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揚 武海濱
摘要:對于高中數學來說,必須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技巧,奠定基礎內容,才能有利于今后的數學學習。但是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有很多初中數學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到了高一數學成績有所下降,久而久之,不利于學生樹立信心。本文就探究高一數學成績普遍下降的原因以及相關的補救對策。
關鍵詞:高一數學;成績下降原因;補救對策
如果學生不能夠擺正心態,不能夠掌握進行有效的學習方法,老師不能針對學生的差異進行因材施教,因為多種原因導致學習成績下降,會使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不利于學生的未來發展。所以教師一定要找出高一學生成績下降的具體原因,采取針對性的對策進行補救。
一、高一數學成績普遍下降的原因
1.1初中數學知識與高中數學知識銜接梯度過大
高中數學知識更加深入,更加抽象,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大都偏重于實數集內運算。對一些概念沒有進行深入的闡述。同時從教材內容上來看初中數學知識點,存在有一定的梯度緩沖,內容比較直觀,學生更容易理解,而且書中還設有很多案例。相對于人教版高中教材來講,第一章主要講了集合、映射的內容,之后,又涉及到冪函數的分類、函數單調性等理論性比較強的知識點,這些知識點的難度本身就大,而且要求學生具備有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高一數學概念知識比較多,比較抽象化,所以對于高一學生來講,很難適應高一數學的學習,學習內容比較繁多,課堂所要接受的知識也比較多,學生很難適應,就會導致成績下降。
1.2學生不適應教師的教學方法,學生學習方法不科學
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初三教師為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有效的提高學生成績,為了學生的升學率,大多數教師會讓學生將解題步驟記下來。而且有很多高一數學老師是剛帶完高三畢業學生的老師,這些老師習慣采用高三的管理方法,學生很難適應教師的教學方法以及管理方法。同時也沒有掌握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學習方法,很多學生在聽課時沒有養成記筆記的習慣,遇到問題時,也不會獨立思考,而是希望老師將具體的解題步驟完整的寫出來,同時學生不能夠合理的安排學習時間,思想上有惰性,因為多種原因會影響高一學生的數學成績。
二、提高高一數學學生成績的對策
2.1教師要對教材內容做好深入細致的分析
高一數學教師可以在開學的時候開展一些班會或者是摸底檢測,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及時的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水平。同時高一教師也應該初中數學知識的具體內容,以及知識結構,確保在講課過程中能夠與初中知識有效的銜接起來,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加強對課本知識的研究。
2.2要適當的放慢進度以及難度
高一數學教師在具體講解數學知識時,可以適當科學的放慢教學進度,對基本的概念進行不斷的深化,使學生打好數學基礎。比如說在學習函數單調性證明題時,就是可以先取一些比較簡單的例子,讓學生模仿證明,讓學生了解基本的內涵之后再加大難度,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2.3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
首先,教師一定要嚴格的要求學生,要求學生作業步驟要規范,要獨立完成,不能抄襲,遇到疑難雜癥及時解決,要樹立好良好的班風,促進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也要經常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果,比如說可以將高一數學第一章內容分為三個部分,對三部分內容進行檢測,使學生能夠對所學到的知識及時的鞏固,從而加強教學效果。
2.4積極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對于高中數學學習來說,掌握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學習方法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積極的引導學生,將數學學習的主要特點及高中知識的特點貫穿給學生, 比如說可以舉辦一些專題講座,讓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特點,合理的安排學習時間,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比如說在聽課時,要做好筆記,要對新課做好預習,學過的內容做好復習,做一些專項訓練題,提高自身的數學思維能力,同時還應該制定數學知識框架,教師可以定期組織一些交流會,使學生能夠取長補短,借鑒其他優秀學生的學習方法。
結束語:高中數學知識理論性比較強,由于初中數學知識與高中數學知識銜接梯度比較大,學生不能夠適應教師的教學方法,學生沒有掌握良好的學習習慣,導致大多數的學生成績下降。針對這樣的問題,教師就應該積極的做好改善,根據高一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學習能力,制定出更為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比如說可以利用多媒體,將比較難的知識點直觀生動的呈現給學生,要適當的放慢教學的進度以及難度,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要嚴格要求學生,確保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從而提升數學成績。
參考文獻:
[1]崔成子. 高一數學成績普遍下降的原因分析及補救措施[J]. 考試周刊,2009,(42):84.
[2]曾繁彥. 淺析高一學生數學成績下降的原因及對策[J]. 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09):37.
[3]朱國民. 初探在新課改背景下的初高中數學銜接[A]. 《現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2013年7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現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