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楓霖
摘 要:倫敦奧運會之后我國競技羽毛球逐漸開始走下坡之路,如何能使我國競技羽毛球可持續發展?該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我國競技羽毛球發展現狀,制約我國競技羽毛球可持續發展原因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后備突尖人才短缺,青黃不接;管理體制失序;技術打法落后,跟不上國際形勢;區域發展不平衡;我國羽超聯賽在國內市場不景氣,提出相對應的對策能使我國競技羽毛球獲得新的生命力或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競技羽毛球 可持續發展 對策
中圖分類號:G8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7)07(b)-0231-02
我國競技羽毛球項目近幾十年在世界羽壇占據霸主地位,市場經濟刺激下促進了我國羽毛球市場的形成,受到越來越多社會群體喜歡。在近幾屆奧運會上制定一些規則限制中國名額,再加上外部環境影響下,亞洲羽毛球的蓬勃發展與其他洲際國家羽毛球的冷落形成強烈對比,區域發展不均等原因制約著競技羽毛球運動在世界范圍內推廣與普及,并成為競技羽毛球運動發展的一種巨大威脅,提出相應的對策使我國競技羽毛球可持續發展。
1 我國競技羽毛球發展現狀
羽毛球是1992年被正式列入奧運會比賽項目的,近20年來,中國羽毛球競技水平顯著提高占據世界羽聯的領頭羊。從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4金1銀3銅到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3金1銀1銅到2008 年北京奧運會的3金2 銀1銅到2012年包攬倫敦奧運會5金銀1銅的輝煌成績,2012年是20年最好的一年。之后,我國競技羽毛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開始走下降趨勢,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只獲得2金1銅,在其他系列國際賽事有的項目連八強和四強都進不去,部分項目停滯在半決賽,目前中國羽毛球“一枝獨秀”處在奧運和國際系列頂級賽事困境中。
2 制約我國競技羽毛球可持續發展的原因
2.1 后備突尖人才短缺,青黃不接
倫敦奧運會后大部分運動員年齡偏大,傷病在身取得成績不盡人意占據名額,導致年輕隊員因經驗不足沒有機會參加大型賽事比賽。女單“二王”退役,李雪芮傷病在身,大部分大型賽事及奧運會失去冠軍,甚至連八強都進不去;女雙當下也是停滯在八強就被淘汰了,男子雙打項目到目前還是中國羽毛球隊的薄弱環節。由于三級訓練網的上上下下教練員沒有統一的技術打法特點與風格,各有自己擅長的技戰術打法,即便運動員上一個階梯,就要轉變原先的技戰術打法,突出現有的“尖不尖”不能夠承擔冠軍任務的現象。
2.2 技術打法落后,跟不上國際形勢
倫敦奧運會后我國羽毛球項目成績不斷下滑,特別是女子單打項目比較明顯。當今羽壇,女子單打中以馬琳、戴資穎、因達農、山口茜、辛杜等為代表的一批運動員,打法特點以快速靈活為主,她們幾乎壟斷了近幾年來女單各種賽事的四強席位,她們步伐靈活,手法豐富,球路及意識靈活多變。幾乎顛覆了人們對傳統女單打法的認識。而反觀我國女單的發展現狀,打法過于平穩,拉吊偏多,戰術意識欠缺,進攻不如外國選手那么兇狠堅決,所以往往被外國選手完全壓制,在近幾年的各種重要賽事中,幾乎沒有獲得過冠軍。
2.3 區域發展不平衡
20世紀50年代以前歐洲的英國、丹麥占據世界羽壇的霸主地位,壟斷國際重大賽事的冠軍。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美國也具備相當高水平,在當今只是業余愛好項目不注重此項目。但是近20年來隨著中國羽毛球快速崛起取得優異成績,開始霸主世界羽壇地位,英國、丹麥等國家逐漸退出霸主地位,德國、荷蘭偶有優秀女子選手出現,美國選手在有的比賽“一輪游”。亞洲尤其是東亞的羽毛球的蓬勃發展與歐、美、非等國家羽毛球的冷落形成鮮明的對比,群眾羽毛球運動開展也不普及,羽毛球賽事組織較少,獎金少,宣傳不到位,如此惡性循環,致使其他洲際國家羽毛球運動遭受冷落,羽毛球世界區域發展不均在一定程度上使羽毛球項目在世界范圍內缺少競爭性。
2.4 我國羽超聯賽在國內市場不景氣
