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輝
這頭,是乍暖還寒的喀什,那頭,是赤日炎炎的深圳。4000多公里因為一場愛心的真情接力而變得不再遙遠,讓這個春天變得美麗、溫暖、充滿希望。
線路客車變校車
春節剛過,自治區體育局駐阿拉格爾鄉依其央(17)村工作隊隊長阿里木江·艾合買提就收拾行囊開啟了駐村之行。在進村的路上,他從車窗外看到一路上三三兩兩放學回家的小孩子,大一點的初中孩子在寒風中騎著自行車緩慢前行,而一些低年級小學生則三三兩兩的步行,讓他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像他們這么大的孩子,在烏魯木齊都是父母接送的。況且,在這條并不寬敞的鄉村路上經常有過往的機動車飛馳而過,存在極大安全隱患。“自治區派我們下來駐村不就是解決農民兄弟的切實困難么?”這個問題一直在腦海里盤旋。據了解,平時這些小學生上學或者放學回家,交通工具基本上是自行車或者坐村里的“三輪電動的士”。
到了村里,他當即給在自治區教育廳工作的弟弟打電話,看是否能通過教育廳捐獻一部校車。弟弟非常支持他的想法。在給自治區教育廳領導請示后,獲廳領導支持,遂答應給村里捐獻一輛新校車。阿里木江·艾合買提喜出望外,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了村支部書記和村長。然而,由于考慮到車輛落戶和運營成本等問題,最后村委會后來拒絕了接收新校車。
阿里木江隊長并沒有放棄幫助孩子們的想法。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一次開展組合式結親活動時,他得知該村民的親戚阿不力米提·阿不力克木在色力布亞鎮吾其庫爾運輸有限責任公司開短途線路車,就試探性地撥通了阿不力米提的電話并道出了自己想找他接送孩子們上學、放學的想法。“能接送這些娃娃們,我心里特別高興,我可以利用早晚免費接送村里的娃娃。”聽到阿不力米提答應此事后,阿里木江喜出望外。幾天后,阿不力米提就開始了義務接送孩子們的工作,看到孩子們在溫暖的校車里,家長別提有多開心了。
讓愛心傳遞下去
天剛亮,上三年級的古麗克孜·庫爾班帶著5歲的弟弟依不拉音·庫爾班從家里趕到村委會門口等待新校車。過去,天還沒亮,她要先徒步3公里送弟弟去幼兒園,然后自己再步行去離家5公里的阿拉格爾鄉小學上學,由于路遠,她經常遲到,挨了老師不少批評。
校車上,17名初中學生有說有笑趕赴色力布亞鎮中學。在色力布亞鎮中學上七年級的阿依夏木·阿不力米提和她四個同學在車上爭先恐后地向筆者講述著自己上學的故事。她們幾個家離學校有18公里,每天要騎一個多小時自行車才能到學校,冬天路滑的時候都有摔倒過的經歷。
剛送完孩子上校車的吐拉洪·伊明提起自治區體育局駐村工作隊辦的這件好事贊不絕口,豎起大拇指,不停地說著“亞克西(維吾爾語:好的意思)”。他說,過去,他每天早晨7點他就要騎電動三輪車送孩子上學,特別是冬天那幾個月,坐在三輪車上的孩子凍得瑟瑟發抖。得到學生家長這么高的評價,校車司機阿不力米提也樂開了花。自治區體育局駐依其央(17)村工作隊決定將一輛工作用金杯面包車也用于接送孩子上學時,村民艾尼吐爾遜主動要求當義務司機。
依其央(17)村黨支部書記買買提·艾依提握著阿里木江隊長和阿不力米提的雙手激動連說了三遍,“熱合買提斯孜蓋(維吾爾語:非常謝謝之意)”。沒多久,阿不力米提的同事阿卜杜熱依木也加入到這一公益行動中來。駐村工作隊為村民解決了大問題,后顧之憂。孩子按時入校放學,村民們感到放心省心,孩子們也特別高興,他們也能和城市的孩子一樣坐校車安全出行了!
為了明天的希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中華民族的希望。南疆率先實現14年免費教育,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義務教育免費教科書、幼兒伙食補助、幼兒免費讀本、幼兒園公用經費補助……等等教育惠民政策,為他們能接受更高教育保駕護航。自治區體育局2017年駐村工作隊總領隊劉毅要求隊員說:“自治區體育局駐村工作隊也在用自己的方式關愛、呵護著這些孩子們,讓他們深切感受到黨的關懷,遠離宗教極端思想。暖和的校車讓他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溫度,還有來自社會各界的一顆顆愛心,正能量浸潤著孩子們的心田。以現代文化為引領必將占領青少年思想陣地,讓宗教極端思想無處遁形。”。
在深圳大學讀大三的阿熱孜古麗·麥麥提得知自治區體育局駐依其央(17)村工作隊在家鄉發起并以身作則的這一善舉后,也行動起來,在學校發宣傳單,為除了自己家鄉以外更多貧困地區的學生籌捐學習用具、課外書、衣服、玩具等物品,讓貧困地區更多的孩子得到關愛,讓千家萬戶的朗朗笑聲傳得更遠。
正能量在涌動,沁人心脾的愛心行動在繼續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