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生
近些年,不少常見食物都被列入了性早熟“黑名單”。真相是什么呢?且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何麗和食品安全博士鐘凱的詳解。
嫌犯①
鵪鶉蛋、鴿子蛋 在同等重量的情況下,各類禽蛋的總體營養價值和雞蛋差異并不大,其中的激素水平也大致相當。
嫌犯②
蜂蜜 事實上,所有動物產品都有少量激素,蜂蜜所含的微量激素比雞蛋還低,無需擔心。
嫌犯③
雞鴨肉、動物內臟 家長擔心雞鴨等禽類吃了“促熟劑”,孩子吃下去也會長得太快。其實,現在的雞長得快,是良種選育、優化飼料等因素共同推動的結果。如真打激素或喂激素,不僅成本增高,雞的健康狀況也不好。
嫌犯④
豆制品、蛋白粉 有報道稱,豆制品、蛋白粉中含有“大豆異黃酮”,孩子吃了會引起性早熟。其實,豆制品里的大豆異黃酮含量相當低,且是植物性激素,正常食用不會性早熟。但要提防一些保健品偷偷添加真激素。
嫌犯⑤
奶粉、牛初乳 檢測表明,奶粉里的雌激素遠沒母乳多,孕酮水平和普通牛奶、母乳相當。牛初乳里的激素水平比一般牛奶高,但和人初乳的水平相當。
嫌犯⑥
“催熟”的果蔬 頂花帶刺的黃瓜、催熟的西紅柿、反季節的草莓等常被人們認為是激素催熟的,會影響孩子健康。其實,這些都是植物生長調節劑作用的結果,只要在批準范圍內使用是可以安全食用的。另外,植物激素和人體激素是兩回事,不會輕易跨物種發揮作用。
嫌犯⑦
薯條、漢堡 有研究稱,每周吃兩次以上漢堡、薯條等快餐,并常吃油炸膨化食品的兒童,更易性早熟。事實是,孩子常吃快餐會導致肥胖,從而促進雌激素形成,帶來性早熟危險。
嫌犯⑧
碳酸飲料、功能飲料 飲料中糖分高,功能性飲料還含有電解質、咖啡因、?;撬岬?,喝多了的確對健康有影響。不過,不會直接造成性早熟,主要是因為里面的糖會導致肥胖,進而誘發性早熟。
嫌犯⑨
燕窩、人參、桂圓 從中醫角度來看,這些滋補營養品本身就不適合兒童食用,而非因性早熟問題。
嫌犯⑩
“催肥”的豬肉 豬肉的主要問題是瘦肉精,但它不是性激素,而是β受體激動劑,易致肌肉震顫、心率異常等問題,跟性早熟無關。
嫌犯
魚子、蟹黃、海膽 這些水生生物的卵、生殖腺中的激素含量比雞蛋低,正確食用不會性早熟。
目前,醫學上明確的導致性早熟的因素包括:1.腦部和其他機體病變、腫瘤;2.營養過剩以及由此帶來的肥胖;3.過早接觸影視節目中“兒童不宜”的情愛鏡頭和各種相關資訊;4.誤服藥物,比如避孕藥;5.過度光照、開燈睡覺。
專家提示,預防性早熟要做到:1.為孩子合理搭配谷物、蔬菜、肉蛋奶等食物;2.不要讓孩子把果汁、飲料當水喝,避免能量攝入過多;3.多陪孩子玩耍、運動;4.盡量不給孩子吃營養保健品;5.購買合格玩具,一些違規塑料玩具有導致性早熟的傾向;6媽媽們的化妝品一定要妥善存放,孩子使用會增加性早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