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穎1. 鄭喆1.2.
1.浙江理工大學服裝學院; 2.浙江省服裝技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傳統元素在時尚設計中的應用探究
鄧穎1. 鄭喆1.2.
1.浙江理工大學服裝學院; 2.浙江省服裝技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中國作為一個包含淵博文化底蘊的文明古國。歷史悠久的中華文化愈來愈多地運用到設計行業中,形成獨特的“中國風”系列。從傳統圖騰到生肖紋樣,從景物園林到配色運用,中華文化已成為各大時尚設計師的寵兒。文章將從目前傳統元素于時尚設計行業具體運用出發,為傳統與時尚的合理融合提出針對建議,并表達作者對中國傳統元素能在新世紀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的期望,在國際舞臺上煥發新生。
傳統元素 時尚設計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之一,傳統元素不僅僅是中華民族精神、傳統文化的衍生物,中華文明的結晶。具有源遠流長,歷史悠久的特點,囊括生肖圖騰、文字書法、戲曲樂器、詩詞歌畫、武術經典、中藥茶藝、龍鳳紋樣、傳統節日、古典瓷器、彩陶蠟染、刺繡絲綢、唐裝漢服、道家文化、儒家思想、園林牌坊、廿四節氣、禮儀習俗。在以上中華傳統元素中。其中,傳統圖騰以其對稱性,完整性以及裝飾性,并且穿插著中華民族的禮讓仁義,與民族精神相互呼應的特點成為國內外時尚行業運用最為廣泛的元素,也是國際各大設計師靈感的重要來源之一。
從古到今,中華子女通過勤勞勇敢、伶俐聰慧創造出璀璨、絢爛的中華文化,從龍鳳獅虎到梅竹菊蓮,這些象征祥瑞寓意美好的圖案紋樣都深受中國人民喜歡。
國畫書法,寫意求神,結構章法,虛實呼應,一筆一畫,自成章法;桃李章紋,福壽呈祥;牡丹華貴,荷花廉潔,月意團圓,傳統的圖案紋樣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憧憬。每一個傳統的圖案紋樣的背后,既有歷史人民對和諧圓滿熾烈的期盼,又有東方含蓄之魅力。每一份古典雅致的“中國風”設計系列的背后,都是歷史積淀的厚重,東方神秘的纏綿。例如青花瓷,祥云等圖案,在如今依然被運用到國家重要場合設計中,顯示出不可磨滅的經典性。優秀的設計被永久流傳。
流行催育經典,經典蘊含流行。千姿百態的傳統元素流傳至今,足以佐證其流行性。例如圓明園的十二銅首,制于乾隆年間,是中國古代銅制品的精品,運用了中國傳統的生肖元素,既符合東方傳統審美思維,更糅合了西方的藝術風貌特性,跨越百年,仍價值千金,極具收藏價值,不因時間流逝和地域改編而逝去其流行性。
如圖1、2所示,第6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中,我國知名女星范冰冰身著龍紋禮服霸氣登場,展現了對中華傳統龍元素的創新與繼承,大氣典雅而不失時尚。古代龍袍與現代禮服,兩件服飾橫跨千年,魅力獨具,可顯傳統元素的流行性。

圖1 中國古代帝王龍袍

圖2 范冰冰身著“龍袍”禮服
神秘瑰麗、古色古香的東方文化既具美好寓意,又具藝術內涵,一直為西方國際所贊嘆,驅使著世界設計師掀起其神秘的面紗,一一探究。
當前時尚行業內Louis Vuitton、Valentino、GUCCI等一眾國際奢侈品牌爭相推出“中國風”服飾系列,中國元素風靡國際時尚設計行業,然而在這些“中國風”系列設計之中,兩個問題不得不引起關注。其一,我國本土的服裝定制品牌青黃不接,國內的知名度不大,且難以活躍在更廣泛運用。為何歷史悠久的中華文化,中國設計尚不能與國際品牌一比高下?其二,國內外設計師對中國傳統元素存在誤解,對傳統與時尚的關系具有認知誤區,部分設計師不能很好的理解領悟傳統元素其固有的深層含義,僅僅是簡單的跟風復制失去了我國傳統元素的歷史積淀和藝術魅力。如何令中華文化在時尚設計中煥發新彩,引領潮流,這仍需我們細細探究。
中國的傳統圖騰元素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然而時尚設計師們往往只注重表現其形而忽視其神,對傳統元素的應用流于表面,直接照搬元素式樣于服飾、箱包、彩妝包裝上,并未為能表現其藝術高雅的效果,顯示中國民族風格和文化風貌。他們對于傳統元素在時尚設計中的運用往往不甚恰當。
2016年11月維多利亞的秘密大秀上,開場超模身上賦予演繹“中國龍”的重任,然而超模直接披上一條龍上場,頭大、身短,浮夸的毛翎毫無氣勢,就像舞龍舞獅一樣,毫無藝術美感,在中國風系列演繹上選用中國結這一元素設計為耳環首飾,或直接懸掛于超模所穿鞋子上。配色上直接選用中國人較為喜歡的紅黃兩色,輔以其他亮色,被網友形象地總結為“最炫廟會風”。大多設計式樣表現出了西方人對中國元素、傳統文化呆板的印象,僅僅設計師將一些簡單的東方元素簡單粗暴地大張旗鼓地添加到時裝上,并未能展示中國設計精髓,這種“中國風”的運用無疑是不當的。

