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克秋
數學改革如火如荼,減負增效迫在眉睫,如何提高45分鐘的效果是每一個老師研究的課題。數學是一門工具學課,具有抽象性,理論的嚴謹性和應用的廣范性等特點,如何提高數學課堂的吸引力呢,我認為創設情境最重要。教師導入好,學生就能被深深吸引,就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欲,點燃學生的新思維,使學生能夠積極思考、積極參與,來主動地獲取新知識。
數學來原于生活,只有與生活緊密相聯,才能感受到數學的使用價值,這樣讓學生身臨其境,把數學問題生活化,自然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和現實生活中的現象類比的方法創設問題情境,也就容易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例如,我們在教授數學中“圓的面積”,就可以通過現實生活中的圓桌桌布來進行情景創設:在酒店中,如果你是管理人員,需要做桌布,因為桌布的數量很多,如何才是合理節約的做桌布的方法?把學生融入到里面,讓他們自己來想辦法,自然就激起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
另外,可以利用數學建模的方法創設問題情境。例如,在教學扇形的面積問題時,課題引入的部分可設置一段《上甘嶺》機槍掃射的戰爭場面,把學生的情感激發出來,然后,話題一轉:“同學們,假設敵人碉堡的機槍射程是100米,機槍轉動的角度是60度,那么敵人機槍的控制區域是多大?”自然地引入了扇形的面積問題,同時也讓學生接觸了用數學建模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利用數學建模的方法來創設問題情境,要選擇絕大多數同學所熟知的、感興趣的、比較容易的事物,畢竟我們只是利用模型,而不是學習數學建模。
數學實驗的方法來創設問題的情境,在低年級的實驗幾何階段是很平常的事情,可先讓學生觀察實驗,然后總結得到數學結論。如求圓柱的體積,我們采用了把圓柱進行分割,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分得越多,越接近一個長方體,讓學生觀察兩者之間的關系,從而得到了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在初中的高年級,數學實驗幾乎為零,但我們可以通過數學軟件來模擬實驗的過程。例如,講解勾股定理時,讓學生通過觀察不同的直角三角形三邊平方的關系來得到勾股定理。三個正方形的面積分別代表了三邊的平方。定義一個小正方形的面積為1個面積單位,通過查小正方形的個數就可以得到三邊平方的關系了。《幾何畫板》可以演示較多的數學實驗特別是幾何中的數量關系。
數學故事、數學典故有時反映了知識形成的過程,有時反映了知識點的本質,用這樣的故事來創設情境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能加深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提高數學的審美能力。例如,在講解平面直角坐標系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先了解數學家歐拉發明坐標系的過程:躺在床上靜靜地思考如何確定事物的位置,這時發現蒼蠅粘在了蜘蛛網上,蜘蛛迅速地爬過去把它捉住。歐拉恍然大悟:“啊,可以像蜘蛛一樣用網格來確定事物的位置啊。”引入正題:怎樣用網格來表示位置?這時學生的興致已經調動起來了。
情境的創設還要有吸引力,對于中學生來說,創設那些有趣味性,富有挑戰性的情境更能激發他們解決問題的主動性,更能誘發他們的求知欲,如何創設"引人入勝"的情境呢?這種吸引力,不單在形式要新穎,更重要是還是在內容上,讓學生對情境所引起的興趣轉化為內在發展的需求,使學生"不由自主"地對數學本身產生濃厚的興趣。
在現代教育新理念下,教育形式,教育方法也發生了質的變化,如何上好數學課,數學課堂怎樣才更有吸引力,在綜合上述幾點中,我覺得真實性是基礎,方向性是導向,適合性是特點,發展性是創新,吸引力最重要!只有這幾點都做到,才能創設魅力情境,才能創造出魅力的數學課堂!
綜上所述,數學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培養學生的能力是最終目的,而創設問題情境只是一個手段。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也絕不僅僅這幾種,它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和自身知識的不斷豐富,需要我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教育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