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金同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絡給人們帶來了許多便利,人們在網絡中交流的同時,逐漸形成了一種新興的語言表達方式,即網絡語言。網絡語言形式簡潔,幽默詼諧,受到了廣大網民的歡迎,但是隨著網絡語言的發展壯大,新時代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的發展,也產生了一些影響。
關鍵詞:網絡語言;漢語言文學;發展;利與弊
一、網絡語言
網絡語言是隨著網絡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興的語言形式,它與傳統平面媒介的語言形式不同,形式更加簡潔,方便網民們進行溝通和交流,也非常容易理解,不僅能夠提高網民上網聊天的效率,還提高了網絡聊天的趣味性。網絡語言包括數字型,如886就是“拜拜啦”的含義、9494是“就是就是”的意思;字母型MM就是“妹妹”的意思,GG(哥哥),PFPF (佩服佩服),ZT ( 轉貼),GF(girl friend,女朋友),CU ( see you,再見);混合型,“快樂ing”是中文詞匯與表示“正在進行的”英語動詞后綴組合,表示正在享受快樂的過程之中、“3q”是數字與英語字母的組合,是英語thank you(謝謝你)的諧音、“me2”是英語網絡語言的使用和發展對漢語言文學的發展,也產生了一些影響,在網絡語言流行的背景下,如何使漢語言文化更好地發展,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二、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利與弊
1.有利方面
任何一種語言只要被人們長時間的應用、傳承,一定是經過不斷的自我發展與更新,有其獨特之處,這樣才能夠不斷的被人們應用、傳承。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網絡語言的發展對漢語言文學的發展也是有一定積極影響的。網絡語言通常借助一些符號、字母、外來詞匯、簡寫,賦予傳統詞匯一些新的內涵,進而創造出了許多新的詞匯。在創造的過程之中,網絡語言形式多樣,種類多變,應用的領域廣泛,也十分靈活,具有趣味性,十分幽默詼諧。正如牛津詞典每年都會收錄一些新興的詞匯和外來詞匯,從而保持漢語言不斷自我更新、完善與發展,從這方面來看,網絡語言也豐富了漢語言,推動漢語言不斷更新、不斷發展。此外,網絡語言不在受傳統漢語語法規則的束縛,自由的進行變化,形式多樣,因此也會促進漢語語法的簡化與發展,革新傳統漢語語法的體系。網絡文化的發展也促進漢語言的文化交流達到了空前的繁榮程度,例如網絡語言中的“囧”,是由古漢字“冏”演變來的,在古代是“明亮、光明”的含義,也可以理解為鳥飛翔的樣子,在古代是比較常用的,但是對于現代來說是一個很生僻的字。“囧”字看起來像是一張方形的臉,八字形的眉毛下面是一張張開表示驚訝的嘴,非常生動形象的表達了一個人無奈、尷尬心情,看起來十分的幽默詼諧,給人們充分想象的空間。例如有些人會說“剛才鬧笑話了,真囧啊”,又或者在考試時說“成績得了59分,就差一分,真冏!”在網絡語言中,“囧”表達了尷尬、郁悶、無奈的心情,在博客、網絡聊天、論壇之中,成為人們最頻繁使用的網絡語言之一,表達了人們日常生活中有趣的生活經歷,形象的表現人們當時的心情,非常形象具體。
例如電影《人在冏途》、《港囧》、《泰囧》 都是用“冏”字命名的,十分的形象生動,充分的體現了語言的魅力。如果以“尷尬的旅途”“尷尬的泰國之旅”命名,電影名字就會遜色許多,這個“冏”字會給人們充分的想象空間,盡情的想象、猜想電影的內容是如何與“冏”字相關的,激發人們的想象力,提高了電影的吸引力,從這一方面來講,網絡語言促進了漢語言文化的發展,極大地提高漢語言文學的魅力。
像“冏”字這種是由古代漢字演變而來的網絡語言,能夠提高人們對古漢字和生僻字的關注,也是有利于漢字文化傳播的。這些網絡語言是對古代漢字的豐富和創新,對于漢語言文化的傳播也具有一定的積極影響。漢字表達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價值觀念、審美情趣等等,而網絡語言可以通過文字、符號、圖形等組合,以全新的方式表達這些內涵,也有利于中華文化的傳播和發展。隨著網絡語言的流行,人們可能會挖掘更多的古漢字和生僻字,并賦予它們全新的形式和含義,并進行創新,產生全新的網絡語言,以表達更多的含義。
也有一些網絡語言是針對社會上的熱點事件和人物產生的,例如“我爸是李剛”,表達了人們對肇事者李啟銘的諷刺和挖苦,是嘲諷跋扈“官二代”的流行語。這句話體現了人們對肇事者李啟銘的鄙視,同時也體現了人們對于這種事件的高度重視和關注,因此這種網絡語言就可以引起社會對這種事件的重視,也有利于相關事件的解決。這些網絡語言表達了人們的心聲,成為了傳播信息的主要方式,日益滲透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人們也利用著自己的智慧,豐富著網絡語言,表達著自己的看法,這樣也會促進漢語言文化的發展。
2.不利方面
同時網絡語言的發展也會對漢語言文學的發展帶來一定的消極影響,首先,網絡語言違背了漢語的語言規范。為了追求新奇,許多網絡語言并沒有遵循漢語的語言規范,存在許多錯別字,在使用的過程中有很多詞語的意義被曲解。這就會使得人們對漢語中文字的含義理解錯誤,只記住網絡語言中該漢字的含義,卻忘記了在傳統漢語言中該漢字的含義,不利于人們對傳統漢語言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而且網民主要群體是青少年,而青少年正是學習語言的關鍵階段,許多青少年為了追求新鮮的事物,大量的使用網絡語言,習慣了網絡語言的使用習慣,受到網絡語言的不良影響,在學習和生活中都會產生不規范的表達等現象,不利于青少年學習規范的漢語言,也不利于學生語文寫作水平的提高。長此以往,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書寫能力、對語言的鑒賞能力都會逐漸下降。有些學生甚至在正規的考試之中也出現了使用網絡語言的現象,由于青少年們追求新鮮事物的心理,他們會經常使用網絡語言,網絡語言也成為青少年群體中非常流行的表達方式。人們對于網絡語言的過度使用,減弱了傳統漢語言語言的功能,許多青少年對于傳統漢語言文化中的成語、俗語、諺語等,都不理解其含義,也不會使用。青年們這的網絡語言中的某些文字最忽略的傳統漢語言文化中對文字,不利于漢語言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網絡語言因其簡潔幽默的表達形式,對傳統漢語言文化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也使得傳統語言的功能變的薄弱,網絡語言會在各個方面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影響著人們的語言表達方式。
三、結束語
網絡語言的發展和使用對漢語言文學的發展,既產生了一些積極影響,也產生了一些消極影響,應該客觀地對待網絡語言,發揮其積極影響,抵制消極影響。網絡語言形式簡潔,幽默詼諧,不在受傳統漢語語法規則的束縛,自由的進行變化,形式多樣,因此也會促進漢語語法的簡化與發展,革新傳統漢語語法的體系,推動漢語言不斷更新、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韓李楠.網絡語言給漢語言文學發展帶來的影響分析[J].普洱學院學報,2016,(1).
[2]劉璐.勿使網絡語言影響漢語言的傳承[J].雪蓮,2015,(36).
[3]王夢.網絡語言對現代漢語言的沖擊[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版),2015,(4).
[4]張樹森.網絡語言亞須規范化[J].學術交流,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