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婧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幼兒教師越來越注重幼兒主體性發展。幼兒主體性是幼兒自身的內在特性,是幼兒教學需要高度關注的地方。象征性游戲是幼兒階段典型的一種游戲,主要針對2-6歲幼兒的一種游戲形式。象征性游戲對幼兒階段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可以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有利于幼兒主動性發展,提高幼兒學習興趣,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本文針對目前現狀,從象征性游戲對幼兒主體性發展的價值展開了分析和討論,希望對從事此方面的幼兒教師以及學者一些建議以及啟發。
關鍵詞:主體性發展;象征性游戲;價值
引言
幼兒教育是孩子一生的啟蒙階段,同樣也是教育的重要領域。現在,幼兒家長以及社會高度關注幼兒學前教育。馬克思認為,主體性發展主要指主體在主客體間相互聯系的實踐活動中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等特性的發展。幼兒主體性發展不是單獨的發展,是在幼兒教育實踐活動中,通過幼兒教師的引導加上幼兒自身的優勢,發揮幼兒主體的主動性、創造性以及獨立性。幼兒主體性是幼兒自身的內在特性,是幼兒將來健康發展的基礎。同時,也是幼兒教學的重要任務。因為幼兒自身的年齡特點,在一些方面沒有自我意識,在活動過程中容易受到其他方面的影響,從而容易迷失自我,進一步導致主體性缺失。幼兒階段語言以及表達功能正在初步形成,在此階段幼兒教師應該給予幼兒高度關注,使其自我概念及自我評價有序良好形成。針對上述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怎樣提高幼兒主體性發展成為幼兒教師日漸關注的問題。象征性游戲主要是針對低齡幼兒,大于在兩歲左右。象征性功能是指兒童具有應用某些“象征物”來代表或代替某些事物的能力,從而使這些事物成為被“象征化”的事物。
一、象征性游戲
象征性游戲又稱假裝游戲。除此之外,還可以叫做想象游戲。這種游戲是通過“假裝”“想象”或者“模仿”的一種游戲。其基礎是幼兒在心理具備象征性功能。象征性游戲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形式是“角色扮演”,另一種形式是“以物代物”。其中“以物代物”主要是指把某一事物當作另一事物來進行使用。這種形式可以滿足幼兒滿足游戲需要。“以人代物”主要是幼兒把自己假裝另一個人或者物。根據理論知道,兩歲以上幼兒心理已慢慢形成并且已經具備象征性功能。所以,象征性游戲在幼兒兩歲以后經常出現。到了四歲以后逐漸走向成熟。象征性游戲可以在幼兒伙伴間進行,是一種社會性想象游戲,其發展價值非常高,需要幼兒教師不斷進行挖掘。此種游戲對幼兒主體性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象征性游戲與幼兒主體性發展的關系
根據研究表明:游戲與幼兒的獨立性、創造性以及積極主動性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而且這種聯系十分密切。有相關研究表明游戲性越強的幼兒“內控性”得分越高。幼兒游戲對幼兒的發展有一定的積極影響,所以,應該重視游戲的發展。普拉斯普研究表明:幼兒想象力比較高時注意力十分集中,幼兒可以進行不同游戲以及工具的試玩。可以通過游戲進行創造,體現幼兒的主體性發展。象征性游戲對幼兒主體性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能夠積極引導幼兒的健康發展。
三、象征性游戲對幼兒主體性發展的價值體現
(一)象征性游戲有利于促進幼兒的主動性
幼兒主動性發展是指幼兒在生活及受教育過程中,通過主客體關系及相互作用而體現的自主、能動、積極、熱心、進取等個性特征的發展。在象征性游戲活動過程中,幼兒通過主動參與游戲的各個環節,扮演自己喜愛的角色,積極與同伴溝通、交往,促進了幼兒主動性發展。
