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婷
摘 要:初中語文作為初中階段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學生情感的重要時期。就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作用進行了簡要分析,并就如何更好地滲透情感教育提出了一些解決辦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情感教育;滲透辦法
語文在人的一生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初中階段,作為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養成的重要階段,教師更應切實承擔起情感教育的責任。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充分結合書本中的知識,努力培養學生的思想情感,這不僅符合當今時代素質教育的理念,更是對學生思想上的升華,只有讓學生將情感與語文學習融為一體,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其學習語文的熱情,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在教育中應將知識與情感融合在一起,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
一、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
情感教育是指在實際教學環節中,依托教育學以及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在教育目標的要求下開展的一系列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與素養,更加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與感悟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升語文學習能力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而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恰好能做到這一點。過往的初中階段語文學習,大多是千篇一律的朗讀與背誦,為了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教師忽視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而學生也沒有積極地投入其中,為了應試不帶任何情感去學習語文,這對學生的成長來說是極為不利的。而在語文中滲透情感教育,可以觸碰到學生內心深處的真實情感,使其真正融入語文學習中去,這才是最有力的教學手段。
(二)完善學生人格,全面提升綜合素質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人格的重要養成階段,這一時期的他們,叛逆且易沖動,他們的情感傾向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因此需要教師的悉心指導。情感教育可以使學生通過學習書本上的知識,獲得很好的情感體驗,這是對他們正確的情感指向,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這是描寫父愛的一篇文章,學生通過感受文章中的父子親情,從而激發出內心深處的情感共鳴。再比如《沁園春·雪》,通過學習一代偉人毛澤東的豪情壯志,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抱負,從而培養其人格,整體提升綜合素質。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情感教育
綜上所述,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更好地滲透情感教育呢?這就需要進行探討研究了。
(一)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任何教學活動都離不開師生關系,而良好的師生關系也是促進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關鍵。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與學生情感上的交流,使學生保持樂觀積極的學習狀態,身為學生,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校園中與教師和同學共同度過的,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使學生的學習環境更加寬松,使他們獲得學習上的自由,而不是一味地聽從教師的學習安排。只有使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到學習中,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將真實情感投入于教學中
例如《背影》這篇文章,在教學前,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一些父子情感的溫馨畫面,同時伴有深情的音樂,使學生不自覺投入到場景中來。接下來讓學生默讀課文,使他們初步體會一下作者的思想感情。大概了解文意之后,教師帶領學生對文章內容展開詳細的分析。在文章開始時,父親由于作者即將離家求學,而表現出濃濃的擔憂與牽掛之情,將作者送到車站,父親為了替兒子買橘子而攀爬月臺時的背影,通過突出父親的行動艱難,而表現了父親對子女深深的愛,最后作者對往事的懷念也表現出了兒子對父親的敬愛之情。通過這篇文章可以進行拓展延伸,使學生感受父母對其的真情,例如一桌備好的飯菜,一件掛在床頭的衣服……這些都是身邊濃厚的親情所在,通過情感教學,使學生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細微情感,從而更加熱愛生活,注重親情。
(三)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
新課程改革標準明確提出,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根本出發點。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不再是知識灌輸的對象,因此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培養他們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同一問題很多人會有不同的思考方式與情感體驗,這時教師應給予每個人充分的尊重,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判斷、思考與解決問題,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總之,知識中升華情感,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可以使語文教學更加富有趣味性,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通過感受作者的思想而激發出學習的熱情,從而幫助他們在語文學習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參考文獻:
[1]左江紅,鄧湖花.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語文情感教育[J].語文教學與研究(大眾版),2008(20):22-23.
[2]徐海平.初中語文情感教育與創新思維的培養[J].成功(教育版),2011(11).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