中國從1999年開始嘗試舉辦羽毛球聯賽,總體來看幾屆比賽沒有吸引力,沒有觀賞性,沒有趣味性。在2003年由于贊助商和備戰奧等原因被迫舉辦。2010年中國羽毛球超級聯賽再次舉辦,有的俱樂部引進外援,希望能讓國內外頂尖高手與年輕運動員在羽超聯賽中同場競技,但因種種因素仍未能達到預期效果。羽超聯賽賽程短,又常常因國家隊的封閉訓練、參加國際大賽等而中斷,國內賽事不得不“讓位”于奧運需要,到目前為止我國羽毛球超級聯賽還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賽事體系,贊助商缺少,獎金少,賽事轉播得不到保障等方面會造成大批人才流失。
2.5 隊伍管理失序
成績上雖然我國競技羽毛球取得優異的成績占據世界羽壇霸主地位,但在管理上出現松動問題,在里約奧運會上,女雙隊員于洋向教練員怒摔毛巾事件;隊員之間不信任;主管教練得不到權威;混雙隊員趙云蕾與張楠因感情問題賽前賽中幾乎無交流,無默契;同場同隊伍比賽出現“讓球”或消極比賽;隊伍管理失序必然影響大賽成績。
3 對策研究
3.1 加強國與國間羽毛球運動員交流
加強國家與國家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是我國競技羽毛球運動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環節。世界區域發展不均衡是羽毛球運動發展的一大威脅,可以借鑒“走出去”和“請進來”的辦法,幫助羽毛球開展不樂觀的洲際國家,提高羽毛球運動競技水平,同時年輕的運動員通過比賽和交流也能夠提高自身技術水平,吸取經驗。通過提高競技水平吸引廣大群體的了解與參與,從而達到推廣與普及羽毛球運動,提高羽毛球在全球范圍內的競爭力與生命力的目的,促進我國競技羽毛球項目獲得可持續發展。
3.2 完善競技羽毛球后備人才培養體系
加強體教結合,提高運動員的整體素質;強化科學訓練,減少傷病在身,比賽壽命更長;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完善舉國體制;優化發展環境,拓展羽毛球運動基礎;完善保障制度更社會化、多元化,減少運動員的退役等方面的煩惱。
3.3 提升我國羽毛球超級聯賽的地位
加強深化改革,不斷完善賽事體系,努力把羽超聯賽打造成中國精品賽事,也為國家隊提供良好的實戰檢驗的平臺,更好的使年輕隊員在聯賽中得到足夠鍛煉,能為國家隊科學選材,防止人才流失提供幫助。在市場經濟社會條件下,不斷完善羽超聯賽商業化運作模式和我國各級訓練隊的訓練和培養體系,加強賽事宣傳和投資力度,從而提高羽超聯賽的社會經濟價值,更進一步推動羽超聯賽的國際化水平。
3.4 加強運動隊管理,完善管理機制
科學、優秀的運動隊管理,不僅是隊伍取得優異成績的重要保證。也是展現隊員良好訓練和比賽風貌的重要過程。有計劃有組織的安排運動員理論學習和思想教育,牢記隊伍鐵的紀律;教練員之間合理分工,責任明確,隨時記錄關注運動員的思想動態及情緒;設立監督委員會其中有運動員做代表,隊內做到公平公正;進一步完善舉國體制,順應市場經濟規律發展。
3.5 把握制勝規律,融入體育科研,創新訓練手段和方法
按照全國羽毛球會議召開明確提出“快、狠、準、活”為原則 ,“快”為核心,“狠、準、活”為表現。尤其是我國羽毛球女子項目出現糟糕的成績,目前女子項目在全場的整體速度更快,在球路上拉吊減少,下壓增多,在戰術上刺探減少,抓球增多,在技術上,依靠力量加速的球增多,要求精準落點的控球減少,在步伐上,更靈活,耐力更持久。教練員要打破固有的傳統訓練模式,科學的選材應對其他國家進步神速的運動員。加強高校、體院、管理團隊對體能訓練、康復、損傷的科研力度,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使我國競技羽毛球一枝獨秀能夠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侯加昌.羽毛球快、狠、準、活與穩的關系[J].羽網雜志,1991(4):135-136.
[2] 陳靜.新奧運周期我國羽毛球運動可持續發展研究[J].科技信息,2011(20):770.
[3] 李永波.論中國羽毛球隊可持續發展策略[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7(3):1.
[4] 蘇光穎.我國羽毛球超級聯賽發展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2(1):11.
[5] 孔明敏,劉青.世界羽壇“生態失衡”與中國羽毛球可持續發展的思考[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8):39-40.
[6] 劉萍萍.我國羽毛球競技后備人才培養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