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俊紅
摘要:隨著我國的新課程改革與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進行,高中語文教育也面臨著新的問題與挑戰。高中語文教學是我國中學教育過程中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在今后的發展中,對學生影響最深遠的一門學科。高中語文教育對學生在文化意義上的熏陶具有重要的價值與作用,對于提升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及綜合素養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傳統文化是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因此,必須加強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傳統文化的滲透,教師要改變自身的教學理念,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來提升傳統文化在學生和教師心中的地位,提高傳統文化的地位。結合教師的多年的教學經驗,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
關鍵詞:高中語文;傳統文化
引言:我國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文明古國。我國的傳統文化是我國寶貴的精神財富與文化財富,傳統文化不僅能夠體現出我國古代的風俗習慣,時代特征,更能夠反映出當時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我國的學生學習傳統文化,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更能夠規范學生的行為習慣。對于學生建立一個愛國,善良的世界觀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融入傳統文化教學已經有了一定的歷史,但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使得高中語文教學活動與傳統文化不能夠很好的結合。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高中語文教學的時效性,就必須從語文教育的根本目標著手,將傳統文化巧妙的多種方式的融入教學活動中。本文將對于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展開探討。
一、深入對教材中傳統文化的分析及擴展
在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加大對于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就要不斷的深入對教材中傳統文化因素的分析及擴展,向學生展示教材中傳統文化的深刻意義。教師還應該將傳統文化的觀點與教學目標相結合,把傳統文化中的道德觀念與文化價值著重給學生們講解,引導學生進入傳統文化所擁有的意境中,將這些傳統的價值觀念不斷地內化為自己內部的素養,與傳統文化產生在心靈上的共鳴。高中語文課本中選取的詩詞歌賦等古代文學作品,都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包含了先賢們的高尚情操和中華各民族風俗習慣,還有土木建筑知識和古人飲食方面的歷史資料,包含了古代賢者們對世界,對生活,對生命的思考,包含了我們民族傳承至今的民族精神。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充分挖掘教材的傳統文化意蘊,尋找深刻的思想情感,讓傳統文化在我國現代發揮它最原本,最更本的教育意義。我們都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詩人。而《離騷》在行文上,比詩歌自由,比散文工整,具有浪漫主義的氣息。教師在為學生傳授這些古典文化知識的時候,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傳統文化學習氛圍,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接受傳統文化,學生能夠更好地體會古代的詩詞文化。他最具有中國典型的文人性格,以悲劇收尾。而古代幾乎是所有的詩人偶有著一種特性。世間多渾濁,唯有他們從不在勢力面前低頭,就是死也要尊重自己的人格。春有春恨,秋有秋愁,歸隱山林時會想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選上當官了又說忙日苦多閑日少,被流放了只恨云橫秦嶺家何在,遠離家鄉了只能望極天涯不見家,就算一生得意,沒有大風大浪了也要一向年光有限身,怨到人生太短上頭。在我們學習李清照的聲聲慢的時候,老師可以將文章中優美婉轉的詞句為學生創造一個充滿意境的環境,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簡簡單單的幾個字,便表達出了作者內心等的悲傷,凄涼的感受。婉轉悲切,痛人心扉。讓學生感受到詩人當時的那種悲傷地,那種凄涼的情緒,學生不僅掌握了古詩,更加的明白了詩人當時為什么會有這種感情,為學生增加了閱歷,增加了人生體驗。
二、為學生營造傳統文化就在我們生活中的氛圍
學生對于傳統文化教學最重要的接觸方式就是課堂教學。因此,老師要在課堂教學中營造傳統文化對于我們普通生活中的滲透。在我國古代的文學作品當中,有許多的詩文都有著借景抒情或者繪景詠物的特點,這樣的構思從文學角度來說十分巧妙,字里行間包含著作者自身豐富的思想感情,充分的發揮了作者的想象力。例如,《茶館》用的是一種典型的人像展覽式的戲劇結構。他揭示了社會一角,展覽了許多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性格生活。《茶館》從題材到文化內涵又回到了老舍所輕車熟路的老北京故事,是一部有往昔歲月和市井生活畫面組合起來的社會風情大戲,這是老舍先生最擅長的。話劇《茶館》具有強烈的社會批判精神。也從作品中可以可能出老舍先生自身的性格,因為社會的黑暗,引發了作者一系列的思想感情的變化。可以讓學生有感情的選擇課文中的人物來表演,通過話劇的方式,讓學生體會當時社會的一種狀況。而在學習《歸去來兮辭》的時候,作者就創設一定的文化學習氛圍,引導學生親身體驗,感受傳統文化的內涵,吸取傳統文化的精華。引導學生們感受文章的古典韻味,在課堂上營造出一種古典文化的氛圍。等學生掌握文章中疑問代詞的用法,了解文章中文言文虛詞的用法之后,還要對文章中的一詞多義的現象,積累古代詞語的含義,再對文章在思想感情上進行剖析,更多的挖掘文章中的深刻的文化內涵。
三、生活中處處有傳統文化
在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無時無刻不在感受到傳染文化的影響,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傳統文化教學的滲透,就要在生活中勤于發現我國的傳統文化。首先要引導學生進行傳統文化與經典文化的品讀與體會。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大量的閱讀古代文化文章和書籍,在學生的自主閱讀中,學生的閱讀能力與鑒賞能力逐漸的提升,會不斷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同時,要學會運用網絡資源,一些弘揚傳統文化的節目。
結束語
就我國目前的高中語文教學現狀來說,傳統文化的教學對于學生和教師都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高中語文教師要轉變原有的教學理念,改善教學方法,加大對傳統文化的重視,采取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升語文教學的教學質量,來提高學生對于古代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傳統文化對于我國現在日益浮躁的社會風氣有著非常重要的調節作用。雖然傳統文化中有一些觀點并不適合我們現在的社會,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弘揚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真善美。對于當今這樣一個已經存在道德缺失的社會來說,傳統文化所擁有的教育意義更突顯出其必要性。只有當每一個人都自覺的用傳統文化的要求來約束自己,并且用實際行動去改善當今的社會現狀,社會的道德水準和道德意識才會上升一個臺階。我國公民的綜合素質才會的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何天俊.論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J].小作家選刊,2017,(5):200.DOI:10.3969/j.issn.1671-0487. 2017.05.302.
[2]金鑫年.探析高中語文傳統文化教學[J].中學教學參考,2016,(27):16.DOI:10.3969/j.issn.1674-6058.2016.27.010.
[3]艾燕萍.試析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魅力中國,2017,(23):158.DOI:10.3969/j.issn.1673-0992.2017.23.134.
[4]廖海蘭.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傳統文化芻議[J].課外語文(教研版),2013,(10):146-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