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
摘 要:班級作為學校管理的基本單位,是一個小集體,管理工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國學課程的引領下,將中國最早的管理學——《大學》應用于班級管理,用傳統文化的精髓構建和諧、文明、向上的班級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傳統文化;尋;班級管理;道
班級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中心,“它是知識的集散地,是人格的熏陶地,是體質的培養地,是心靈的歸宿地。”班級也是歷練學生心靈的大熔爐,為使他們的心靈得到凈化和充實,營造和諧、積極向上的班集體,在國學課程的引領下,我們也將傳統文化請進班級。通過學習傳統文化——《大學》來尋找班級管理之道,營造班級文化。
一、增強自我約束機制,做好角色定位
《大學》中有這樣一段話:堯、舜帥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帥天下以暴,而民從之。意思是堯舜用仁愛統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隨著仁愛;桀紂用兇暴統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隨著兇暴。這看起來是君主的治國之道,但讓我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將對學生產生怎樣的影響,我的思維模式、處事方式都將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每每想到這一點,我都不斷地告誡自己: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學生做不到的,自己也一定要做到。
身教重于言教,經典帶給我們的道理人所共知,再平常不過,但見微知著,教師的言行無形中給學生的是一生的好習慣和處事之道。用這種潤物細無聲的形式教育和感染學生,為他們的未來積攢一份寶貴的財富。
二、班干部隊伍責任化
《大學》中提到“為人君,止于仁;為人臣,止于敬;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與國人交,止于信”,讓學生明白了不同的身份和角色,也具有不同的目標、任務和行為準則。也就是說,你處在一定的位置上,扮演著與其相應的角色,那么你就要承擔相應的義務。這就要求班干部各自明確自己的職責。為此我耐下心來想了一個辦法。我每天都從值周打分表上抄下我們班各項的分數,根據這些分數給相應管理這項的班干部打分,并且把每天的分數在班上公布,一個星期后再根據任務完成情況評選最負責任的班干部若干名。同時結合小組捆綁式評價讓組長每天給組員的各項表現打分,一周后在班會上反饋。還通過班委會制定班級目標、小組目標、個人目標,提高了每位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了責任意識,班級的各項工作都能井然有序地開展。
三、培養格物致知的創新精神
《大學》的“格物致知”,是古代的語言,但是轉換成今天的話語,是不斷地去創新。“格物致知”,先去“格”,也就是去研究,在平時要求學生對所學知識不斷地復習“致知”,即從中獲取新知,從而能達到《大學》所引名言的境地“茍日新,又日新,日日新”,不斷形成創新思維,總結學習中的方法、規律。比如在上完每一課時我讓學生根據題目設計富有新意的圖案,并在圖案中歸納整理知識點,構建知識結構體系。這樣不僅看著美觀,還易于把握重難點,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讓學生學會了學習,培養了學生勤于讀書、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以義為利”的思想教育
《大學》講究“以義為利”的理念和智慧。如今“急功近利”“見利忘義”“貪利棄義”的事例比比皆是,媒體關于這方面的報道屢見不鮮。為此我平時把生活中的例子與《大學》“以義為利”的思想相結合,如地溝油、毒奶粉、電信詐騙事件等,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學會辨別忠奸、善惡,結合實際生活進行道德取舍實踐,了解做人的道理,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打下了基礎。
五、人際關系和諧化
“和諧”,是這個時代的主旋律?!昂椭C的社會”,這是我們國家奮斗的目標;“和諧的班級”,這是一個班主任奮斗的目標。和諧,它作為一種思想,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的骨髓?!洞髮W》中說道“修身在正心”。每個人心中要有善,才能正其心。在生活中,人與人之間難免會產生矛盾、沖突。當師生之間產生誤解、同學間發生矛盾沖突時,我讓學生回顧先賢,在心中牢記“止于至善”,讓學生把思想轉化為行動。在行動中感悟先賢的教誨,從而達到師生之間的平等和諧,生生間的“與人為善,以和為貴”。
誠然,班級管理總是需要新的思考,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們仔細研讀;也許我只是看到了冰山一角,但我希望這是一個起點,古為今用,讓《大學》之道為班級管理領航,用國學思想提升管理班級的格局,探索班級管理的新模式,開啟教育新天地。
參考文獻:
[1]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大學[M].安徽人民出版社,2011.
[2]楊善林.企業管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韓君.班級管理中的“仁、義、禮、智、信”:由傳統文化談班主任修養的提升[J].陜西教育(行政),2011(3):20.
[4]劉志昂.中國傳統文化在初中班級管理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11).
編輯 謝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