圖3 2016維多利亞的秘密大秀
不僅服裝設計師們偏愛中國元素,各大時尚彩妝品牌也推出了討好中國消費者的生肖限定款。阿瑪尼的雞年限量款高光的設計中,大紅配色佐以“福”字印于外殼,高光餅上印有雞的圖樣。向來標榜高奢的雅思蘭黛也推出了雞年限定粉餅,大紅配上金雞和鉆石極具鄉村暴發戶風。韓國時尚箱包品牌MCM的雞年限量款也是十分簡潔,雞的式樣直接鑲嵌在其經典手包中央,詭異且僵硬,與大眾審美偏差較大。

圖4 各大時尚品牌對中國傳統元素的運用
這樣夸張且直接的設計表明西方人對中國文化的有嚴重誤解,流于表面,迫切打開中國市場,卻不得其法。從色彩到圖案,設計理念中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表現,并非頭戴鳳冠、大紅大綠就是中國風,并非一味趕時髦地堆砌中國元素,迎合市場,如斯設計,丟失大牌的風骨,毫無誠意,讓消費者失去購買的欲望,是對中國元素的片面理解。
是否中國傳統元素只能以大雅或大俗運用于時尚設計中?2015的Giorgio Armani Prive高定系列為我們上了一堂大師級的東方文竹水墨課。(如圖6)
設計師以東方水墨文竹為靈感,選取絲質面料,印花廓形展示“竹”一主題。以黑白筆觸點綴竹葉,以線描手繪描畫文竹,輕柔舒適的面料加上雅致純粹的色彩,宛如一場令人沉迷的東方夢境,展示出了精致優雅的東方神韻,將傳統元素用新的理解,詮釋出不同的時尚之美。
迎著中國風的熱潮,《時尚芭莎》與中國故宮文化珠寶,共同推出由著名設計師鐘華主創的“故宮·芭莎紅”玲瓏福韻項鏈套裝。(如圖7)手包雙面織上“海水江崖”紋樣,飽含著福山壽海、萬世升平的美好寓意,純正的中國紅,令時尚與與傳統完美契合。將時尚與中國傳統元素玩出了新花樣。

圖5 阿瑪尼“文竹”高定系列

圖6 “故宮?芭莎紅”玲瓏福韻套裝
對于時尚設計,表現傳統元素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現代服飾與傳統元素的新合作;二是傳統物品、服裝的現代演繹。在通過以上各大品牌運用實例分析后,察覺部分國內外設計師對傳統元素、中國設計存在誤區,針對這一情況,作者提出以下三個建議。
依照受眾選擇傳統元素與時尚設計的結合方式。倘若設計是面向的國內市場,則應該主要探索符合我國市場審美風向的具有東方典雅之美擁有美好寓意的傳統與時尚相結合的設計,倘若面向國際市場則應該以國際友人所能理解的語言來闡述設計展現東方傳統文化的同時,尊重國際友人的審美思維令他們能夠從產品設計中感受到中國設計對他們的友好和睦,人文關懷。
在時尚設計中,不僅要展示傳統元素的“形”,更要展示其“神”。倘若設計師對傳統元素持有拿來主義,機械復制的態度,這種簡單粗暴的運用方式并不能稱之為“傳統與時尚”的結合,簡單快捷地模仿和跟風并不能展示設計作品的誠意,消費者也難以買賬。設計師在對產品進行設計之前應該對中華傳統文化有較好的研習探討后,從感官上、感情上、氛圍上,多方面清楚認識到傳統與時尚結合的精神實質和文化內涵,使得中華傳統的藝術精神風貌靈魂在設計師作品中能夠自然而然地表露出來。做到不僅展示出傳統元素的“形”更需展示傳統元素的“神”。
設計師對傳統元素的運用,不能為秀而秀、不能孤芳自賞。高深莫測、陽春白雪的設計里邊并不能令消費者產生認同感,也難以為市場所理解。要揉傳統,與現代,更要易理解,接地氣,經得起國際市場的考驗,把握時代的脈搏。使得設計產品既滿足實用性,又能表達一定的藝術風貌,提高設計產品的文化附加值。
當前,我國服裝時尚行業雖然紅火,但是我國卻沒有在國際上名聲響亮的品牌,缺乏卓越的設計,如此將傳統元素與時尚設計相結合,令中國設計煥發新彩,提高品牌的國際競爭力顯得十分關鍵。
在傳統元素與時尚設計的結合中,唯有不拋卻傳統,不拿來主義,不機械復制,不跟風模仿,設計出實用功能滿分又展現藝術潮流才能獲得市場滿意、消費者認同,提高品牌競爭能力,推動時尚文化產業的發展,促使中國設計,中國文化走出國門。
[1]中國傳統服飾與時尚結合之探索[D]. 夏夢.天津科技大學, 2010.
[2]中國元素在高級時裝中的應用與反思[D]. 毋海娟.北京服裝學院.2012.
[3]傳統元素在服裝品牌設計中的運用[D]. 張雯.廣西師范大學.2011.
[4]中國元素在現代服飾中的體現和傳播. 張紫星.新聞世界,2012(04).
[5]淺談中國傳統服裝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商場與現代化.李艷.2007(12).
[6]中國傳統服飾語言與高級時裝設計結合初探[D]. 趙青.蘇州大學2010.
[7]中國傳統設計思維方式探索[M]. 胡飛.北京:中國建筑輕工出版社,2007.
鄧穎(1992-),女,漢族,浙江理工大學服裝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服裝品牌網絡營銷;鄭喆(1978-),女,漢族,1. 浙江理工大學服裝學院,2.浙江省服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服裝品牌管理與消費心理。
高等學府訪問學者教師專業發展項目[浙教辦[2017]1號];浙江省高校重中之重紡織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和浙江省服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開放基金(2014YXQN09);浙江理工大學521人才培養計劃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