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軍
2017年春節時,林虹和老公為了盡孝心,把住在鄉鎮的婆婆接來省城一起居住,什么事情都給婆婆安排好。過了一段時間,林虹發現婆婆似乎得了疑心病,總懷疑別人偷了她的東西,自己生了重病等等。開始林虹還信以為真,后來才發現一切都是子虛烏有。
“多疑”雖不是老年人的專利,但相較于年輕人而言,它卻更喜歡纏上較為年長的朋友。一般而言,老人多疑有以下幾方面原因。第一是生理的原因。年齡大了,視力和聽力漸漸下降,這時候,老人聽的看的不如以前多,也沒那么準確,因此容易多疑。第二是人際交往減少的原因。第三是記性不好和妄想。老人記性明顯下降,可能是癡呆癥的前兆,而經常有被偷、被害或得病的幻想,可能是精神障礙的表現。
從林虹婆婆的言行來看,很可能是她把東西放在別的地方,自己忘記了,而懷疑別人偷東西。而且找到東西后仍堅持自己的看法,不認為是自己記性不好。多疑,顯然是老年人快樂生活的“絆腳石”,兒女、親朋們該如何幫老人搬走這塊石頭呢?
對老年人來說,家人和社會兩方面的關心和支持都很重要。獨處的老人更容易多疑,因此,兒女不僅要關心老人身體,也應鼓勵老人多參加社會活動。1、身體疾病早發現。生理疾病是老人出現精神障礙的高危因素,身體不舒服應及早就醫,但不要對疾病過于焦慮。2、身體動,心理也要動。有的老年人很注意鍛煉身體,除此之外,還應注意多參加社會活動。和人交流是一種“心理運動”,一些問題在交流中自然就過去了。3、刺激性大的事情少參與。老年人打打牌、打打麻將是不錯的腦力活動,但如果輸贏太大,盡量少參與。4、動用老年人的智力。繼續學習,發展一些從前因為工作忙而沒法做的興趣愛好。
另外,家人對待多疑老人要開誠布公,先做個耐心的傾聽者,再把疑心的地方幫老人弄清楚,并盡量理解老人因為年齡大而產生的一些多疑情緒,多制造一些機會讓老人接觸外界事物,巧妙轉移老人的注意力。當老人生活中有了新內容,新的社會關系,注意力從那些“疑點重重”的事情上發生轉移,就不會把“瑣事”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