超市游戲是一種象征性游戲。在這個游戲中幼兒將雪花片看作是錢幣,在超市售貨員進行玩具的推薦,幼兒可以進行購買自己喜歡的玩具,然后和售貨員進行交流以及還價,收銀員則堅持自己的原則:超市不能便宜,當購買者與收銀員意見產生分歧時,售貨員主動參與到伙伴的協商當中。可見,幼兒在游戲中通過角色扮演使其積極、自主、主動、熱心等個性特征得以體現,幼兒主動性得到發展。
(二)象征性游戲有利于激發幼兒的創造性
幼兒的創造性發展一般在游戲中有所體現。幼兒創造性發展主要是指在教育以及生活過程中可以進行創新、發明以及思維發散等活動。鄧斯克研究表明:象征性游戲與發散思維之間存在關系,在被觀察時間里用25%的時間玩假裝或想象游戲的幼兒在發散思維上得分明顯高于僅用5%的時間玩假裝或想象游戲的幼兒。可見,象征性游戲對幼兒創造性發展確有重要的意義。
燒烤游戲。中班幼兒游戲時間。老師問小男孩:“你們在玩什么游戲呢?”“玩燒烤呢。”小男孩認真答道。幼兒告訴老師,塑料輪胎和游泳圈是燒烤灶,塑料棒接起來后交叉排列是燒烤架,雪花片和積木代表食物。小女孩說:“這個扁扁的是土豆片,我最喜歡吃。”另一男孩說:“這是雞爪子,我喜歡吃。”烤好后,幼兒將剩余積木拼成小碗,用塑料棒當筷子,津津有味地吃起來。
燒烤游戲其實就是一種象征性游戲。具體來說是“以物代物”的象征性游戲。通過幼兒游戲過程,幼兒運用心理所具備的象征性功能。幼兒通過將玩具材料進行不斷地組合,形成游戲活動所需要的工具。實現了創造性活動。在此過程中,幼兒的想象力以及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發展,激發了幼兒的想象力。除此之外,幼兒的創新、發散思維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象征性游戲對幼兒創造性發展的重要意義以及價值。
引言
綜上所述,家長以及幼兒教師應該高度重視象征性游戲對幼兒主體性發展的價值認識。象征性游戲不應該被家長以及幼兒教師忽略,因為其可以促進幼兒的心理以及身體的健康發展。在教育過程中應該發揮象征性游戲的重要特點,促進幼兒發揮幼兒主體的主動性、創造性以及獨立性。幼兒主體性發展不是單獨的發展。在幼兒教育實踐活動中,通過幼兒教師的引導以及幼兒自身的優勢,充分發揮幼兒主體的主動性、創造性以及獨立性。幼兒主體性是幼兒自身的內在特性,是幼兒將來健康發展的基礎。同時,也是幼兒教學的重要任務。幼兒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進行參與象征性游戲么,發揮自主性。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給予適當的引導,創造幼兒進行象征性游戲的環境,從而促進幼兒主體性健康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香, 李姍澤. 論象征性游戲對幼兒主體性發展的價值[J]. 重慶文理學院學報, 2012, 31(3):106-108.
[2]萬玉珠. 淺析在游戲活動中促進幼兒主體性的發展[J]. 幼兒教學研究, 2009(10):38-40.
[3]趙玉潔. 我的游戲我做主——淺談在自主游戲中如何促進幼兒的主體性發展[J]. 科普童話, 2014(6):13-13.
[4]劉兵. 淺析幼兒自主性游戲[C]// 中華創新教育論壇. 2007.
[5]毛曙陽. 關于幼兒游戲的本質及其對幼兒的發展價值的思考[J]. 學前教育研究, 1999(3):14-16.
[6]白靜. 論角色游戲對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價值[J]. 大觀, 2015(7).
[7]孫秀榮. 關于幼兒主體性的發展[J]. 學前教育研究, 2000(3):7-9.
[8]韓宏莉, 何蘭芝. 從幼兒主體性發展的視角看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J]. 文教資料, 2007(3):143-144.
[9]楊曉瑞. 論游戲中幼兒主體性的發揮[J]. 魅力中國, 2015(46):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