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
摘 要:怎樣讓初中的體育課既能注重學生全面素質發展又能在體育中考時考出理想的成績?什么樣的體育課堂才能讓學生喜歡或讓學生期望上體育課?初中體育課如何為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打下基礎?先闡述應試教育下的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現狀,再從體育課堂教學與體育中考兩個方面提出解決現狀的觀點。
關鍵詞:體育課堂;練習;評價
一、體育中考背景下的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現狀
1.初中體育課變為應對體育中考的訓練課
當體育學科被納入中考科目后,學校體育被提到了一個從未有過的高度。為了追求分數,體育課已不再是健康快樂的課堂,取而代之的是枯燥的訓練課。中考考試項目已成為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的全部內容。中考考什么,我們就練什么。重復的課堂組織,呆板的教學活動,嚴重偏離了新課程標準的教學方向。
2.學生喜歡體育,不喜歡體育課
學生喜歡體育運動,卻不喜歡體育課,大概是因為在他們眼里,體育和體育課根本是兩種不相干的存在?;叵雽W生時代,當深愛的體育剛剛變成體育課時,我們都滿懷欣喜地參與到其中,但當真正深入時,卻發現——上課永遠都是講不完的動作方法、練不完的準備活動……最終壓死學生心中體育課的最后一根稻草,是體育成為考試科目。現在體育課堂只以學生體育考試項目成績的提高為目的,全然不顧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體育課已成為壓在學生肩上的又一負擔。
3.體育中考后學生身體素質的擔憂
國家體育總局和北京體育大學聯合編撰的《中國青少年體育發展報告(2015)》正式發布。它指出800米、1000米耐力測試,大學生整體成績不如中學生。大學生的耐力、速度、力量等素質持續下降,已經成為制約國民身體素質提高的瓶頸?,F在的初中學校體育已喪失了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功能。試問,體育中考后,還會有多少學生堅持跑步?有人調侃說,高三是我們一生中文化水平最高的時候,可千萬別讓初三成為我們身體素質最好的時候。
二、改變現狀,應該從體育課堂教學與體育中考兩方面加以改善
1.體育課堂教學改革
(1)提高體育課練習密度與強度(學生的平均心率)。
體育課練習密度和強度是在“老問題”和“新現實”背景下提出的熱點問題。提高體育課的練習密度和強度已成為“國家意志”。5月26日我參加了合肥市中學《體育與健康》學科教學改革專家報告會。聽了季瀏教授的講座和劉晉教授的示范課后,我深受啟迪。劉晉教授提出體育課的密度是基礎,在這個基礎上談課改才有意義。體育課的練習密度要達到70%~75%,才不浪費學生有限的體育課時間,平均心率要達到140~160次/分鐘,課才有價值。另外,劉教授還提出每節課10分鐘體能訓練,這對當今體育課十分必要。我感同身受,新課程標準與體育中考并不矛盾,問題是在于我們的體育課。傳統體育課的練習密度和學生平均心率太低,尤其是在新授課上,例如籃球,體操等,教師過多地教授運動技能,頻繁地講解和糾錯,使得學生的練習得不到保障,強度提不上去,這就導致體育教師只會選擇800、1000米、跳繩等中考考試項目來作為主要內容,脫離了新課程標準。
(2)改變教學方式,強調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轉變,注重運動技能整合
現在我們有一些體育學科的優質課比賽和展示課,一堂課只是看教師在表演。教師講的時間比學生活動的時間還要多。不停地講解,頻繁地糾錯,不但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同時使得體育課的密度和強度上不去,學生得不到有效的鍛煉。眾所周知,學生體育技能的提高不是教師教出來的,是學生自己練出來的。在新授課中,教師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化,缺乏實效性。
2.完善中考考試機制,注重體育技能評價
目前我國體育中考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淡化了體育本身的內在價值,因此,應完善體育中考制度,使體育中考項目的安排更加人性化和科學化,給學生更多的自主選擇權??荚図椖康脑u價體系必須改革,注重體育技能的評價。中考項目中可以更多體現技能,例如現在籃球中考項目,技能單一化,只是運球往返,因此可以采用類似NBA或CBA的技巧比賽,從單一的運球技能測評改為運球、傳球、投籃的組合技能測評。季瀏教授在高中體育課改中提到,體能代替田徑成為高中體育教學的必修課。我深受啟發,是否中考體育也可以用體能考試代替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成為必考科目,讓學生有更多選擇性,同時從單一的耐力評價轉向速度、力量、耐力、協調等綜合素質評價。
總之,隨著“健康第一”的思想再次被提起,應試教育下初中體育課堂呈現的問題亟須解決,作為一線教師,應力所能及地為我們的體育教育出謀劃策,還體育課一個健康、快樂的環境,讓我們的體育課堂真正成為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
保障。
參考文獻:
[1]劉晉.對大密度大強度體育課的探索與實踐[J].中學學校體育,2015.
[2]張磊.為什么學生喜歡體育不喜歡體育課[J].教育日課,2017.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