接進入工作崗位。第四,校企合作能讓企業利用學校的教育資源優勢對企業員工進行培訓,從而降低員工培訓成本,而且成功的校企合作也能為企業帶來良好的社會聲譽。
三、電子商務專業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
1、訂單培養模式。在訂單培養模式下,由學校和企業簽訂人才培養協議,企業在學校選拔接受訂單教育的學生,對學校和學生提出培養要求和培養目標。學校與企業共同商討人才培養對象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由校內管理與教學人員與企業一起根據崗位的需要進行教學改革,調整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改革課程內容,共同制訂培養方案,學校負責實施人才培養方案,以滿足企業的人才培養需求。在整個人才培養過程中,企業負責提供相應的實訓內容、方法,并為學校提供部分專業師資,提出技能考核的方法,學習結束后擇優錄取,接受訂單教育的學生畢業后按照協議直接到企業中實習和工作。 (1)企業作為學校的實訓基地。學生在學校完成專業課學習之后,在畢業實習階段到合作企業實習,實習結束后,學生與企業雙向選擇,簽訂就業協議,成為正式員工,這是一般意義上的校企合作。
2、電子商務項目合作
教師帶學生負責和跟進企業電子商務項目的模式與企業聯系較緊密,實習內容實戰性強,由企業人員和教師雙重指導,學生實踐能力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但是這種方式一個項目參與的學生人數往往有限,而且也往往是短時期內的一種實習,不能貫穿學生的整個大學時期;
3、成立電子商務業務外包服務工作室
能較長時間與各種企業達成穩定的合作關系,學生也能從中得到不少鍛煉,提升各種專業能力,但這種工作室模式受到校外一些專業的電子商務外包服務公司的沖擊,無論是人才規模還是專業實力都無法和他們抗衡,因此在爭奪企業的各種電子商務外包服務任務時不占優勢。
4、實訓室共建
由學校提供實訓室的場地、電腦和網絡等硬件設施,由合作企業實施實訓項目。合作企業要有一個成熟的電子商務平臺,有自己合法的銷售產品。通過創建真實而且可持續運營的校園電子商務實訓室,為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提供真實的工作環境,由企業提供工作任務和技術指導。學生在電子商務實訓室的工作過程中,按照企業指導老師的指引來做。
四、實現校企的三融合
職業院校的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可以將校企合作不同模式融入人才培養的不同階段,強調把企業的電子商務業務滲透到學生的職業技能教育的全過程。在實踐教學體系建設中保證實驗條件和實踐課時前提下,嘗試滲透式的校企合作,采用電子商務項目合作、電子商務業務外包、創新項目合作研發等多種方式。以四年高級技工的培養階段為例:學生在專業學習的第一年參與電商企業市場調查和企業產品網絡營銷與推廣,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實習,初步學會開設網店,代銷企業產品,為企業做一些轉發微博微信、撰寫推廣軟件的工作;第二年參與電子商務外包服務任務實踐,實現學習內容和工作任務完全融合;第三年參與企業商務系統建設與優化以各企業各個電商平臺的運營管理;第四年跟進企業電子商務項目策劃、建設、實施與管理,參與校企合作科研項目等。分階段推進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提高,學生將在參與企業實際運營中獲得最具體的鍛煉。
通過深化校企合作實現職業院校和電商企業的三融合:
(1)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融合。中職學校要打破常規做法,專職教師由于脫離行業發展的實際,實踐經驗相對不足,要讓企業的行家能手也參與到教學中來,以最新的技術手段來引領學生。
(2)教學標準與技術標準融合,教學內容和工作任務融合,教室與工場融合。實訓室既是教室又是真實的電子商務公司,在學中做,做中學,更能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發展。
(3)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融合,學生與員工融合。學生要以雙重的身份、雙重的角色進行學習與實訓,完成工作崗位所需要的專業技術技能。
參考文獻:
[1]甘露 文蓉 黎麗霞:《電子商務》 2015年06期 《電子商務人才全程滲透式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研究》
[2]張慧:《職業教育》2015年6月下《校企合作對應用型本科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策略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