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風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是在新課程教學改革過程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充分發揮了師生間、生生間的相互交流,而且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競爭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自覺性方面都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初中英語;成果反饋
英語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在英語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這就必須改變傳統“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在教師的點撥、啟發和引導下,能夠鞏固、擴展基礎知識,發展聽、說、讀、寫基本技能,并獲得一定的自學能力。如何達到這個目的呢?下面我就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進行探究。
一、進行科學分組,確保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
在教學中,由于學生的成績有差異,對英語的興趣也不一樣。要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教學,首先要合理分組,根據每位學生的英語成績、性格特點、座位情況進行分組。每個小組取一個成員認可的組名,立下小組的口號,選最優秀的成員擔任組長。小組成員在組內分工,各承擔一個角色。分組的目的要達到人數合理,以優帶差,水平接近。由于各組的水平相當,在開展各項活動時,要激發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以及集體榮譽感和競爭意識,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小組活動中,學生要分工合作,要發揮每個組員的優勢,互相取長補短,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
二、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門藝術,在此過程中教師如何做到指導學生合作更是一門藝術。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探索指導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充分發揮教師在合作學習中的主導作用,對活動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指導。明確學生的地位,學生是活動的參與者,甚至有時還是活動的組織者和設計者。教師只是活動的指導者,在教學中起拋磚引玉的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進步與發展,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應注意明確師生關系。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應是平等、民主、和諧的,這樣才能有利于充分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有效地讓學生進行互動,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選材上要防止合作交流的內容膚淺,學生缺乏興趣、隨心所欲。要防止小組合作的成果演變成個人才藝展示。
在小組活動中,教師應認真觀察各小組的進展情況,啟發和引導學生之間的互動,及時發現活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實時地為他們提供語言、句式等方面的幫助。在小組活動后,及時讓學生反饋小組活動的成果,學生對活動的成果做好展示或匯報,教師要做好評價和總結。
三、形式多樣,調動學習積極性
英語是一門語言,而語言的學習在于交流。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對課堂進行拓展,讓英語走進學生的生活,鼓勵學生體會意境,布置與學生生活相貼近的教學任務,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探討有內容,發言有話說,學習的氛圍就熱烈。
1.合作設計,制作手抄報。這類活動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所學知識合理安排。可結合某個節日或課堂所學的內容,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分別查資料,設計圖樣,制作手抄報。
2.合作游戲。它是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常用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為了使游戲時的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教師組織游戲時可以將全班分成若干個小組進行對抗賽,比賽時要記分。
3.激發表演潛力。大多數學生具有表演的天賦,應該讓學生在情景中學習語言,在交流中應用語言。老師結合課文,布置題目,讓學生自導自演,要求小組內的每一個同學都要參與。通過這樣的演練,讓同學們加深對各句型的理解。
4.培養閱讀興趣。在教學中,老師可以適時推薦些英語書刊,讓同學們閱讀,并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討論,交流心得。
四、適時引導,給學生留有足夠的討論和思考空間
在初中英語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合作交流和思考。這樣才能推動小組合作學習持續有效地進行。在討論前,教師應設定任務,設定展示時限,但要保證學生有獨立的討論和思考空間,如果只是短暫的討論,或者片言只語,那么就可能造成學生討論過程的匆匆忙忙、解決得不痛不癢,思維過程的膚淺懶惰。
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改革三大學習方法之一,對于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有重要作用。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科學有效地開展課堂小組的合作學習,給予學生充分展現自我的機會,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還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馬占花.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1(25).
[2]何彤暉.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1(81):122.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