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利
摘 要:減負和增效是當前教育改革背景下最核心的兩點要求,也是新課程賦予教師教育教學的重大使命。主要結合對初中語文教學現狀的分析,提出“減負增效”行之有效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
一、當前教育背景下初中語文的教育教學現狀
在當前的教育教學形勢下,“唯分數”論和“唯成績”論仍然占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升學的每一個過程包括小學到初中、初中到高中、高中再到大學甚至大學到讀研究生的標準依然是學生的學習成績,選拔的依據仍然是學生的考試分數,也就造成了應試教育的“實用性”,家長和社會對于學校的評價也總是著眼于了解和評價這個學校的升學率究竟高不高。在當前新課程理念的教育背景下,填鴨式的教學思維、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仍然是教師普遍采用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生學習參與度的聚焦、創新性的發展極為不利,也造成了教學與應用的嚴重脫軌,而且往往也極大地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對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和學用結合能力的提升都是毫無裨益的。
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減負增效”的應用對策
(一)充分做好課堂教學的準備工作,做到心中有數
良好的課前準備能夠為課堂教學的開展提供好“頂層設計”的基礎,強化教學過程中的目的性、提升教學的方向性、確保教學的針對性。在初中語文課前準備環節,對于教學內容的梗概進行總結、對于教學的知識點進行科學的分析提煉和有效整理應當是教師的必修之課,明確哪些是核心的和關鍵的?哪些是學生不容易掌握的難點?這些知識點之間有著什么樣的聯系?在課堂教學中應當如何進行有效的串聯?學生在知識點的應用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哪些問題?在教師備課過程中應當充分將這些問題梳理清楚,從而明確教育教學應當達到什么樣的目標,教師還應當充分考慮在教學過程中基于這一章節的內容應當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思路和方式?哪一種可能會產生更好的效果?這些都需要精心設計,確保課堂的時間與學生的頭腦承載量是相符合的,如此方能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之內將自己想要講解的、需要說明的精確、有效地闡釋和教授出來,讓學生實現課堂知識學習的高效化。
(二)科學實施分眾化,層次化的課堂教學,做到因材施教
學生在知識基礎、思維方式、理解程度等方面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教師應當像魏書生老師那樣,在每學期的第一節課,先讓學生寫出自身的優缺點,從而建立學生的臺賬,對學生的優勢與不足有充分的了解,這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夠充分地以學生的學情為依據強化教學的精準性和有效性。教師還應當鼓勵和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想法進行充分的表達,還應當賦予他們充足的思考時間,讓他們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比如對于容易走神的學生可以采取課堂提問提醒的方式,對于
厭學的學生應當注重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和激勵性,教師還應當努力與每一位學生搞好關系,使課堂始終處于一種和諧、融洽的氛圍中,學生學習起來感覺很輕松、很愜意,這樣就強化了課堂教學的成效,減輕了學生身心的雙重負擔。
(三)扎實推動課堂結構的持續性優化,做到新穎靈活
哲學上講,事物的質變不僅僅是數量上的增減,優勢排列結構的優化也能夠促成質變的發生。因此,教師要科學、合理地進行課堂結構的設計與優化,并且根據不同的章節內容及其難易程度和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相應的改變和調整。比如,在初中語文古詩的教學中,需要教師對其中的字、詞、釋義、思想和情感表達進行講解和闡釋的時間應當較多,而對于初中教材中一些優美的散文和詩歌則需要教師最大限度地給予學生自由閱讀的時間,讓學生通過充分有效的閱讀對于文章的中心和主題、思想和主
旨、內涵與意義有著科學的理解與把握,而適當縮減教師教授的時間,在議論文中則需要給予學生充足的課堂練習時間等等。在需要學生進行有效交流和探討的內容上,教師應努力確保時間上的合理,在整個課堂環節的設計中堅持精細化,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將教師講解的知識充分地消化,還能夠提升課堂的靈活性和新穎性,減輕負擔的同時也能夠增強效果。
(四)強化課堂學習方法的教授,做到事半功倍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好的方法可能讓學生在學習中少走彎路、直接通向捷徑,從而有效地節省學習的時間、減少學習的難度和負擔。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除了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讓學生盡可能多地理解和認知知識內容,還要注意將一些學習的習慣和方法教授給學生。比如,哪些知識點學生應當認真細致地在本子上記下來,哪些是需要反復進行深入思考的,哪些只需要做到基本了解即可,為學生指明學習的重點和核心,讓學生對于不同的知識內容在學聽講過程中有所側重。以此為基礎,教師還應當總結和歸納一些適宜學生運用的記憶的技巧和方法,在學生習題的練習中,教師應當摒棄“題海戰術”的思維定式,精心挑選那些非常典型的、有著很強的代表意義的題目,并努力講深講透,讓學生自己能夠舉一反三,這也是減輕初中生語文學習負擔、促進教學效率提升的重要路徑。
參考文獻:
[1]胡泉.初中語文課堂師生減負的思考[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6(23).
[2]王陽蕾.淺析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減負增效的策略[J].好家長,2016(34).
編輯 李建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