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波
摘 要:新課程標準對課堂提出了更高要求,倡導自主學習,倡導合作探究、討論交流,倡導先學后教。從自學、討論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實施的幾點體會,以期同行們投身課改中,探討有效課堂的構建,打造精彩課堂。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自學—討論”模式
“自學—議論”教學法,打破傳統“灌輸”的教學,其終極目的是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如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實施自學—討論—引導的教學模式,構建學生會學、樂學的互動課堂?下面結合教學案例,簡單論述具體的實施策略和實踐性的體會。
一、注重先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014年年底,江蘇省徐州市首先推進了“學講計劃”,實施了“學講模式”,課堂上師生關系、師生角色、師生地位都發生了根本的轉變,學生在“學講”課堂上,充分自主學習,教師針對重點和難點,巧妙進行點撥和啟發,促使學生有效學習、全面發展。較之于傳統的被動灌輸、機械存儲,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凸顯,學習方式靈活、開放、自主。“學講計劃”的有效開展,自主學習是前提,合作探討以自主先學為基礎,教師的引導也以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為前提。因此,教師應精心設計自主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完成自學任務的同時,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如8下Unit 4 Reading的教學前,教師設計下面的預習題,課前提前預習新課中的生詞、短語,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為課堂交流打下基礎。如:
(1)我會讀會寫下面的單詞:
against tie over stomach until finger tiny continue either manager lift army unable shoulder
(2)我能用英語解釋下面的詞語:
against tied out tie tiny continue manage
(3)我知道以下短語:be tied out,fall over,not...until...,keep
doing
(4)利用手頭資料查閱課文故事的背景,了解故事的梗概。
(5)初步閱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能用自己的話復述出故事大意。
這樣的預習任務的設計,從單詞、短語、故事的背景、課文的閱讀等全面設計,利于學生的自主預習、合作討論,課前對這些內容提前預習,做到心中有數,為課堂的探究和運用打下基礎。
二、合作探討,培養探討學習的能力
合作學習是目前主要的學習方式之一,是在自主基礎上的互學的主要形式,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提高合作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策略的主要途徑。
合作探究學習的開展,主要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而展開,活動以討論、探究為主要形式,較之于傳統的講授法,合作學習更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機會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激發興趣,提高課堂的參與度。而實現這一宗旨的主要策略是教師的問題的提出和活動的設計,問題應具有趣味性,活動應具有新奇性、創新性。
如8下Unit 4 Reading的教學中,對于知識點——單詞、短語的處理上,除了開展以知識點的學習和掌握為基礎的活動以外,還應該注重詞匯的拓展學習,對于詞匯的拓展學習,在常態教學中,教師習慣于給學生一一補充,如against這個單詞,教師會根據課文中的句子After our ship crashed against the rocks,I swam as fast as I could.教師會對against 在這個句子里是靠近、碰、撞時,后面接名詞、動名詞、代詞、V-ing等形式作賓語。再補充還有“反對”的意思,通過例子,“你是反對還是贊成?”讓學生使用against以及其反義詞for翻譯成漢語。這樣的“給”和“接受”,學生的積極性難以提高。而如果對于知識的拓展以問題的形式提出來,讓學生合作探討,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參與度。對于問題教學,所設計的問題務必有趣味性、新穎性、挑戰性,否則,問題對學生沒有吸引力,難以激發興趣。如T/F的問題、A/Q問題,對學生索然無味。而拓展性強、有創新力的問題,可以吸引學生的參與興趣,合作起來也沒有異議。
此外,教師的引導也不容忽視。教學中,對于學生的疑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等施以巧妙的點撥。新課改下的新課堂模式的構建中,學生自主、探究、實踐,成為課堂的主人,而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問題的設計者、活動的參與者,對學生的學習和活動起到積極調控、引導的作用,促使學生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永紅.對初中英語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的淺析[J]. 新課程(下旬),2014(3).
[2]易正明.淺談初中英語自主合作探究課堂的構建[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8).
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