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光蓉
摘 要:由于農村教學環(huán)境相對較差,音樂課堂教學受到很大局限性,多數老師教學主要以唱歌為主,這使得音樂課堂上的器樂學習方面比較薄弱。所以,應該加強音樂課堂上對器樂的學習,通過器樂增加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從而有效提高初中音樂課堂的有效性。
關鍵詞:農村初中;音樂課堂;器樂教學
為了貫徹落實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方針,農村初中學生應當掌握一門藝術特長,比如說音樂。音樂課是一堂享受課,學生能在音樂中放空自己,享受內心的音樂天堂,如何讓農村學生學習音樂更高效,我們認為器樂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會演奏樂器的學生普遍能獲得學生們的稱贊和喜愛。
一、器樂教學對音樂課堂的重要性
一般來說,在初中階段學生的課業(yè)任務比較繁多,學習的科目逐漸增多,課后的作業(yè)練習項目也相對增多,學生放松消遣的時間會很少,這樣嚴重影響學生們的身心健康,只有在音樂課中能休息一下,所以從時間的角度來說,把器樂教學引進課堂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中“玩”樂器。喜歡音樂的學生很少的原因是學生投入學習音樂的精力少,但是器樂可以更好地讓學生體會音樂的魅力,這樣學生就會把自己的興趣投入器樂中去,所以器樂教學應應用到音樂課堂中,這樣才能使學生喜歡上音樂。
二、農村初中音樂課堂開展器樂教學的現狀
(一)農村教育投入不足
農村教學條件相對較差,教師資源薄弱,一般都是其他任課教師代教學生的音、體、美,一般的學生都去城里上學,導致生源減少,更導致投入過少,造成惡性循環(huán)。
(二)學校“一切為中考”觀念
農村初中學生的終極目標就是考上一個好高中,所以音樂的地位是最底層的,中考不考音樂,學校為了語數外這些科目,讓一些副科做出犧牲,這樣學生也認為這是副科,音樂成績好的學生也不能中考加分,所以學生的觀念就是可學可不學的心態(tài)。
(三)教學單一,音樂課淪為唱歌課
農村音樂課就是教授學生唱歌,樂器幾乎沒有,更談不上器樂教學了。當城里的學生上器樂興趣課的時候,農村學生還在唱歌,這樣會導致城區(qū)、農村的音樂素養(yǎng)差距越來越大,讓唱歌課更加索然無味,學生只能羨慕電視中的吹拉彈唱。
三、提高農村初中音樂課堂器樂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學習興趣
器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器樂的演奏能讓學生感受到各種意境。比如《呂氏春秋》中記載伯牙彈琴時,子期能聽到高山流水的聲音。學生雖然沒有鐘子期的欣賞能力,但是也能領略各種意境。器樂技藝能夠讓學生移情,讓學生忘卻不良情緒。當教師用器樂給學生們上課的時候,學生會不由自主地對各種器樂、各種演奏形式產生濃厚的興趣,被器樂的音色所吸引,進而培養(yǎng)他們探究音樂藝術的興趣,從而讓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有了顯著的提高。
(二)合作學習,創(chuàng)造和諧氛圍
音樂器樂教學中最重要的方式是合作,演奏樂器時需要學生們的通力合作,齊奏、合奏這種群體性的音樂活動,不僅能促進學生之間的友誼,還能鍛煉學生的群體意識。這樣會讓學生學會如何與其他學生配合、協(xié)調,因為如果他們之間沒有默契,合奏出來的聲音肯定是雜亂無章的,演奏的過程需要每一位演奏者視覺、聽覺、觸覺的共同作用,這個過程能讓學生與老師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氛圍,氛圍和諧了,課堂器樂教學的水平肯定會大大提高。
(三)提升音樂審美,關注音樂教學本質
學生應該知道,器樂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從中受到審美教育,教師傳授的不單單是器樂,其本質是音樂。器樂教學的本質就是農村初中學生以器樂為工具,用來表演音樂。學生們應該關注作品的音樂性,以器樂為一門技術工具,這樣才能提升音樂審美能力。比如,中國傳統(tǒng)曲目《十面埋伏》中,用琵琶彈撥,模擬出陣陣簫聲,讓我們重回四面楚歌、霸王烏江自刎的時代,讓我們領略殺聲震天、馬蹄紛亂的楚漢時代。這就是音樂的內涵,讓我們體會音樂最本質的東西。學生應當提升音樂審美,只有真正懂音樂后,農村初中音樂課堂器樂教學才能更加順利地開展,也更容易開展,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總而言之,器樂教學應當受到農村初中學校的重視,讓器樂教學以學生興趣為前提,學生、教師之間通力合作為手段,關注音樂本質,提升審美為課堂器樂教學的根本,這樣才能讓學生的音樂素質得到顯著提升。中國13億多的人口約有9億是農村人口,我們應當重視農村初中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這也是時代賦予我們每個人的責任,畢竟學生才是祖國的未來。所以,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順應歷史的潮流,積極探究如何提高農村初中音樂課堂器樂教學水平,為培養(yǎng)農村初中生的音樂能力而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李敏.淺談農村初中音樂教學[J].職業(yè)教育與區(qū)域發(fā)展,2016.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