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中圖分類號:G86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3-000-01
摘 要 近些年,隨著我國對體育事業的大力發展,體育健兒們在各項體育競賽中,都有著不錯的表現。但是,綜合近幾年速滑運動員的表現,發現在起跑上,運動員缺乏相應的起跑技巧,而相關的訓練效果又不是十分明顯,這就使得運動員在比賽場上,沒能最大限度的發揮自身的實力,影響了整體的比賽成績。通過對速度滑冰起跑方式進行詳細的研究,本文就起跑技巧的內容進行詳細論述,希望能對相關人員起到參考的作用。
關鍵詞 短距離 速度滑冰 起跑方法
綜合國力的增強,讓中國在世界體壇上的地位不斷提高,在短距離的速度滑冰上,體育健兒們也是屢創佳績,展現了國人敢于拼搏的精神面貌。但是關于短距離速度滑起跑方式的研究,在我國卻一直處于落后的狀態,這嚴重影響了體育健兒們的訓練和筆賽。為了能與世界上那些先進的訓練水平保持一致,相關部門不能將目光僅僅停留在傳統的訓練方法上,還必須結合當下的先進科技,為運動員建立一套完整的訓練系統,讓他們掌握全面的技術內容,切實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一、短距離速度滑冰運動起跑方式的研究方法
為了能夠讓短距離速滑運動有著更為快速的發展,相關的工作人員要對短道速滑起跑方式進行全面的研究。要想在成績上有所突破,那么必須掌握科學的訓練方法與技巧,幫助運動員形成帶有自身特點的訓練內容。
調查訪問法:為了更為全面的了解短距離速度滑冰的起跑內容,可以對全國知名的教練員、運動員和相關的專家學者進行詢問,了解他們對各種起跑方法的認知情況,進而掌握一些常用的起跑方法,以及其相應的訓練內容。這樣可以更為全面、客觀的了解所研究內容的現狀;同時還可以對關于速度滑冰起跑技術方面的文獻資料進行查詢,像速滑運動員起跑姿勢的運動生物力學、運動解剖學等方面的資料。有條件的還可以將最近速度滑冰比賽的相關成績和技術資料綜合起來進行分析,這樣可以更為專業的看待速度滑冰起跑方式這個內容。
實驗法:為了探究短距離滑冰運動員的起跑方法,調查人員可能應用最為普遍的一種方法就是實驗法,讓實驗對象分別進行非點冰站立式起跑、單手支撐的三點式起跑以及蛙式起跑的教學與訓練。在實驗設計中,教學與訓練的時間要盡可能的合理化,一般可以進行8周左右,每周可以進行3-4次的速度滑冰起跑訓練,同時,要保障每次進行起跑技術教學和訓練的時間不低于30分鐘。這樣有助于學生系統的掌握三種起跑方法,便于更為準確的呈現實驗結果,確保實驗內容的真實、公平與合理。
二、短距離速度滑冰運動員在起跑時的生物力學研究
在了解世界優秀速滑運動員的起跑技術后,結合生物力學的研究內容,進而對我國速滑運動員的起跑技巧進行動作和技術上的診斷。希望在以后的訓練中,要科學合理的幫助運動員進行起跑訓練,避免一些教條內容對運動員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預備起動階段:在起跑的預備階段,亞洲選手的重心高度普遍較低,髖關節和膝關節的角度也相對更小,但是相比歐美選手,在軀干角度上又比較大,所以在起跑的預備階段,相比于其他運動員,那些身體重心越高的運動員,其重心距起跑線的距離越遠越好。而在起動階段,通過調查發現,那些成績較好的運動員,他們的起動時間相對較短,在髖、膝關節還沒有充分伸展時就快速前擺,爆發式的進行蹬冰,使得整個身體前傾角度在啟動時都有了明顯的增大。由于我國的速滑運動員在起動時,身體重心垂直速度和水平速度都處在一個比較低的位置,所以要對這方面的內容加強鍛煉。
疾跑加速階段:運動員在疾跑加速階段,采用的策略多是通過高步頻來進行快速起動,而不是利用步長的優勢。滑跑結束后繼續采用高頻滑跑的姿勢,但是步頻要逐漸增大,讓身體重心的速度隨之提高,在起跑后的疾跑階段,速滑運動員的重心速度是呈現逐漸加快的變化趨勢,這樣運動員的滑動速度也能不斷增大。
三、短距離速度滑冰運動起跑方式研究的結果和建議
(一)實驗研究結果:通過對實驗和訓練課程結果的綜合,發現起跑速度和起跑穩定性的提高與否,和運動員是否熟練掌握起跑技術有很大的關系。在實訓中發現,起跑10米、30米和100米的測驗中,三種起跑姿勢的成績均值排名順序分別是蛙式、三點式和站立式。采用增加支點的蛙式和三點式的蹲姿起跑方法,要比非點冰站立式起跑的方法優秀,對于提高運動員在起跑時的穩定性和起跑速度方面,也有著不錯的效果。在教學實驗的探究中,我們還進一步發現蛙式起跑預備姿勢,能夠讓運動員身體重心前移的距離程度變大,降低身體重心,提高其穩定性,并且在運動員起跑時身體向前的沖力也明顯要大于非點冰站立式起跑,也比三點式起跑更有效果。
(二)起跑訓練建議:當然,在實際的訓練中,建議運動員要根據個人特點,選擇適合自身技術特點的起跑姿勢,教練也要根據運動員的選擇情況,對自己的訓練計劃做出相應的調整,凸顯訓練過程的科學性。像在起跑穩定性的訓練中,對于運動員的靜止時間有著嚴格的要求,如果個別運動員未能達到訓練要求,那么就需要加強其這方面的訓練強度,一直做到達標。運動員的訓練盡管辛苦,但是只有這些嚴格的訓練制度,才能保障其在賽場上取得優異的成績。作為一種新型的起跑技術,蛙式起跑在技術理論和實際運用中,還存在著一些需要加強的地方,希望相關的速滑教學部門,聯合一些專業的科研機構,來對那些速滑運動員們的起跑姿態,進行精細優化,幫助他們在訓練中展開更進一步的探究,提高短距離速度滑冰的整體競技水平,為速度滑冰的運動內容,提供嚴謹的科學支持。
四、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在體育事業的發展上,相關部門也要給予足夠的關注,進而向世界彰顯中華民族的體育競技精神。在短道速滑起跑方面,一方面要綜合我國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另一方面還要結合科學的訓練方法,綜合性的提高我國運動員短道速滑起跑技巧,爭取讓運動員取得更為矚目的成績來。
參考文獻:
[1]郭翠云.短距離速度滑冰運動員起跑方式的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4.(13):121.
[2]鄧雪峰.短距離速度滑冰運動員起跑方法的研究[J].冰雪運動.2012.(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