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珩
早就傾慕鏡泊湖的水色山光,前年盛夏之季,終有幸逃出酷熱的北京,到鏡泊湖作了短暫的小憩。
從牡丹江市驅車前往鏡泊湖,路上要走兩三個小時,那天又因事耽擱,出發較晚,剛走了一多半的路程,時間已過正午了。沿途每隔十余里,就會集中出現幾家民營的小飯館。從大玻璃窗望去,店堂里空空落落,很少有人用餐,店主多在門前閑坐或干著其他的事。除了門前掛著的幌子之外,幾乎都在玻璃上寫著兩行醒目的大字:“湖水鮮魚,石板大米。”這“湖水鮮魚”顧名思義,當是鏡泊湖中的盛產。而“石板大米”是怎么回事,就不得而知了。
選擇了一家飯館,老板極為熱情,向我們介紹了他店里的各種活魚,征求我們的意見。我們說明只是吃便飯,飯后還要趕路,有幾樣菜吃飯即可。那老板很有耐性,雖然沒達到他的最大企望,可還是最終使我們點了兩三尾活魚。那些魚我大多叫不上名字,或者是當地人有當地人的叫法,陪我們來的同志很在行,能與老板搭上話,什么魚該怎么做,清楚得很,所以菜點得既實惠,又好吃。
東北人豪爽,菜都講究大盤大碗,一個蘑菇燉小雞,雖然不過半只雞,但加上野山蘑,湯湯水水能盛上一只嚇人的大海碗。每人夾上兩筷子,剩下的不過是半碗湯汁,倒是領略了這種豪爽中的“水分”。做魚的手藝一般,尤其是端上來的形象不佳,黑乎乎的一大盤,連頭尾都辨不清,但吃起來卻味道非常鮮美,據說那魚都是湖里野生的,又沒有經過污染,不像我們在北京吃的人工養殖魚,味道當然甘美無比。其中一道涼拌生魚,是我們從來沒有吃過的。那涼拌生魚也是堆成尖兒的大盤,里面滿是鮮紅的辣椒末,但吃在嘴里卻不甚辣,酸甜脆嫩,極為適口。那是用整條的活黑魚殺后去皮去刺,再將魚肉切成細絲,用白醋立即攪拌,加上生的卷心菜絲及糖、辣椒面拌在一起,所以吃起來格外爽口。
鏡泊湖所在的寧安縣是朝鮮族較多的地區,這種涼拌生魚是不是朝鮮族的風味?我在北京也吃過朝鮮館子,但從未吃過這種涼拌生魚。鮮美的生魚絲與脆嫩的卷心菜拌在一起,吃在口里卻分不清哪是魚,哪是菜,正是妙處所在。據說這種涼拌生魚要即殺即吃,從殺魚起,經過去皮、剔刺、切絲、生拌,要在十分鐘內完成,時間稍長魚肉就失去了鮮味兒,而且會變腥。
那米飯盛來卻秀氣得很,碗很小,與盛菜的器皿形成鮮明的對比。那米晶瑩剔透,顆粒飽滿,比一般米粒幾乎大一倍,而且粒粒可辨。過去我僅在一些印制精良的畫報上看到過這種大米飯,總認為那是制版和照相的藝術加工。可這大米飯真如畫報上的一般。米飯吃到嘴里,糯軟而又滑潤,且不失韌度,油性又很大。人家告訴我,這就是鏡泊湖附近出產的“石板大米”。
“石板大米”又稱“響水大米”,據說是長在火山熔巖上的水稻,每年只產一季,且產量不高,是當地特產。舊時曾做過“貢米”進獻朝廷。寧安的“響水大米”又以東京城西的渤海鎮水稻最為有名。這渤海鎮曾是古代渤海國的首都,也稱上京或東京龍泉府。
據說鏡泊湖中的魚類有五十多個品種,我們在鏡泊湖的幾天中,居然也品嘗了十余種之多。廚師的手藝雖不敢恭維,但魚是極鮮的,尤其是鏡泊湖中的特產“湖鯽”,肉細而腴美,但刺并不像平時吃的鯽魚那樣多,無論紅燒、干燒、清蒸、干炸或做湯羹,均不掩其鮮。鏡泊湖方圓百里,四周峰巒疊翠,湖水清澄如碧,湖南部水深僅數米,湖北部卻可達50米左右。水深淺不同,湖中各種魚類的生活區域也不同,五十多種湖魚分布在深淺不同的水域。清晨或傍晚,在此休養者多臨湖執竿垂釣,怡然自樂,是時風平水靜,無波若鏡,如能釣得幾尾鮮魚,稍加烹飪,無論佐餐下酒,都是一種極好的享受。
因我盛贊“響水大米”,主人邀我去附近的一處村落,名叫“高麗屯”,是朝鮮族集居之地。據說屯里有數十家老百姓自辦的餐館,那里的“響水大米”最為正宗,要超過我們在路上吃的。當我們驅車到達時,已是華燈初上,“高麗屯”中每座院落,都在大門口懸起串串紅燈,院內是農家泥墻土炕,燈火通明。連續詢問了十余家,竟家家客滿,只得悻悻而歸。未能了卻品嘗“正宗響水大米”之愿,至今留下一個遺憾。
“魚米之鄉”對鏡泊湖來說,應是當之無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