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東明
中圖分類號:G852.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3-000-02
摘 要 太極拳是一項內外兼修的運動。其外練人體的關節、骨骼、肌肉、韌帶;內修心性、意氣和精神。它強調心境,注重修心養性。長期堅持太極拳鍛煉,可以提高參與者的有氧耐力、身體柔韌性、以及各關節靈活性,同時增強他們的肌肉力量,疏通經絡,調節身體的內臟器官,從而達到養生、健體、保健的功效。醫學上已經把太極拳指定為治療神經系統疾病,風濕疾病,骨科疾病,心肺疾病,以及某些癌癥較為安全的康復運動。太極拳對醫藥的發展和健康促進具有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 太極拳 醫藥 運動處方 健康
一、身體活動和健康
影響人體健康的三個主要因素是基因、環境和行為[1]。從19世紀80年代開始,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已經顯著改變了人類的工作環境、行為和生活方式。久坐和肥胖在全世界人群中廣泛流行,如此便造成了一個主要的公共健康問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全球健康調查報告[2],體力活動缺乏是導致死亡的第四大主要風險因素。與每周經常參加中等強度體力活動≥30分鐘的人相比,體力活動缺乏的人在總死亡人口中所占的比率從20%增加到30%。每周參加150分鐘中等強度的體力活動或等效的體力活動,可使缺血性心臟病發病風險下降30%,糖尿病發病風險下降27%,乳房癌和結腸癌的發病風險下降21%-25%[2]。
傳統的運動訓練主要針對于追求健康的年輕人群。然而,在這個“灰色”的世界里,新式運動需要推薦給可能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和許多“看上去健康”的人。在90年代中期之前,體力活動的指導方針是:有力度的訓練每天最少持續20分鐘,每周3天;目的是促進身體健康,改善身體成分[3]。在1995年,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和美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CDC)[4]聯合發表了一個關于身體活動和健康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報告。推薦的新的指導方針:每個成年人每天中等強度的體力運動≥30分鐘,每周可持續多天。后來,在1996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5]和美國衛生部在體力活動和公共衛生方面發布了相似的規章。這些出版物喚起人們對定期體力活動、健康健身的關注,甚至是中等運動強度不符合提高健身效果可以顯著改善健康的傳統標準。
二、運動處方的原則
常規鍛煉計劃包括心肺,抗阻力,柔韌性,并且運動神經的運動訓練超出日常生活活動,從而提高和維護體質和健康,并且對大多數成年人是至關重要的[7]。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推薦大多數成年人每天參加中等強度的心肺運動訓練≥30分鐘,每周≥5天,每周≥150分鐘。另外,成年人也應該完成每塊主要肌肉群的抗阻訓練,以及運動神經的鍛煉,包括身體平衡,靈活性和協調性的訓練,每周2-3天。關鍵是要保持關節的活動范圍,完成主要肌腱群一系列的柔韌性的鍛煉,每周≥2天。可根據個人習慣的體力活動,身體機能,健康狀況,運動響應,和既定目標來調整鍛煉計劃。基于行為上的運動干預,舒適和令人愉悅的運動可促使人們遵循制定的運動計劃。
三、古代運動的智慧
體育鍛煉有益于健康的效果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紀,那時希波克拉底說“即使所有已知,一個人的照顧也還是不夠的,因為單靠吃不會讓一個人好,他還必須鍛煉”。對于食物和鍛煉,具有相反的特質,但共同協作產生健康。在古代中國,最早的醫學書籍《黃帝內經》描述了人類與自然和睦相處的原則對預防疾病是十分重要的,也是人類長壽的關鍵。書中的思想是中國道家哲學的基礎,并且健康生活的關鍵是要遵循道。在1974年,最古老的道教運動圖(導引圖)是從中國長沙馬王堆漢墓(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考古遺跡出土的。導引是道家培養自身身體素質的一連串身體運動。太極拳是深深植根于道家哲學,以其緩慢而優美的動作眾所周知。為了促進健康和延長壽命,太極運動已經在東方被習練了幾個世紀,其最近在西方社會也得到了普及。在實踐中,太極整合深膈肌進入連續身體運動以達到身體和心靈之間的和諧平衡。太極在執行半下蹲姿勢時,運動強度可通過控制姿勢的高度很容易地調節。太極拳運動強度低表現為運動過程中速度緩慢和動作柔和。與太極相關的慢運動速度實際上增加蹲伏姿勢對下肢的負荷,因為姿勢保持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不同年齡的太極拳練習者可通過調整姿勢的高度和持續時間來達到類似的相對運動強度。
太極具有一些獨特的特點。首先,太極拳運動是緩慢、協調和放松的;第二,太極拳是在半蹲的姿勢下,以極其緩慢的速度進行。在表演過程中,需要下肢進行不同程度的向心和離心收縮;第三,太極是一項低沖擊、低速度且具有極小骨科并發癥的運動。
四、太極在醫學和養生方面
最近幾年,太極已成為了一項世界性的熱門運動,并且對其的研究也在蓬勃發展。研究表明太極對那些想要擁有一個健康體適能的人類可能是有幫助的,并且其被指定作為治療神經系統疾病、風濕疾病、骨科疾病、心肺疾病以及某些癌癥的安全的康復運動。在這個專題中,該領域的研究者提出了新的證據。W.W.N.Tsang和其同事共同測量了老人在執行指定任務過程中的反應時間和動作時間,研究結果表明了太極可以減緩衰老對手-眼協調任務的選擇,需要更多認知的發展。有兩個研究評價了太極拳對乳腺癌幸存者的影響,S.S.M.Fong以及其同事把太極氣功應用到乳腺癌幸存者身上,并測量了肩部回旋肌的等速最大轉矩以及生活質量。結果表明,進行太極氣功鍛煉的乳腺癌幸存者的幸福感顯著增強,且肩部的肌肉力量更大。另一個研究,J.L.W.Robin以及其同事為正在化療期的乳腺癌患者提供兩個緩解壓力的的干預措施(太極拳和精神成長)。結果發現,兩種干預措施都沒有足夠的動力克服患者在化療期間生理或心理上的壓力。有三篇評論太極在臨床應用的文章,相關的評論包括氣功對抑郁癥的影響,以及J.Wang以及其同事評論太極對高血壓的影響。Lan及其同事評論了太極對養生的影響以及其在醫學中的應用。
從運動處方的視角來看,太極拳是一個適宜的調節運動,因為其訓練特征滿足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關于運動發展和維持心肺功能、肌肉健身、運動神經敏捷性以及柔韌性的要求(建議)。此外,太極是一個低技術含量的調理方法,可以極小的成本很容易地在社區中實現。盡管以前的研究表明,太極拳在許多臨床條件下有潛在好處,但是在未來的研究中,則需要大型隨機對照試驗和標準的太極訓練協議。
參考文獻:
[1] R.E.Sallis.Exercise is medicine and physicians need to prescribe it.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Medicine.vol.43.no.1.pp.3–4.2009.
[2] Global Health Observatory theme page.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3] W.L.Haskell.Health.Consequences of physical activity: understanding and challenges regarding dose-response.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vol. 26.no.6.pp.649–660.1994.
[4] R.R.Pate,M.Pratt,S.N.Blairetal.Physical activity andpublic health:a recommendation from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nd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vol.273.no. 5.pp.402–407.1995.
[5] Physical activity and cardiovascular health. NIH consensus development panel 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cardiovascular health.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vol.276.no.3.pp.241–246.1996.
[6]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A Report from the Surgeon General.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National Center for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Atlanta.Ga.USA.1996.
[7] ACSMs Guidelines for Exercise Testing and Prescription.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Williams & Wilkins.Baltimore.Md.USA.9th edition.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